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在“相聲八德”的年代,相聲藝人們大多是撂地畫鍋,能在簡陋的茶棚裡表演已經算環境優越了。只有像“萬人迷”、焦德海、馬德祿這樣響蔓兒多年的人物才能有機會接到堂會的差事。演堂會沒有點“額勒金德”的能耐是不行的,不過當年有一次鼎鼎大名的“萬人迷”應下的當堂會竟然把活使泥了......

“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1923年,“萬人迷”李德鍚攜焦德海門下高足張壽臣北上來到關外奉天作藝。此時,“萬人迷”不僅在京津兩地名聲大噪,到了東北獻藝照樣場場滿坑滿谷。一日,奉系軍閥孫烈臣點名要聽李德鍚的相聲。李德鍚帶著張壽臣進得孫府後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不過孫烈臣要求必須拿出點“真格的”,得賣力氣,不能糊弄人。給這麼一位大軍閥演堂會,兩個說相聲的窮苦藝人哪敢糊弄他。

“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一上來先說了段《八扇屏》,由李德鍚逗哏,張壽臣捧哏。《八扇屏》這段傳統相聲實際不止八扇(目前存世文本約有二十餘段)。一般來說,演員很少有背全的,因為沒有必要,背全了反倒讓這塊活顯得拖沓。普遍的使法都是兩個小貫口加一個大段趟子。而這次為了跟孫烈臣顯示顯示自己賣力氣,李德鍚破例足足背了八番的趟子。沒想到孫烈臣聽完紋絲沒樂,李德鍚這頭上就見了汗了。孫烈臣有點不耐煩的對兩人說:你們這也不賣力氣啊,藏奸了吧,拿出點“真格的”來啊!你倆先下去歇會兒,一會兒再演一段。

“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李德鍚跟張壽臣一下來就急了,“這還不賣力氣啊,我什麼時候使《八扇屏》背過這麼多番!”張壽臣那時年輕靈機一動,勸李德鍚說:“叔啊,您彆著急,他可能是想聽“臭活”,只是礙於身份不便明說罷了,一會兒咱爺倆這樣,您給我量著,我給來段《鳥不叫》。”《鳥不叫》是舊社會撂地相聲藝人為了圓粘兒常演的一塊活。行話管這段叫”直脖兒“,是個“暗臭”的活,解放後被劃為糟粕早已摒棄多年。就是這麼一個段子,張壽臣與李德鍚一捧一逗嚴絲合縫的總算演下來了。聽完底包袱,孫烈臣拍著大腿的叫好,邊仰面大笑邊大聲喊著:這才叫“真格的”,不錯不錯!

“萬人迷”都逗不樂他,相聲宗師張壽臣萬般無奈使“臭活”脫險!

就這樣,兩位相聲高人才算平安出得孫府,還領了不少賞錢。出門之後走出好遠,李德鍚嘆了口氣,跟張壽臣說:"這叫什麼真格的啊?!《八扇屏》那是多好的段子......"多好的段子遇上空碼兒,使得再出彩也是枉費舌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