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80年2月的一个下午,天上乌云密布,在深圳深南路(现在的深南中路)上,几名工人正熟练地驾驶着压路机铺路面沥青,还有几名工人拿着工具专注地灌封沥青裂缝,他们要赶在大雨之前将路面铺好。只听“咔嚓”一声,在工地观察工人劳动许久的郑丽萍把工友们紧张工作的瞬间拍摄了下来。

1979年10月,郑丽萍从广东省梅田矿务局(位于湖南省)调入深圳市工人文化宫,从事宣传工作,也是在那一年,她爱上了摄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深圳描绘特区蓝图起步之时,一批批建设者用火热的激情建设这个城市。郑丽萍萌发了用镜头见证深圳变迁的梦想。38年来,她拍下数十万张老照片,定格深圳建设者最鲜活的面容,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新旧两代建筑工人鲜活的面容,再现了深圳的变迁

深圳市工人文化宫坐落在深圳市东门商业步行街口,位于罗湖区新园路与人民公园路交界处。郑丽萍说,

我刚来上班时,深圳只是人烟稀少的小镇,而那条东起罗湖东门、西终南头的深南大道,只是一条‘灰头土脸’的黄土路,如今令人叹为观止的市民中心还是个大鱼塘。

罗湖是深圳的老中心,也是特区最先开发的地区。令郑丽萍最感慨的是深圳建设的速度。

周围到处都是工地,工人们日夜赶工,用‘一夜春笋’、‘拔地而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国贸大厦‘三天建一层楼’,被人们称之为‘深圳速度’。

1980年至1990年,郑丽萍最喜欢去建筑工地现场拍摄图片。

看到道路一天比一天平整,高楼天天变样,我时时刻刻被建设这座城市的劳动者所感动,脑子里就有个模糊想法,用相机记录他们。

■1982.6大厦从这里升起

郑丽萍/摄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87.9开拓福田保税区

郑丽萍/摄

每个周末,郑丽萍都骑着自行车,辗转于深圳各个施工现场。她拍下了工人顶着风雨作业、夜间施工、工余小聚、工地就餐等各个场景。为了让镜头里的人物更鲜活,她常常蹲点拍摄。

比如拍摄送饭到工地的场景,就要提前到工地打听好工人们下班聚集吃饭的地点,选好拍摄点。拍摄劳动者高温下的工作状态,我也要在烈日下逛遍整个工地,捕捉工人最自然的神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筑工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工地上的工人也逐渐减少。在郑丽萍的镜头下,传统手工劳作的主角也随之减少,照片里的主人公大都操作着自动化设备,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2011年,郑丽萍编辑出版了《一个女摄影家的深圳与工会——郑丽萍摄影作品集》,这本画册用新旧两代建筑工人鲜活的面容,生动再现了深圳的变迁。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95.5送饭到工地 郑丽萍/摄

用作品反映职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2010.4.28深圳市总工会免费为劳务工放映电影 郑丽萍/摄

2010年4月28日,深圳市工人文化宫到建筑工地免费为农民工放电影。郑丽萍拍下了工人们看电影的瞬间:放映场就设在工地的空地上,10多名工人蹲坐在水泥地上,看得聚精会神,周围还有很多围观群众。郑丽萍介绍,

地理位置偏僻、农民工较多的工地,是深圳市总放映队的首选。

2012年,“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口号在深圳民间迅速蹿红,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多年的工会工作经验让郑丽萍注意到,新深圳人喜欢读书、看电影,渴求参与更多的活动彰显城市主人翁意识。

相比传统工人,新时代工人是知识型工人,他们注重学习,积极参加集体生活,更加时尚。

于是,郑丽萍调整镜头,拍摄了大量反映职工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摄影作品。《你追我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铁工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忘我的精神;《信心百倍》描绘了建筑工人的竞赛场面;《青工活力》抓住了青年工人在工作之余富有情趣的生活小片段······

年鉴

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

1980年,只有7米宽的深南路(现在的深南中路)建成。直到1997年,深南路从最初的2.1公里长、7米宽逐渐变成现在的全长28公里,最宽达130米,中间曾经历过三次大的变化。

2012年2月初,一则名为“深圳,欢迎您”的公益广告通过微博大量传播。海报中写道:“因为大家都是离开家的人,所以我们欢迎您······因为您是深圳辉煌三十年的恩人,所以我们欢迎您。”温暖的词句让网友们大呼感动。

往期回顾

采写 | 全媒体记者王艳、林婷玉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