剩餘價值理論——利潤是剝奪工人的勞動剩餘價值,爲什麼會虧損呢?

剩餘價值理論——利潤是剝奪工人的勞動剩餘價值,為什麼會虧損呢?

剩餘價值理論來源於馬克思的《資本論》,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是資本家階級不付任何等價物就佔有的價值額的一般形式。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創立的。這一理論主要包括剩餘價值的起源和本質、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分配或轉化等理論。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把“勞動力”與“勞動”區分開來,並且依據價值規律賦予了勞動力這個商品的特殊性質。資本家購買到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後,同生產資料結合起來進行生產。工人在生產過程中,不僅能再生產出勞動力的價值,並且能創造出比勞動力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實現了價值增殖,這樣資本家才有利可圖。於是,剩餘價值的起源和性質也就昭然若揭了,剩餘價值無非是由僱傭工人剩餘勞動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餘價值工廠發生的盈利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創造的,只要有工人做工,自然就有剩餘價值出現,那麼,工廠為什麼會虧損呢?

剩餘價值理論——利潤是剝奪工人的勞動剩餘價值,為什麼會虧損呢?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解答。首先要明確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嚴格區別。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商品交換在排除附加的服務以外,並不會創造剩餘價值。在商品實現其交換價值的時候,受制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資本家的失誤、對市場預期的誤讀、交換過程的損耗等等所造成的虧損和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無關。這種情況下虧損是由於交易行為導致的,和剩餘價值無關。

剩餘價值理論並不適用於這種虧損情況。馬克思主義認為,只要勞動力投入進去,就不可能虧損,因為一個產品生產出來了,就表示人類社會多創造了一份使用價值,把這個產品用了肯定是不虧的。至於這個產品歸誰用?這才是剩餘價值理論要討論的問題。

剩餘價值理論——利潤是剝奪工人的勞動剩餘價值,為什麼會虧損呢?

那麼,在商品生產的過程中,會造成虧損嗎?其實也是存在的。剩餘價值理論認為資本家通過購買勞動力給原材料和生產機器帶來了價值增值,而利潤則源自於支付工人工資後剩餘的價值(全部增值-工人工資)。

在剩餘價值理論中,馬克思認為只要產品生產了出來,就一定會有剩餘價值,但是其實這句話是有問題的。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僅僅認為勞動力才是使商品增加價值的唯一因素,這是一種典型的“價值一元論”。而實際上,價值由多種因素構成。

剩餘價值理論從最開始就標明瞭商品的增值是由勞動力和原材料以及生產機器結合而成,而在結論方面僅僅強調了勞動力的價值而回避了原材料以及生產機器部分所產生的價值,而這些方面,都有可能造成商品的虧損。

從勞動力方面來看,工人只有通過有價值的勞動才能生產剩餘價值,如果是沒有價值的勞動則不會產生剩餘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出現虧損的其中一個原因也可能是工人付出的勞動沒有創造價值。比如工人對於生產技能的掌握不足,無法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商品,造成原材料的浪費。

從生產機器的角度來看,如果生產機器的模具出現了偏差,雖然工人按時按點造出了商品,但是商品是不符合標準的次品而無法使用,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自然也就沒有剩餘價值。而生產機器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耗費能源,而由於能源價格的變動或者機器本身的原因造成能耗的上漲從而使得商品的生產成本高於其使用價值,勢必也會造成工廠的虧損。

雖然剩餘價值理論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對於產品價值構成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該理論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複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並不單獨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