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的股市投資方向選擇

中美貿易戰下的股市投資方向選擇

近期,貿易戰有愈演愈烈之勢,而且全球的貿易戰也有升級趨勢。土耳其匯市的崩盤,更使得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歐洲央行等近期紛紛發出美國關稅政策使全球經濟風險增加的警告。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國正在趕超歐美的道路上加速彎道超車,卻不料被幹擾了行程。目前來看貿易戰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其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衝擊都是不容忽視的,對A股市場也會有明顯的影響--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不是嗎,近期的不斷走熊的市場,近期的齊漲齊跌、缺乏領漲板塊。

既然中美貿易戰已經對我國股市形成衝擊和影響,這個背景下的股市投資方向就值得認真思考了,方向對了,才會事半功倍。

第一,貿易戰是抑制出口,那麼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內需、消費就只剩了兩個--內需和消費,想保持經濟不下滑就只能在擴大內需和消費上做文章了。

中美貿易戰下的股市投資方向選擇

結合貿易戰以來國家的政策,刺激消費的政策尚不明顯,而擴大內需鼓勵基建已經說得很清楚,雖然不搞“大水漫灌”但那也是水啊。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8月10日發佈《中國基礎設施投資藍皮書》指出基礎設施投資仍是中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儘管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中加快投資,但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人均基礎設施投資仍存在較大差異。就鐵路網總長度而言,中國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是,2015 年中國平均每百萬人鐵路里程數僅88公里,僅相當於七大工業國人均里程數的17%。種種差距表明中國確有投資需求,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轉變的再平衡不能簡單理解為節約投資,中國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才能實現向現代經濟的成功轉型,並在這些經濟參數上與發達國家接軌。

雖然新的PPP和資管新規將在短期內遏制基礎設施支出的增長,部分現有項目甚至可能被擱置。 但是,由於基礎設施投資對中國的城鎮化戰略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大幅放緩的可能性不高。

事實已經證明了這個判斷,近期的政策已經重新放開了基礎設施投資,而上半年的基建投資真實情況就是下滑的。

所以,貿易戰的背景下,擴大內需的基建是一個明確的股市投資方向。這裡面需要關注螺紋鋼和水泥,尤其是西部的螺紋鋼和水泥企業。

這兩個板塊有幾個特點:

1、首先是業績恢復。因為去產能去庫存、環保整頓、錯峰生產等因素的發揮作用,上半年很多鋼鐵和水泥行業的業績已經回暖,2018年中報業績非常靚麗,不算怎麼說企業實打實的盈利了就要在股價上得到體現。

2、其次是行業面政策面轉暖。這兩個行業都是週期性行業,目前整個行業的盈利情況與去年天翻地覆這就是行業轉暖。而國家近期在貿易戰逼迫下擴大內需鼓勵基建的政策,疊加前面的去產能和環保嚴查,都讓政策面向好,形成“擴需求去供給”的局面。

3、最後是股價便宜,估值低。因為是週期性板塊,因為2017年以來市場狂炒消費醫藥股,就讓不少週期板塊被嫌棄的扔進垃圾堆了,形成價值窪地,無人問津的價值大坑。

現在大消費和醫藥股被2017年的價值投資風潮給炒到了天上,形同雞肋。而一些週期板塊卻迎來了業績面、行業面和政策面的明顯回暖,股價卻在地下。不管怎麼說,企業能賺錢能盈利才是硬道理,不管它是消費還是週期。只要是價值坑,遲早會被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