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中国军民对枪械的破坏,被欧洲看为:模块步枪的起源

在军队出现之日,其就要求士兵爱惜自己的武器,枪械出现后,欧洲军队就说出了“枪是士兵的生命”,爱惜和不损坏枪械更是被写入了军规。但是这一规定,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枪械的发展,直到上世纪中期模块化步枪都还没有出现,如:在越战中都还是实木结构的AK47对一体化结构的M16,当时就没有出现可以伸缩托枪械的影子。

二战时中国军民对枪械的破坏,被欧洲看为:模块步枪的起源

一体化的M16

最早出现伸缩枪托的构想也并非在美军,而是欧洲捷克、德国、比利时几个枪械制造国。当时这几国的很多枪械爱好者或企业,作为纪念回收了很多出口的毛瑟手枪、38式步枪、中正步枪、汉阳造等等,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使用的枪械,作为历史见证。而在回收枪械中,发现很多枪械在外观上都有损坏,而内部构造确完好(膛线磨平属于使用损伤),而这些枪械的损坏明细都是使用者自己造成的,如:步枪被平整的锯掉了枪托、毛瑟手枪的机械瞄也被平稳锯掉,刺刀链接部位被剧,而绑上了更长的刀具等等。

二战时中国军民对枪械的破坏,被欧洲看为:模块步枪的起源

右手枪没有机械瞄

开始都以为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素质问题,而后来从各方面理解的消息才明白,这些对枪械破坏其实是中国军民从实战出发考虑的,毛瑟手枪前机械瞄被磨平是因为:机械瞄体积过大,拔枪是影响速度,会有刮擦、而步枪托被剧,是好在马上使用或便于隐藏、而在刺刀部位绑上更长的刀具,是为了白刃战等等。欧洲的枪械制造商们受到启发,所以开始让枪的某些部位可以扯装,特别是枪械的后托。

二战时中国军民对枪械的破坏,被欧洲看为:模块步枪的起源

HK416可折叠瞄准器

而人们熟知的HK416突击步枪,前置机械瞄就可以折叠,G36步枪的后托可以折叠。在欧洲比较出名的私人军事节目中,其主持人就声称:如果没有中国人在二战时期为了使用方便,对枪械的故意破坏,那么就没有现代的多模块化枪械,可以说中国是现代模块化枪械的起源之一,虽然当时他们很好的制造技术和军队管理,不过也就是这样,让他们扩宽了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