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牛何松 職業:軍轉幹部、壺關縣橋上鄉後腦村村委主任助理

姓名:牛何松 职业:军转干部、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村委主任助理

牛何松在青龍潭瀑布取景拍照。

姓名:牛何松 职业:军转干部、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村委主任助理

引言

“回老家吧,發揮部隊所長,幫助鄉親脫貧致富,咱們後腦村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在鄉親們的強烈要求下,他帶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遠離都市生活,離開愛人孩子,來到貧窮落後的小山溝。

他就是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壺關縣橋上鄉後腦村村委主任助理牛何松,曾獲評由山西晚報主辦的2013年度“感動山西”十大人物。

山西晚報關於牛何松的報道

《武警牛何松入圍“中國好人榜”》

——2011年9月15日

《牛何松:一身軍裝一諾千金》

——2012年11月29日

《18年兵哥哥撐起女孩求學路 如今他赴上海當她的證婚人》

——2015年10月8日

《最美兵哥哥的第12份愛心》

——2015年12月15日

《“孤兒”不孤“最美兵哥哥”探親回家去看望》

——2016年4月6日

自主擇業,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公益

8月25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青龍峽景區,遠遠看見一名身著迷彩服的年輕人正在取景拍照。走近一看,他就是山西晚報多次宣傳報道過的“最美兵哥哥”牛何松。不過,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現役軍人,而是後腦村村委主任助理。

牛何松是原武警山西省總隊晉中市支隊的一名副營職宣傳幹事,2017年3月退役。服役期間,他立足本職,無私奉獻,參加抗洪搶險、森林滅火等戰鬥100多次,捐資助學22載,扶貧濟困10多萬元,長期資助失學兒童12名,遍佈全國4省6市,捐建希望小學1所,被人們親切稱為“最美兵哥哥”。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8次,榮獲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兒童慈善獎、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擁政愛民模範、武警部隊優秀共產黨員、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等榮譽。

山西晚報記者來到牛何松家,一間用石頭砌成的破舊小屋裡,牛何松70歲的老母親正在做家務。屋裡擺放著一張“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全國道德模範合影”的巨幅照片。“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了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當時我心潮澎湃。”每當想起這次領獎,牛何松總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面對如此崇高的榮譽,面對地方好多單位的相邀,他沒有動心,而是毅然選擇了自主擇業。“因為這樣我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公益活動,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談起當初的選擇,牛何松一點兒不後悔。

回到家鄉,要幫助鄉親脫貧致富

1978年3月,牛何松出生在後腦村。這裡距離壺關縣城80公里,由於地處偏遠深山區,交通不便,閉塞落後,缺乏集體經濟,嚴重製約著後腦村的建設和發展。

現在,後腦村已經脫貧,但鄉親們還很窮,特別是遊客走到青龍峽景區青龍潭瀑布,就不再往裡走了,導致蓮花臺、狐仙洞、楊景寨、龍王廟、洪水河等美景無人問津,更沒有人願意來開發這幾個旅遊景點。

“後腦村的歷史和故事在書本上找不到,我所知道的,也是從祖輩們口傳的村史和家庭故事中得知的,一直以來我都很少關注家鄉發展,”談起後腦村,牛何松有些自責,“從部隊轉業後,我就一直在思考後腦村的未來和發展。”

去年春節,牛何松在老家呆了一個月。一個月來,他走親訪友,和親戚們、老人們談論後腦村的歷史。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有了創業的念頭。

2018年2月21日,牛何松正式受聘擔任後腦村村委主任助理。“鄉親們都想離開這個窮地方,到城市裡生活,為什麼你要回來,還不要工資?”“你是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每月有固定的退役金,為什麼非要來當這個村委主任助理呢?”面對鄉親們的質疑,牛何松傻傻一笑:“看到鄉親們受苦受窮,我很著急。我就想用在部隊學到的本領,幫助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當好“五員”,向全國宣傳美麗家鄉

上任伊始,牛何松向村委會詳細闡述了“以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任職規劃,承諾當好“五員”:當好宣傳報道員,深度挖掘並宣傳報道“後腦好人”;當好文化研究員,研究後腦村的紅色文化和農耕文化;當好法律服務員,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識提供法律諮詢;當好理論宣講員,積極宣講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當好業務輔導員,不斷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

“雖然老家美景如畫,可是缺乏宣傳,沒有人關注,自然吸引不到投資。”看到此情此景,牛何松沒有佔用村委會辦公室,而是把自己的石頭小屋當作工作室,沒有寫字檯,就把電腦放在縫紉機上辦公;沒有網絡,就到鄰居家蹭網;沒有照相機,就自費購買。他充分發揮所長,帶著筆記本和照相機,每天奔波於村委會、各個自然村和亟待開發的旅遊景點,挖掘後腦村的歷史文化,宣傳後腦村的紅色文化。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半年來,牛何松結合後腦村的實際情況和鄉親們的意見建議,撰寫了《關於開展首屆“後腦好人”評選表彰活動的實施方案》《後腦村關愛老年人十條措施》《關於把後腦村建設成為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的意見》等材料,受到村“兩委”和鄉親們的好評。他還利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企鵝號等,把後腦村原始的生活形態、優美的自然風貌、文明的社會新風傳播出去。他採寫的“後腦好人”候選人系列報道、《打通最後一公里,鋪就小康幸福路》《出臺十條措施,關愛全村老人》等新聞,在不少媒體上發表,讓後腦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村不斷在全國“露露臉”,讓全國人民知道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山村。

本報採寫/攝影:山西晚報記者 張文舉 通訊員 孫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