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的盆景夢

傳承技藝

出生於魚米之鄉的他,日日受靈山秀水的薰陶,養成了一雙善於捕捉美、發現美的慧眼。10歲的某一日,他隨母親去鄉下舅公家走親戚,竟發現舅公家有許多盆栽的小樹小樁,它們錯根盤節,形態各異。他被這些微縮的自然景物迷住了,以至大人喊他吃飯他都不知應聲。

尋他吃飯的舅公從他清亮的眸子裡看到了靈性,也看到了希望,告訴他,這些盆景原材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樹木用生命塑造的另一種美麗。希望長大後的他,能夠把盆景製作技藝傳承創新,發揚光大。

梁勇的盆景夢

拜師學藝

夢想一旦種下,就會生根,就會發芽。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節假日痴迷忙著拍畫片、打彈子、滾鐵環時,你會經常看見一個少年,肩背黃色軍用水壺,手拿小鏟子,滿腳泥濘,行走在林間地頭,為尋找適合做盆景的木樁奔忙。

1983年參加鐵路工作後,他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為了圓夢,稍有空閒他就到植物園、盆景園學習求教,上海、杭州、廣州植物園,蘇州的萬景山莊、留園、拙政園都留下他的足跡。在北京植物園,他一待就是十多天,連裡面的鴿子都成了他的好朋友,看到他一點也不驚慌。

他的勤奮、專注,也感動著周邊的人。他有幸得到了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趙慶泉、劉傳剛、樊順利和臺灣盆景大師梁悅美、鄭成恭的指導。在名師點化下,他的盆景製作水平突飛猛進,常常被盆景愛好者請去製作盆景,切磋技藝。痴迷盆景的他,業餘時間全身心投入盆景育苗、養護管理和創作中,常常廢寢忘食。對盆景製作也更嚴謹細膩,精益求精。

有一次,一位盆景愛好者送來一盆樁材委託製作。該樁材看似平庸,枝條繁雜,同行人都不看好此樁,勸他別白費力氣,但他從自己多年積累經驗中,敏銳感覺到此樁內有玄妙,做出盆景來定會不同凡響。

他沒有輕易動手,有時間就圍著樁材轉轉看看。幾天後,一日夜半醒來,靈光乍現,不顧妻子阻擋,立刻魚躍而起,起床做盆景,那盆景一氣呵成,動感強勁,飄逸灑脫,美得讓人眩目,受到業內行家好評。

梁勇的盆景夢

培根育苗

從前的他喜歡與朋友結伴去山上挖樹樁,但有一件事令他至今難以忘懷。有一次,上山挖樁,看到有人大規模挖掘,成車成車運出去販賣,山坡上殘留的樹枝和一個個樹坑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環境損毀,資源滅失;不能因為愛美,而去毀滅美,這不應該是盆景人的所為!

從此,他不挖野樁,不購野樁。自己培育小苗做盆景,成了他的一個新課題。

這個熱愛盆景的血性男兒,眼中流露出的全部是溫柔。為了種植好盆景,購房時他專門選擇了樓下的房子,在房前屋後種滿了盆景。黑松、羅漢松、真柏、石榴、榔榆、杜鵑、梔子……直幹、斜幹、曲幹、懸崖、附石式……琳琅滿目,花開時奼紫嫣紅,蝶飛蜂舞,常常引得路人駐足觀賞不忍歸去。

分享盆栽

他為人隨和,樂善好施。花友的盆景快養死了,都會送到他這裡讓他“療傷”,他從不畏難推辭。花友看上他的自培樁,他也慷慨相贈。

我去他家觀賞盆景,他家中廳堂倒沒什麼盆景擺設,我好生奇怪。他愛人為我揭開謎底,因為盆景開花、成形實在喜煞人,所以就常被親朋好友你一盆,我一棵,搬回家欣賞去了,他自家很難見到“風華正茂的盆景”。

他常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總是把美分享給他人。唐代歐陽炯詩云:“凌霄多半繞棕櫚,深染梔黃色不如。滿對微風吹細葉,一條龍甲入清虛。”

我在梁勇兄家後花園,那一簇簇紅豔豔的凌霄花樹下行走,那一盆盆綠茵茵的盆景中徜徉,突然覺得自己也變成花兒一朵。梁勇兄就是這樣一位用微縮的大自然景物——盆景,和生機盎然的綠植,為我們描寫率真生活情趣、細細道出生活之美的盆景藝術家。

梁勇的盆景夢

人物檔案

梁勇,生於風景秀麗的巢湖之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業餘喜愛盆景藝術。

在阜陽工作期間,被推薦擔任阜陽市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現為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會員。

才藝人分享

淺談盆景創作

梁勇

盆景樁材通過藝術加工、創作再創作,才能蛻變為藝術品,成為盆景,達到源於自然等於自然的藝術效果。

對盆景製作初學者而言,起步時不貪多、不貪大、不貪全,以學習、積累經驗為主:

不貪多:數量不多,有三五盆即可,多了照應不過來。

不貪大:大型樁材太重,在室內移動養護不便,一旦死了可惜。

不貪全:盆景樁材品種繁多,有三五個品種即可,多了不易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