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涼涼?有股清流

最近很多上市公司公開了上半年的財報。

互哥前兩天翻了翻券商的,昨天看了看房地產商的。

恆大的財報非常亮眼,它的淨利潤=萬科+碧桂園+保利+綠地!

許家印半年時間,身家暴漲100億美元。

今年這大環境,大家也看到了,房地產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火熱了。

說房地產進入尾聲有些太偏激,但投資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

萬科的鬱亮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說,公司要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

不僅僅是萬科,碧桂園、綠城地產、恆大、融創等也有了別的心思。

開始考慮其他方向的佈局。

最近一個明顯的數據,就是到7月,已經近800宗土地流拍了。

其中,二線城市土地流拍的數量,比去年增長了200%。。。

三四線城市也不弱,比去年增長了121%。

同時,土地還便宜了,今年房企拿地成本比去年下降了16.7%。

一線城市更厲害一點,20家代表房企拿地樓面價同比下降19.1%。

這和2015年一樣,地也賣不出去,後來是貨幣放水流入房地產,才讓房價漲到現在。

按照慣例,開發商應該趁土地便宜,低價買入才對。

可這麼多土地流拍,開發商不是不想,而是真沒錢。

首先欠債要還,上市房企的負債率都接近80%了,四五年錢發的企業債到要還錢的時候了。

其次,銀行、信託、發債等多條融資渠道被堵。

貨幣偏緊縮,央行放的水也在控制不流向樓市。

zzj會議,直接發話,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調控政策在層層加碼。

一線城市橫盤,二線城市限價,三四線的庫存也所剩無幾了。

不管是貨幣層面,政策調控,還是供需上,樓市慢週期已來。

大環境如此,房企收益大不如前,是很正常的現象。

可恆大,告訴你,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從上半年數據來看,恆大淨利潤達到530.3億,同比增長129.3%。

是四家龍頭房企碧桂園、萬科、保利、綠地的淨利潤之和。

房企凉凉?有股清流

數據來自房企財報

恆大在房地產進入寒冬的時候,還能如此驚豔,有兩點,恆大做的很厲害:

一是土地儲備:半年報顯示,恆大土地儲備達3.05億平方米,土儲成本為1683元/平方米,龍頭房企中最低。

二是節源開流不差錢:2017年提前償還1129億永續債,釋放出巨量利潤空間,還在壓縮各種成本。

並把業務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無論是剛需,購買力,還是投資,明顯更有點賺。

行業下行是事實,風口在轉向,恆大把最後的紅利也裝進了口袋。

從宏觀上看,行業越是困難的時期,越能看出企業的實力。

很多撐不住的小房企已經放下爛尾樓不管了,而包括恆大在內的龍頭企業卻能挺住。

這個時候解決問題的已經不是資本,而是眼界。

恆大不僅提前佈局,還在做其他新的嘗試。

房地產這種重資產的行業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大數據、新能源、醫療、大消費等會是新的風口。

未來經濟會從資本刺激轉向技術帶動的經濟新常態。

而恆大能在行業下行的時候守住陣地,那麼等新的風口成熟,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落實在個人投資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管資產如何波動,我們要做的還是眼光長遠,學會順勢而為,提前佈局。

比如房子投資回報降低,除了剛需,就不要再加槓桿衝進樓市。

經濟下滑,毛衣戰不明結果,就買點黃金抵抗風險。

對了,最近黃金已經處於階段地位,如果大家願意看,點贊,我們改天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