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左宗棠打敗,率兵逃到國外,形成保留明清習俗的「陝西村」

人們都知道在東南亞有很多國家都講華語,然而在西亞也有一個地方,有十幾萬人不僅講華語,還是講的正宗的陝西話,這個地方就在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這件事兒還得從清朝末年說起。

話說清朝末年,天災不斷,各地人民為了生活,起義也就隨之不斷。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其殘餘勢力之一的西捻軍,在陝甘一帶與回民結合,進一步壯大了陝甘回民隊伍。

此人被左宗棠打敗,率兵逃到國外,形成保留明清習俗的“陝西村”

左宗棠

186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總督陝甘軍務,1867年又加封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從此掀開了左宗棠大力剿滅陝甘起義的序幕。左宗棠採取的策略是先剿滅捻軍,然後鎮壓陝甘回民起義的策略。

西捻軍被剿滅之後,陝甘回民的領袖感覺到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決定向左宗棠投降,但是投降之後的很多人都被左宗棠以各種藉口處死,在這種情況下陝甘回民起義衰落。

此人被左宗棠打敗,率兵逃到國外,形成保留明清習俗的“陝西村”

白彥虎

1877年陝甘起義軍的最後一位領袖白彥虎被左宗棠的大軍所逼,率領他的部隊從新疆天山南麓進入俄國境內,並在這裡生活。現在生活在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十幾萬東干人就是他的後代,他們居住的村子叫做陝西村,他們仍然講著陝西方言,並且保留了明清時代的一些習俗,簡直就是一個活著的歷史博物館。

此人被左宗棠打敗,率兵逃到國外,形成保留明清習俗的“陝西村”

中亞陝西村的嫁女習俗

​古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左宗棠因為軍功成為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但是他不擇手段的鎮壓陝甘回民起義又有多少無辜的血,留下我們也不知道。但是他的這個無心之舉,使得我們現在有機會看到一些真實的明清習俗,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這裡看看,一定別有一番滋味。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在討論區留言。

如果有喜歡的內容就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