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玄燁為什麼不肯放過鰲拜

《康熙王朝》中,順治是一位佛系皇帝,對佛學情有獨鍾;也是一位情聖,對董鄂妃疼愛有加卻無心政事。董鄂妃去世後,心灰意冷的順治帝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康熙王朝:玄燁為什麼不肯放過鰲拜

順治

玄燁還沒來得及準備,就在孝莊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由四大臣(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輔政。這四位大臣,面和心不和,內部就分為三個派系。當時的康熙還是一個兒童,所有的政事都由輔政大臣裁決。隨著康熙逐漸長大,四位大臣的內部矛盾也日益尖銳,主弱臣強的權力結構也孕育著一個大權獨攬的大佬。

先是蘇克薩哈狀告鰲拜圈地,老狐狸索尼裝病不出坐山觀虎鬥,然後鰲拜聯合遏必隆打倒蘇克薩哈。蘇克薩哈畢竟對皇帝忠心耿耿,康熙看不下去想出手相救,卻又對鰲拜無可奈何。自己還沒親政,只能對鰲拜妥協,棄車保帥。此時的康熙,心裡已經埋下剷除鰲拜的種子。


康熙王朝:玄燁為什麼不肯放過鰲拜

玄燁

權臣得寸就會進尺,蘇克薩哈下臺後,鰲拜越來越囂張。土地越圈越多,百姓流離失所,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到處安插自己人,勢力越來越大;時常在朝堂上對康熙發難,讓康熙顏面無存;為了蒐集康熙行蹤,換掉宮廷侍衛,威脅康熙人身安全。在鰲拜眼裡,皇帝就是一個小屁孩,不用把他當回事;在康熙眼裡,鰲拜已經成了眼中釘。

眼看孫兒被欺負,皇權快要旁落,孝莊坐不住了,玩起了平衡術。她親自拜訪索尼,並與之結為親家。索尼的孫女與玄燁捆綁到一起,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索尼成了皇親國戚,“病”馬上就好了。

為了孫女,也為了自己家族的繁榮昌盛,索尼站到了皇室一邊。在朝會時,由索額圖提議康熙親政,鰲拜等人馬上跳出來反對。索尼在朝堂上振臂一呼,群臣響應親政。康熙剛剛親政,還未站穩腳跟,索尼卻去世了。索尼臨終前交代康熙,要他趕緊除掉鰲拜,以防尾大不掉。索尼的遺言,如同一針強心劑打在康熙身上。


康熙王朝:玄燁為什麼不肯放過鰲拜

索尼

索尼去世後,朝中大臣就見風使舵唯鰲拜馬首是瞻,這就讓康熙的政治前景蒙上一層陰影。鰲拜把持朝政跟康熙對著幹,侵犯了皇權,引起康熙的極大不滿,也讓朝中許多忠臣憤慨。康熙想要真正的君臨天下,就必須搬走鰲拜這塊絆腳石,否則就會成為清朝的“漢獻帝”。

康熙暗地裡積蓄力量,天天與侍衛練習摔跤。表面上看是玩世不恭,實際上是訓練一批忠於自己的武士,順便麻痺鰲拜。在這期間,雙方都在抓緊時間佈局,彼此安插間諜。康熙拉攏吳六一,鰲拜糾集布爾善。

終於,攤牌的時候到了。康熙將鰲拜騙到朝堂,然後侍衛集體撲上去,活捉了鰲拜。康熙歷數鰲拜幾十條罪狀,念在他早年的功勞與忠心上,沒有殺鰲拜,而是將他終身圈禁。


康熙王朝:玄燁為什麼不肯放過鰲拜

鰲拜

鰲拜錯就錯在自己位高權重、無人臣之禮,並且不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君臣之間和諧相處的前提是,臣子不僅忠心而且不能讓皇帝感到被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