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之尷尬:除了不爭氣的IUNI,M2017也是一大敗筆

金立之尷尬:除了不爭氣的IUNI,M2017也是一大敗筆

深陷債務危機、重組遲遲沒有實質進展的金立,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日漸式微,考慮到其做機資歷比同樣深耕線下的OPPO、vivo更深,後者如日中天且上升勢頭不減,如今混到這步田地,實在令人惋惜不已。

回顧金立16年發展歷程,有輝煌也有低谷,既推出S10這種暢銷產品,也在一些產品上栽了跟頭,最典型的要屬IUNI、金立M2017。前者效仿小米互聯網手機打法,頻繁換帥、品牌定位變來變去、營銷不給力,使其始終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銷量上不去乃大寫的尷尬,最終無奈以倒閉收場,實在是不爭氣。

重點說說金立M2017,其於2016年底發佈,簽約馮小剛、徐帆夫婦為代言人,喊出“成功的標配”這一宣傳口號,售價不菲,起售價6999元,鱷魚皮私人訂製版更是高達16999元。無論從產品賣點還是代言人氣質,金立M2017都沒打算討好年輕人,而是主要面向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政商人群,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事實上,高端手機面向政商人群是行業通行做法,金立此舉沒毛病,但其錯就錯在高估了自身品牌溢價能力。其實,無論是小米的高性價比還是OV的低配高價,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它們能玩轉各自打法證明高性價比、低配高價都有市場。

其中,低配高價這一商業模式跑得通的前提是品牌溢價能力突出。不可否認,通過幾代M系列的不懈努力,金立已具備一定的品牌溢價能力,但底子很薄弱,仍需花時間悉心經營和培育。金立M2017定價比iPhone還貴,甚至賣出16999元的天價,是不理智的大躍進之舉。

金立之尷尬:除了不爭氣的IUNI,M2017也是一大敗筆

在我看來,在用戶對金立品牌認可度還不牢靠的情況下貿然提價,無異於公開挑戰用戶的接受度,只會嚇跑用戶,不僅不利於金立深化品牌影響力,反而容易前功盡棄,很快被打回原形,最終不得不吞下銷量慘淡的苦果。

曾有媒體報道,金立M2017上市僅3個月便降價1000元,上市半年其在京東旗艦店僅收穫幾百個評價,京東、天貓第三方經銷商評價則在個位數到20個不等,而且不乏吐槽、差評。儘管金立M2017主要在線下銷售,但其在線上銷量打不開且口碑欠佳,線下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

由此可見,金立M2017整體銷量好看不到哪裡去,與金立掌門人劉立榮定下的100萬臺銷售目標相差甚遠。由此可見,無論金立營銷攻勢多猛,包括冠名N檔熱門綜藝節目,成功人士對金立M2017並不感冒,其市場表現也談不上成功。或許,只有劉立榮等金立高管對金立M2017市場前景感到樂觀,外界普遍持唱衰、質疑的態度,對於其糟糕表現並不意外。

話說,金立M2017我不禁想到王石代言的奢侈手機品牌8848,後者兩年賣出24.8萬臺手機,這一成績放在手機行業極不起眼,但8848活得很滋潤,足以支撐其繼續研發新品和渠道擴張。

用8848創始人杜國楹的話來說,8848對手機銷量的企圖並不大,不想做規模化市場,而是窄眾的細分市場,甘心做手機行業的“小而美”,只要年銷量達到50萬臺就心滿意足,僅佔中國市場的千分之一。不得不說,8848的野心真的不大,但活下來甚至盈利問題不大。

儘管目前8848業績離杜國楹的期許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起碼已掌握了輕奢手機這一細分市場的生存法則,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的成熟打法。反觀金立M2017完全是因眼饞8848小有所成而盲目模仿,並未認真審視自身情況來因地制宜,結果只能吃癟,成為金立發展史上抹不去的一大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