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際網路上的消費陷阱

消費者轉發優惠微信卻被非法地蒐集了個人信息、想省錢選擇優惠互聯網家裝卻遭捲款跑路、網購商品出問題被拒絕退換……7月2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上半年投訴報告》,提示新興經濟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消費陷阱,需要消費者警惕,更需要主管部門加強監管。

“轉發此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即可送禮物,是真的我領到了”“點贊68次,可獲得本店××優惠”……類似的點贊轉發消息幾乎天天都有。但這些常見的信息裡卻隱藏著附加消費、非法套取用戶個人信息等諸多陷阱。

2018年6月20日,一個名為蓮都旅行社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則貴州省貴陽市某酒店邀請免費試住信息稱,消費者填寫電話號碼並分享到朋友圈後就有機會免費入住該酒店。很多消費者填寫自己的電話號碼並分享到朋友圈希望獲得試住機會。然而,該酒店當天回應表示,蓮都旅行社微信公眾號為私人賬號,發佈的消息是虛假信息,酒店沒有接到微信中所說的免費10間房以及餐點的預定。目前,貴州省消費者協會已經向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發出查詢函,調查蓮都旅行社公眾號的註冊登記情況。

房屋裝修服務也成為廣大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和難點。成都消費者宋女士就遭遇了這種煩心事。今年3月,她在四川泥巴公社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組織的活動上,與該公司達成協議並交預付款1.4萬餘元和材料款1.9萬餘元,合同約定5月20日工人進場施工。然而,5月19日晚上,設計師突然告訴宋女士,因公司資金鍊斷裂,不能按期施工。第二天,宋女士發現該公司萬年場門店已被警方查封。據瞭解,在成都地區至少有300多人被騙走大量裝修款。

中消協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房屋裝修類投訴共5591件,同比增加了114.0%。尤其是互聯網裝修服務公司捲款跑路現象多發,成為新的投訴熱點。“跟傳統裝修公司相比,互聯網裝修公司藉助新型技術手段,往往給消費者更便捷、更先進、更優惠的假象,在短時間聚集大量裝修預付款後攜款跑路,給消費者帶來重大財產損失。”中消協投訴部主任張德志說。由於“跑路”現象頻發,消費者的經濟損失很難挽回,成都市消協已發出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高度警惕此類消費陷阱。

網購業務相關投訴量也同比漲幅較大。2018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銷售服務投訴38583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2%,但網絡購物投訴24417件,反而同比增長49.2%。

2018年1月,天津市消費者張先生通過淘寶平臺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的某店鋪網購了一款電動車充電器。賣家網店的頁面上承諾一年出現問題免費換新,可使用不到兩個月電動車充電器就無法充電。張先生與商家售後溝通,售後置之不理並將張先生拉黑。

無奈之下,張先生投訴到天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消保委監督和調解下,最終商家同意當天給張先生郵寄一款新的同型號充電器。

在互聯網上,各種利用新技術、新平臺的消費“坑”層出不窮,而消費者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時間、精力、經濟成本方面,都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維權乏力。中消協方面表示,除了提醒消費者警惕消費陷阱、保留維權證據,也會加大公益訴訟力度,維護消費者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