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賞析(2),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


*音頻錄製:MusicCenter現代音樂中心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2),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他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2),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

貝多芬第17號鋼琴奏鳴曲,共分三個樂章。貝多芬在1802年創作了此曲。這首奏鳴曲內容鮮明,剛勁沉重,完美表現了成熟性音樂風格。在這首奏鳴曲中,音樂大師貝多芬演繹出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讓世人感受到了暴風雨那極具特色、美妙詩趣般的美感。與此同時,這首奏鳴曲還描繪出深刻不幸的戲劇性和民間歌曲的傳統風格,它是眾多音樂作品中最受歡迎的鋼琴奏鳴曲之一,展現出貝多芬的作曲原則和創作成就。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2),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

想要了解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就先要知道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年(1611年)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被稱為是莎士比亞用詩寫成的遺囑,他在《暴風雨》中表達了熱愛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願,塑造的主人公是與坎坷命運作不屈鬥爭的形象。同時,貝多芬在創作《暴風雨奏鳴曲》時,也正是他聽覺衰退、精神危機的時刻,貝多芬自己的命運與《暴風雨》產生共鳴,所以他能創作如此偉大的《暴風雨奏鳴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