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不得不说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八旗军制下硕果仅存的一员悍将,但竟然死在了一名16岁的少年手里,令人叹息啊。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左一,《武状元苏乞儿》中僧格林沁形象)

有清一朝,八旗军曾经是十七世纪最强悍骑兵部队。但入关后,迅速腐化,失去了战斗力。后来清朝对外征战的野战部队基本靠绿营军维持。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更是连抽调全国精干的绿营部队都无法抵制太平天国的势头,最终只能依靠汉族地主的武装步曲,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等。

而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旗)作为满蒙八旗,博尔济吉特氏最后的荣光,战功赫赫。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咸丰5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此战一战成名。

然而仅仅5年之后,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无畏的僧格林沁,无视战争的代际差异,以骑兵正面进攻英法联军,致使所部马队不敌联军炮火而溃,继而冲乱步队,导致清军大败。面对英法联军的炮火,精锐已经被干光的僧格林沁只得退至京城西南。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最终导致了英法联军得以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北京,继之发生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事件。此战僧格林沁被夺爵,但大清满蒙八旗已无他人可用,所以僧格林沁仍然被留职任用。

现在对于“八里桥”的战败,网络上有很多声音,有很多满粉认为僧格林沁此战中,很多兵勇都是临时募集的牧民,所以并不能代表蒙八旗的实际战力。好吧,那么我们看看到了同治4年(1865年)山东剿捻。

捻军和天平太国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捻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骑兵为主,机动性略强。由于捻军始终没有建立固定的根据地,所以清剿难度大,但是同时也注定了它最终成不了大事。

当满清最强大的八旗骑兵对决捻军骑兵的时候,僧格林沁的气性骄横,不谙敌情,恃勇少谋,只图近利,谋不及远的缺陷再一次被放大。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在菏泽高楼寨之战中,中捻军伏击,所部七千余人被歼;率残部退据郝胡同村,复被围。半夜突围,逃至吴家店,为捻军斩杀。

而历史把斩杀这个晚清一代名将的功勋,留给了一个叫张皮绠的16岁少年。张皮绠一个地地道道的涡阳贫农。父兄在捻军黄旗张正江部,皆战死。而作为张家留根的张皮绠被作为匪属,家中经常受到清军抄查。无处讨活路的他,投在捻军张宗禹部做童子军。

三国有马忠杀关羽,晚清有张皮绠杀僧格林沁。大人物死于小角色。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张皮绠因为年少,且无马匹,基本没有机会到一线战场立功受赏。只能负责跟着其他人一起打扫打扫战场,搜索搜索残敌。然而谁也没想到,在一片麦田里发现了一个身穿黄马褂的老头,此刻已经精疲力竭。而张皮绠并不知道这个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他只知道这是敌人,手起刀落。张皮绠临走时,并没有忘记搜查一下战利品,甚至连僧格林沁的顶戴官服都一并扒了回去。

所以当清军找到这位战死的悍将时,辨认了很久,才最终确定这具尸体就是僧格林沁。

本来这事或许就成迷了。历史或许就只会留给世人一句“为捻军斩杀”了。但是当捻军被平息之后,同治12年(1873)满清朝廷让山东巡抚负责侦办僧格林沁被杀之事。

丁宝桢派人化装成商贩,到涡阳查找张皮绠下落。结果时过境迁,无从寻得。几人无奈,在新兴集一家粮坊借住。这家粮坊兼营造酒、推油,生意红火。此店主名张凌云,有一子,名张武。

张凌云此人豪言仗义,人缘颇好,每与人喝酒,酒酣之际,便与人炫耀。某次酒后失言,得知其家财乃做捻匪所攒。便为暗探所捕,从家中搜出证据,乃僧格林沁的朝珠也。押解山东济南,张凌云对自己便是张皮绠,供认不讳,最终被判凌迟处死。

至于这个张凌云真的就是张皮绠吗?此间或有疑问。

只能说实在太巧了,里面也有很多蛛丝马迹对不上的地方,那就是张皮绠那张棉裤腰的嘴。但后世文艺作品,为了塑造张皮绠的英雄形象,硬是给加了”张皮绠在受刑之前,慷慨直言,述杀僧格林沁经过,历历如绘”的桥段。亦或许张凌云就是当年的张皮绠也未为可知。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