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宇新材料:争做炭素行业“标杆品牌”

  “习总书记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人才的关键支撑作用。”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汇海医药)总经理王乐强在交流时反复强调这句话。“在行业中,要想掌握话语权、占据有利位置,就得掌握核心技术,练就扎实的研发能力,这些直接取决于企业能聚合、激活多少人才及科研资源。”

  汇海医药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医药中间体及石墨烯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参与起草和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有4项,从产品到品牌,再到行业标准,汇海医药不断冲击着行业制高点。

  参与修订行业标准,是对企业实力最大的认可

  “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搞企业,人才就是你成功的保证。”据王乐强介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汇海医药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人才优先”战略,目前企业有400多员工,其中硕士毕业生有10名,本科毕业生有47名,能占到总人数的15%,“这其中,有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引进的材料学硕士1名,和济南大学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硕士2名,还跟北京理工大学的曲良体教授结成了科研对子,向北京派驻了9名实验人员,在北京进行学习交流。”

  在科研平台建设上,汇海医药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共建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建立山东省乙烯酮下游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并与济南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让高校的研发平台成为汇海公司的“后备实验室”。这些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了一流舞台。

  企业的人才优先战略结出创新硕果,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汇海医药曾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荣誉;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值得一提的是,汇海公司参与起草了《工业用乙酰乙酸乙酯》行业标准的修订。在这个过程中,济南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黄河三角洲杰出人才”郑庚修对此帮助巨大,郑庚修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先后指导公司建成乙酰乙酸酯类、AABI、DCC、三嗪环等产品生产线,并不断指导优化生产工艺,使得汇海医药具备了参与修订行标的实力;此外,企业还牵头制定了《工业用5-乙酰乙酰氨基苯并咪唑酮》、《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三嗪环》三个产品的行业标准,并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和表决。

  政府牵线搭桥,企业敢于大手笔“招才引智”

   “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王乐强说,“河口区政府帮我们牵线搭桥,打开了我们招才引智的视野和渠道,在河口区支持下,我们先后聘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黄河三角洲学者曲良体,开展石墨烯相关产品的研究及指导工作;聘请武汉大学杨永恒教授,作为催化方面的专家,双方合作了5000吨乙腈项目;聘请青岛科技大学谢传欣教授进行公司工艺安全方面的指导; 去年又与青岛科技大学的冯柏成、王云智教授对接成功,签订了三嗪环收率提高项目合作协议……”一说起这些,王乐强滔滔不绝,脸上满是感激,“正是这些人才资源,让我们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此外,汇海公司在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及人才梯队方面,有“以赛育才”、“资源聚才”的两大特色,着力提升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企业重点启动“优秀人才培养和鉴别”实施项目,从“鉴别选拔、微信建群、每月一书、夜校授课、毕业答辩”五步实施着手,选拔培养30名优秀人才队伍。

  王乐强表示,“目前,河口区正在实施新一轮双招双引工作,河口区的人才环境设施愈发优越,我们也会继续强化人才优先战略,将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汇海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才山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