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西方音樂史是否就是教科書講的模樣?

西方音樂史是否只有一個版本?

讓我們給你不一樣的內容,

古典音樂意外史!!!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毫無疑問,“貝九”在整個交響世界裡有著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這部凝結了貝多芬十多年的心血之作,無疑是他一生精華的集結,你甚至可以說:貝多芬一輩子的音樂能量都被他灌輸在“貝九”裡——因為他那些大量的、高難度的鋼琴作品、絃樂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在為創作“貝九”而進行的習作;更況且在他創作“貝九”的漫長歲月裡,已經完全喪失聽力了。不過《貝九》的首演也飽含著悲劇色彩: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維也納的貴族和廣大聽眾們對晚期的貝多芬越來越不理解,這讓他很是不滿;他甚至動過把《第九交響曲》搬到柏林進行首演的念頭。不過最終《第九交響曲》還是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的康特納托爾 劇院進行了首演。當天的演出節目單是這樣安排的:《獻給劇院》序曲、《莊嚴彌撒》的三個樂章,以及《第九交響曲》。儘管如此,貝多芬的資助者,以魯道夫大公為首的王室貴族成員跟商量好似得,皆數缺席,一個沒來。

指揮由烏姆勞夫擔任,不過貝多芬依舊執拗著站在臺上,執拗著要擔任“總監”一職。樂師與合唱團在專注這指揮的同時,還要兼顧“總監”在一旁的細微動作,這無疑是一種干擾。烏姆勞夫只好用肢體語言示意大家不要管貝多芬在做什麼。於是舞臺上出現了很奇怪的景象:頑固的樂聖執著地站在舞臺上,滿足於自己意念中的音響。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首演是成功的,第二樂章一結束,觀眾的掌聲就再也憋不住了,只是貝多芬察覺不到,還是女中音歌手溫格把他轉過身來,他才知道自己的《第九交響曲》有多受歡迎。

回到家中,當貝多芬看到辛德勒帶來的音樂會收支表,知道收益只有區區的470盾時,心灰意冷的樂聖居然暈倒了。大家七手八腳的忙活著把貝多芬喚醒,折騰到深夜才離去。貝多芬就這樣和衣而臥,在同一個地方躺了一整晚,一動不動。他差點兒被藝術和現實的差距打擊的站不起來。《第九交響曲》這部在他心中佔據不可替代位置的作品,首演給他的打擊沒有人能真正體會到。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勃拉姆斯後期的那些著名的室內樂的首演,是個美麗的意外

1890年之後,勃拉姆斯逐步停下了自己創作的筆。此時的他已經名利雙收,再加上自己無妻無子,過了五十歲似乎一切都開始變了空虛無聊,如果再找不到生活的新目標,即便有人開出高額的酬金請他創作音樂,他也不會動筆。考慮到自己今後無聊的日子,他甚至開始準備遺書了。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幸運的事發生了,或許是上天的安排:他聽到了豎笛演奏家繆爾菲爾特的演奏。這當然不是勃拉姆斯第一次接觸到豎笛,他以往的作品中,豎笛的角色也相當重要;可繆爾菲爾特的演奏兼職就是初秋雨水洗滌過的天空,美極了。它重新點燃了勃拉姆斯的創作慾望,也喚醒了自己今後的人生。

“一定要為繆爾菲爾特創作些什麼”,勃拉姆斯腦海裡出現了這個想法,隨後一系列的名作誕生了:《豎笛三重奏》(Op.114)、《豎笛五重奏》(Op.115),以及《兩首豎笛奏鳴曲》(Op.120)。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豎笛三重奏》是採用了自己《第五交響曲》的主題創作完成的,首演時候勃拉姆斯自己擔任鋼琴伴奏;《豎笛五重奏》是由姚阿西姆絃樂四重奏和繆爾菲爾特共同演出的。這兩部作品於1891年11月在邁寧根宮廷劇院首演,不論是哪一首都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類似的盛況要追述到100年前,莫扎特《豎笛協奏曲》問世之時了。

之後的《兩首豎笛奏鳴曲》,不僅首演時勃拉姆斯擔任鋼琴伴奏,甚至他還隨著繆爾菲爾特展開巡演。就這樣,曾經一度放下創作之筆的勃拉姆斯彷彿迎來了生命的第二春,而為他打開這扇窗的就是偉大的豎笛演奏家繆爾菲爾特。

名曲首演的意外(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勃拉姆斯的豎笛

繆爾菲爾特雖然演技高超,卻沒有給後世留下更多的故事,他僅僅是個管弦樂團的豎笛樂手,生活拮据。為了表示對這位天才演奏家的感謝,早已名利雙收的勃拉姆斯將新創作的豎笛作品曲譜出版所得,悉數贈予繆爾菲爾特。這是一份真摯的感謝,感謝他重新燃起了自己晚年的希望。

繆爾菲爾特的豎笛音色究竟有多麼美麗神奇,現在我們無處可尋,不過他使用的樂器是德國式的,在柏林、維也納等管弦樂團裡,今天仍有人始終這種傳承下來的豎笛,這樣的豎笛已經有大量唱片記錄了它獨特的音色,跟如今你熟悉的豎笛(單簧管)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