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些成爲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鳳陽是位於安徽東北部的一個小縣城,在新中國改革發展初期,因鳳陽縣的一個小村子是第一個開始實行“大包乾”政策的地方,而被全國人民熟知。但是這個地方也曾差點繁榮百年,從宏大的明中都遺址就可以看出,究其原因,是因為此地出了個大人物朱元璋,而這裡本來也有機會成為明朝的都城,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錯過了這樣大好的機會。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鳳陽

1368年,朱元璋在多年的征戰中取得了勝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登基之時,將一國之都設在了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我的熟知的“六朝古都”南京。這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就當時來說,全國還沒有完全平定下來,尤其是北方,依舊戰事不斷,南京地處東部,在長江下游,靠海之地,就交通運輸方面來看,屬於紐帶地段;戰略層面來看,也屬於不易攻破之處。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南京明皇宮

待到皇位鞏固了,朱元璋開始想鬧點大動靜。什麼大動靜呢?南京是很多朝代定都的地方,而這些朝代最後的下場好像並不怎麼樣,雖然這裡的位置很好,但在朱元璋眼裡,沒有能讓一個國家一直國運昌盛下去的“運”和“氣”,古人當時都是很迷信這些的。於是他想“搬家”,也就是把首都給遷移了,搬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在這件事情上,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榮歸故里,把鳳陽府定為自己大明王朝的都城,也算是落葉歸根。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很多成功的商人還會回生自己養自己的地方帶著老鄉們共同致富呢,看來中國人對一個地方的感情自古有之。還有一點就是此處地處中原的中心之處,真的落戶在此的話,不僅能控制中部,還能牽制北方,有著長江淮河做防禦,看起來比南京要好上很多。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有這些因素在前,群臣當時也不敢有什麼太大的異議,主要是當時朱元璋一心想著種種好,哪有人敢自討沒趣。於是乎,朱元璋開始進行大改造。修路,發展水利,開墾農田,建設皇宮,一張羅就是六年光景,完工之前他去考察了一下,感覺哪裡不太對勁,和想象中的不一樣。於是找來劉伯溫談話,讓他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劉的一席話讓他驚出一身冷汗,果斷打消了此念,那麼他們到底說了什麼呢?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其實只說了一句話:“這個地方雖是你的心之所向,但切不可當作我大明的根基”就讓朱元璋心生動搖,又說了另一番話之後就成功說服了他。我們從兩方面分析就可以得出他被成功說服的原因:一個是雖然在地理上鳳陽府略有優勢,但是交通運輸方面不夠便利,土地資源也很匱乏,最重要的是作為都城,他的格局不夠宏大,起不到震懾全國的作用,按照劉伯溫的風水造詣,怎麼會看不出這一點;其次就是當時朝中的淮西集團勢力太過強大,如果再將都城遷往此地,別的地方的人才肯定會受到極大的打壓,那麼他的皇權也將受到極大挑戰,畢竟老鄉之間是會抱團的。處於這些方面的考慮,讓朱元璋毅然決然將再立新都的計劃取消了。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鳳陽明中都

之後朱元璋並沒有打消搬家的念頭,還派了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朱標去考察了當時的備選新都西安。誰成想,這個朱標考察完回來,身體開始出現異樣,最後竟然一命嗚呼了。朱元璋傷心欲絕,心中覺得老天爺都不讓他折騰了,就再也沒提過要遷都的事情了。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後來朱棣登上皇位,完成了他老爹沒有完成的事情——遷都,但是是把首都定在了朱棣沒成為皇帝之前,鎮守和生活的北平府,也就是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還是按照明中都的風格進行修建的。

險些成為首都之地,可惜錯過百年繁華,當地人:時運不濟

故宮

鳳陽縣本有機會成為一朝之都,怎奈錯過此機會,不然也能有個百年的繁榮昌盛吧。去和當地老一輩的聊天,都會大呼可惜。不過現在的明中都遺址是個很不錯的歷史文化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