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言:“李鸿章不来,条约就不签,仗就继续打”

1895年3月19日,日本山口县马关市门司港,春雨潇潇,无尽仇怨。一个72岁的老者千里迢迢从中国赶来,为了签订一份文件。这个老者是李鸿章,大清朝首屈一指的重臣,他本不想来日本,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欺人太甚;“李鸿章不来,条约就不签,仗就继续打!”

日本曾言:“李鸿章不来,条约就不签,仗就继续打”

偌大一个大清朝吓得颤颤巍巍,于是,72岁的李鸿章远渡重洋,来到了日本。文件的名字叫《马关条约》,上过初中历史课的人,都非常熟悉,赤裸裸的侵略性条约。

日本曾言:“李鸿章不来,条约就不签,仗就继续打”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日本狼子野心,漫天要价,李鸿章不顾脸面,据理力争。日本要赔偿,开口就是“二万万辆白银”,李鸿章说:“总之二万万为数太巨,必请再减五千万。”到最后,五千万辆减不了,实在不行,再减两千万。最后甚至含泪向伊藤博文乞求;“少点,再少点,就当给我回国的旅费。”

堂堂一国之宰相,犹如摇尾乞怜之丧家狗;日本人想要辽宁营口,李鸿说:“营口,乃通商口岸货物云集之地,实为我国政府一大财源。贵国一面命我国担苛重赔款,同时又夺我收入源泉,岂非过于残酷?”日本人想要出兵台湾,李鸿章说:“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日本曾言:“李鸿章不来,条约就不签,仗就继续打”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李鸿章,仿佛今天的巴沙尔·贾法里,国家积弱,没有底气叫板,却也要苦苦支撑,呻吟、哀求、争辩,台湾不能让,辽东不能割,赔偿少点再少点,但伊藤博文一句,条件若不答应,“运船十六余只”,“兵数万”即开赴中国,登时让李鸿章魂飞魄散。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即使是最有权势之人说的话,在别人眼里也是狗屎。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遭遇日本人刺杀,此刻,李鸿章满眼都是泪水,自感国家贫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