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文|嶽冰 圖 | 網絡

1

作為一個和孩子一路鬥智鬥勇,依靠實地摸爬滾打走過來的媽媽,今天我來現身說法,告訴各位親愛的——

怎樣讓孩子追著媽媽要作業?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事例。

在芒果臺《媽媽是超人》第三季的一期節目中,嗯哼抱著一堆新買回來的玩具,跟媽媽一起拆著玩。

霍思燕讓嗯哼把玩具的包裝盒都扔到垃圾桶裡去,在一次嗯哼光著腳走到玩具堆邊時,不小心踩到一個有尖角的小零件,疼得他嚎啕大哭。

霍思燕趕緊走到嗯哼身邊,拿起這個小零件,問嗯哼是不是踩到這個了?

嗯哼卻拿過小零件使勁地扔出去好遠,更是大聲哭著說:“媽媽,好疼啊!”

霍思燕把嗯哼摟在懷裡,仔細查看嗯哼的腳,發現嗯哼的腳被那個小零件劃破了。

霍思燕彎下身給嗯哼吹氣,並且感同身受地對嗯哼說:“太疼了,真的太疼了!”

然後霍思燕站起來找到被嗯哼扔掉的小零件,並對嗯哼說:“不要生氣扔掉,扔掉了可能不小心又會踩到。”

“碰到這樣危險的東西,一定要拿給媽媽或者老師,把它扔到垃圾桶裡或者放到高的地方,要不然一會兒忘了,可能又會踩到。”

霍思燕還把小零件放到自己的腳底踩了一下說:“太疼了,完全能感受到你剛才那麼痛。”

嗯哼擔心地對媽媽說:“那你就快點拿開。”

霍思燕看到嗯哼平靜下來,就誇獎道:“寶貝你真棒,真堅強。”還拿來紙巾讓嗯哼擦乾眼淚。

整個過程,從嗯哼最初受傷時的大哭,到情緒逐漸平靜下來,霍思燕只用了短短几分鐘,她的做法值得媽媽們學習和借鑑

“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2

看一下霍思燕在整個事件中的幾步走:

1. 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比追究責任更加重要。

在類似事件中,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是,埋怨孩子不小心,責怪孩子不安分, 甚至衝孩子吼——“再哭就不要你了”。殊不知,這麼做只會讓孩子更難受。

孩子很小,不懂得合理釋放自己的情緒,有時會因此產生不適當的行為。這時,我們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首先當然是要先覺察孩子的情緒。

只有瞭解孩子的內心,接納孩子的情緒,才可能制止更為過激的行為發生。

2. 感同身受

讓孩子感知到,他受到傷害時的感受,和父母受到傷害時的感受,是一樣的,大家都會感到疼痛。

很多媽媽容易走入兩類極端情境,一類是鼓勵孩子堅強,不要哭,這會讓孩子的情緒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感受不到來自媽媽的認同和愛。

還有一類是誇大渲染孩子的傷害度,感覺像是自己身上被割掉一塊肉一樣。這會促使孩子的恐懼加深,哭鬧不止。

愛是一種理解和包容。讓孩子懂得你的懂得,其實就是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3. 最後糾正錯誤

最後,霍思燕告訴孩子,那個傷害過我們的物體,是不可以隨便亂扔的。此時,嗯哼的情緒已經平靜,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

這樣的溝通方式,既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又做到完美的自我保護和張力延伸。

“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3

看到這裡,媽媽們可能要疑惑了:難道這和孩子寫作業有關係?

是的!之所以把霍思燕和嗯哼的這個活動場景寫到前面,是因為引導孩子寫作業,和這件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只要媽媽們按以上三個步驟走,讓孩子養成自覺主動寫作業的習慣,那後面的事真是易如反掌。

女兒笑笑在幼兒園入學時,比同班同學小半歲以上,所以她的作業,都是我這個當孃的,偷偷模仿她的筆跡替她寫完,然後再偷偷把作業本放回她的書包裡。

每次到幼兒園,她都會拿出那個家庭作業本,和小朋友們一起交家庭作業。

這個過程持續到將要上小學,突然有一天,笑笑強烈要求我給她作業寫。

以下是我們娘倆的對話:

“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為什麼想寫作業?”

“小朋友們都有作業寫,英英(同班小朋友)今天說,她每天放學都寫作業。我也想每天放學就寫作業。”

“哦!這樣啊。可是寫作業就得學會每天堅持自覺主動的寫,不能讓媽媽督促才行,你覺得你可以做到嗎?”

“我當然可以!媽媽求求你了,讓我寫作業吧。”

就這樣,我勉強同意先給她寫一點作業試試,不過事先約定——

把我留的作業寫完馬上停止,要是私自多寫一個字,就再也不讓她寫作業玩兒了。

結果,笑笑認真工整得寫完我給她留的那寥寥幾行作業後,意猶未盡,還想再寫下去,但想起我們的約定,為了第二天還能夠繼續寫作業玩兒,只好不捨得把作業本交給我。

這個過程持續了兩星期,每次都是她主動寫,每次的作業量都卡在她意猶未盡之時。因為害怕失去寫作業玩的機會,她不僅寫得認真工整,而且效率極高,哈哈!

“媽媽,沒有作業寫實在太不好玩了!我也想寫作業!”

4

到了第三週,為了獎勵笑笑把寫作業玩的那麼好,我獎勵她,多寫作業

我對笑笑許諾,如果接下來兩週,她還能把增量後的作業玩兒的那麼好,那下一次作業增量,笑笑可以發表意見。

哈哈!這個過程完美升級,笑笑主動寫作業玩兒的勁頭更大了。到家第一件事,不用說一定是主動寫作業,忘記吃飯也不會忘記寫作業。

兩週後,對她主動要求的數量,我當然是沒有完全滿足。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倆各讓一步,取了一箇中間數量。

這樣,她對作業量的需求,一直維持著吃不飽的狀態。

如今,笑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從幼兒園到現在,我這個當媽的,從來沒有為孩子寫作業的事焦慮過。積極主動、認真工整地完成作業,已經是笑笑的習慣了。

這也讓她媽媽我,過足了當一個懶媽的癮。

當看到不少媽媽,整天為孩子寫作業的事,苦口婆心,鬧得家裡雞飛狗跳時,我就會有種莫名的傷感。

孩子明明缺的是習慣,媽媽們偏偏要和他們講道理,任誰都是雙輸的崩潰。

對於孩子,我們要做TA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