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卓一航長嘆一聲,心潮浪湧,悲從中來。數十年的情事在他心頭掠過,歷歷往事如在眼前,有懺悔、有悲傷,有柔情密意,有傷心誤會,最傷心的是往者已矣,來者又未必可追,所能做的,唯有夜夜相思長相憶,等候著優曇仙花再開的那一天。”

——《白髮魔女傳》結束

前段重讀白髮,讀至結尾處,看到這句“最傷心的是往者已矣,來者又未必可追”,對卓一航的看法剎時是大大改觀,不由對他生出一股深深的同情來。他其實也是個可憐之人啊。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梁羽生先生兩本我最喜愛的書:《白髮魔女傳》與《萍蹤俠影錄》,當初之所以喜歡,或與書中人物的意氣風發,率性而行是密不可分的:張丹楓和練霓裳,二者皆是堪破世俗,但憑自己心意的人。可是年長重讀,竟已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卻總是有無能為力之感。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嶽鳴珂一心報效朝庭,所以他投靠了熊廷弼。無奈事與願違,熊的報國之心即不能遂願,嶽鳴珂的希望自然也落了空。本想遠離紅塵,從此不問世事,卻心中又還記掛著一個鐵珊瑚,那個被他無意之中傷了心的女子,於是決意去了卻心中牽掛。誰曾想,再相見之日,竟也是永別之時,從此陰陽相隔,終於心無所念,意欲一死了事,卻因玉羅剎阻攔其事,最後竟是順了那少林高僧所言(說他有慧根),而從此遠遁天山,墜入了空門。可是,真的能了紅塵俗事麼?真的能斬斷心中情絲麼?偶爾還是會想起熊廷弼、鐵珊瑚的慘死來,總不免心下黯然。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或許一切真是命中註定的吧,那少林高僧見到嶽鳴珂和鐵珊瑚同去少林寺時,就擔心他墜入情網,而對嶽的狀況表現出了一些惋惜,然嶽最終還是入了空門,卻是遂了那僧人的願。不知他事後得知,是否會慶幸,慶幸嶽終究沒有辜負了他的慧根呢?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練霓裳,一個綠林匪首,是無拘無束,快意江湖的人。然天意弄人,她偏偏愛上了出身俠義名門,卻又性格軟弱的卓一航。終也落得個雪山了殘生的結局。心中卻是一生氣難平,所以才會與卓一航一直的僵持著吧。說不愛嘛卻又放不下,說還愛著嘛,也還是放不下,於是只有互相遙仰望,也彼此折磨。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卓一航,師承名門又怎樣,出身官宦又如何,結果是父親慘遭橫死,霎時就家破人亡。師父臨終遺命,無端又擔上了一個根本無意為之的掌門重任。而造化總是弄人,愛情的來勢終是不可抵擋,任憑他怎樣的抗拒,無奈愛了就是愛了。儘管那個女子是為他所處的境地所不容的,儘管一路的曲折下來,不但今生的相守無望,甚至連見上一面都變成了困難。可終於還是走了那條他要走的路。最後和練嶽二人一樣,也是個塞外終老的收場。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所以到後來都有些覺得卓一航的愛比練霓裳要更深刻了,因此他才有勇氣和信念堅守一生,皆因他以前雖然也是愛著練,卻是從沒想過要和她怎樣的,只是被動的接受著那份感情,可最後卻終於萬里相隨,為著心中的愛戀而守候一生,實在是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的。也唯有玉羅剎那樣的女子,才能忍受住彼此刻骨的相思而不相見吧。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張丹楓,真正是命運的寵兒,出身世家,天資聰穎,文武全才,丰神俊朗,風采超群,似乎集了天地精華、人類美好於一身。可他的一生,是快樂的嗎?雖是能歌能哭能笑,卻總也拋不去那眉間心上的一點憂愁。大概上天還是公平的,給了你一切美好天賦的時候,也要讓你承受無邊的苦痛。任你張丹楓如何的滿腹經綸,指點江山,到最後,依然是家難保,國難救,感情呢?幸好梁公大筆一揮,來了個一笑泯恩仇,總算給了人一點希望。

梁羽生之《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否?

對於張丹楓來說,往者已矣,來者是可追的吧,相信他最終定能舒心度日的。即是如他那般的人,自是有他不同凡俗的心胸的,所以紅塵俗事,又怎能沾惹佛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