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子不简单,高粱席、凉帽、篮子啥都会编!

这个男子不简单,高粱席、凉帽、篮子啥都会编!

这个男子不简单,高粱席、凉帽、篮子啥都会编!‖老家许昌

文‖吉兴甫

在我们农村老家,对席子的图案,有一种说法:“图好看,席难织”,这是对编织席子的看法。席子种类大体分为竹席,苇席,蒲席,草席和高粱席等。在老家最时兴的就是用高粱杆编织的席子,极少有苇席和竹席。

席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席子描述最为经典:“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凉凄凄簟色寒。”还有这样吟席子的诗句:“平铺竹簟待人卧,三夏一秋留汗香。亦伴美人入春梦,烦劳明月夜凝光”,“溽暑汗浸印痕在,一宵平卧不觉凉。悲喜同人共命运,爱物及物不离床”(吉兴甫诗)。

席子的画纹图案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多彩粉呈,各具特色,常见的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柿花形、枣花形、花瓶形、单喜字形、双囍字形等等。说到学编织,还得从俺庄两位手艺高超的师傅说起。

一位师傅精通竹器编织(各种竹具),另一位师傅精通席子编织,他们技术高超,技法娴熟,精益求精。他们编织的物品器具,精巧别致,花形美观,形象生动逼真。受此二位师傅影响,我默默下定决心学习,尤其想学编织席子。

有空时,我就到编席子的师傅家去玩(说是玩,别有用意),蹲在他面前看编织,还时不时问这问那,久而久之,我就“剽”学到了基本的编织技法。

回到家,我比葫芦画瓢,找来了刮刀,尺杆和撬刀(编织所需工具)。学编席子,首先要学会肢解秫杆,分刀刮条,也就是先将高粱杆分解成所需条状长条,然后沾水,再到操场上用石磙反复碾压,待碾压松软,用刮刀将内瓤刮掉,这样编条就成形了。

其次是摆条编织过程。摆条也很讲究,如果想编织画纹图案,就用红(红高粱)白(白高粱)相间来摆置。编织过程又分三步:

第一步,摆条子。摆条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席子中间向外延。另一种是从角开始逐渐扩展。这两种方法大同小异,知其一便可融会贯通,以达功成。

第二步,编织。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求精于路,巧于指,成于图。可采用上挑下压,横穿贯通的技法,编织出美丽的画纹图案。

第三步,收尾(也叫撬边)。也就是用撬刀将条末端撬入席子边内,这样席子就算编织完成了。

熟练掌握席子编织过程和技法后,我多次实践,在此基础上,又学会了凉帽(篼笠),敩子(圈粮食的工具),篮子,条筐等物件的编织。仔细想想,现在对编织技法还记得清清楚楚,牢记于心……

这个男子不简单,高粱席、凉帽、篮子啥都会编!

【吉兴甫诗词欣赏】

醉花阴

春到人间草木知,花红芳草绿。年年尚如此,郊外山野,是处展新奇。

闲暇探春结伴出,携酒半醉归。珍重嘉年华,游览山河,莫留遗憾事。

点绛唇·红桃

似火流云,猩红尽染枝头树。南园北圃,勾引蜂蝶舞。

凭阑看取,点缀春是处。倩人欢,信手摘得,插瓶伉俪屋。

一剪梅·赏樱花

玉树琼花淡香浮,晶莹累累,皎洁簇簇。占得先春旖旎著,晓日光谱,轻扬满树。

人潮光临竟无数,红装翠袖,老孺搀扶。一览愉余愁消除,徜徉凭度,笑语联珠。

海棠

固傍溪山一枝斜,

春光异彩玲珑花。

蝶怜追寻风信赊,

蜂吮蜜汁赴天涯。

亦并蔷薇妆点春,

花气荼蘼两纯真。

何处馥郁千百索,

勾留多少觅花人。

这个男子不简单,高粱席、凉帽、篮子啥都会编!

(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吉兴甫,笔名“诗野”。原九航校二团飞机机械师,现许昌市发改委工作(退休)。从1975年开始对旧体诗词研究和创作。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当代人》、《中华诗词》、《大河诗歌》、《中州诗词》、《九州诗词》、《诗词百家》、《当代散曲》、《原野》、《建安诗苑》、《泌阳览胜》、《许昌日报》等多种书籍、报刊上发表作品并出版《吉兴甫诗词选集》1——4卷。2009年被评为“中华妙笔诗词艺术家”、2012年被评为年度优秀诗人、2015年被评为“中华优秀诗人”、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诗词家”。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许昌作家协会会员。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