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既然真禁不了補課,還不如允許學校統一補課?

「時評」既然真禁不了補課,還不如允許學校統一補課?

【時評】既然真禁不了補課,還不如允許學校統一補課?

碧翰烽/文

就我多年的觀察來看,在當前的高考形勢下,指望一紙禁補令能夠禁得了補課,恐怕只是一個天真的想法。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有著龐大的需求,畢竟對於大多數學生、學校、家長來說,面對高考,成績才是硬道理。

如果不認清這個現實,那麼就只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你看看,人家現在都不講“補課”,而是講“針對性幫扶”了,詞用得多好,儼然就是在搞教育扶貧?難道你還禁止?遺憾的是,無非換了套外衣,大家其實心照不宣,但又能怎樣。

近日,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八中學部分學生向澎湃新聞反映,該校暑期違規組織補課。學生稱向市教育局投訴後被告知,學校並非補課,而是“針對性幫扶”,而且是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

當記者詢問如何對“學習困難”進行界定時,工作人員回應稱:“

我們認為所有學生都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我認為沒有一個學生敢說他的學習不存在困難。但是我們也強調自願原則,在參加幫扶之前,學生需要簽署自願同意書。

這話的確說得巧妙,有誰敢說自己學習不困難,學生不敢、教師也不敢,就連專家學者,你也敢說嗎?學無止境。一個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的困難當中。

顯然,只要考試存在,只要成績管用,現實當中補課是禁止不了的,不論你採取多有力的措施。

那麼,誰來補課呢?現在允許的就是社會機構的補課,學校是不允許的、在職教師是不允許的。可是現實當中,學生最為信任的還是學校和在職教師。而且社會機構收費又特貴,特別是在禁補令之下,可能更為稀缺。

「時評」既然真禁不了補課,還不如允許學校統一補課?

於是,有位教師就建議,與其採取“堵”的政策,不如開放一條“疏”的道路,那就是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有規範有限制的補課,這樣既可以遏制社會機構補課亂象,又可以減輕補課費之負擔,還可以順應社會之需求。

當然,必須堅持幾條原則:一是限制時間,不能過度擠壓學生的休息空間,比如一個假期不能超過多少天?

二是限制範圍,就是不能進行全面的補課,也就是說,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整班整班的補課,而要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學校、教師也不能有任何的動員,並且必須通過一種保密的方式或平臺,徵求學生的真實意見,比如網絡平臺等。

其實,學校、教師、家長也要明白,一個學生如果真是不願意補課,你讓他們參加了,於他們自己無益,於整體也無益。

三是限制方式,建議補課不要採取灌輸式課堂的方式,儘量由學生自主學習,減少教師的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消減利益的衝動。甚至學校也完全只提供學習場所,不提供教師講課,有問題了,學生可以相互問,還可問教師。

四是限制收費,學校組織補課時,只能收取成本費,不能有營利性。

對於學校、家長來說,最為擔心的是假期時間長,孩子天天在家玩手機、看電視,沒有了集體學習的氛圍,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差了。或許這位教師的建議,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或許,我們都是從補課當中走過來的,也曾經討厭補課。事實上,我們誰又能逃脫了,尤其是在小地方的學生,高考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誰敢輕率大意?儘管補課不一定管用,但誰又能說沒有用呢?老祖宗都說了,“十載寒窗苦讀書”。這可能就是我們的無奈與尷尬!

然而,如果允許學校統一補課,可能又面臨素質教育的全面尷尬。我也不知道,補課究竟會向何處去?社會機構也好,學校也好,都不是一個良策,但真正的長效的良策在哪裡?恐怕還得有一段改革的距離,絕非一朝一夕。

「時評」既然真禁不了補課,還不如允許學校統一補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