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容易註銷難,你有多少網站帳戶無法註銷?

在互聯網服務品類繁多的今天,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現象依然存在。其中,用戶只有“註冊”權而無“註銷”權的“霸王條款”給個人信息安全留下了隱患。

當前,用戶通過網絡訂機票、看視頻等,都要先註冊,但註銷卻難上加難!王先生註冊某視頻網站付費用戶,賬戶多次被盜,想註銷卻找不到該選項,電話申請也被客服回絕。原來,很多網站為利用用戶賬戶數據,關閉了註銷功能。

愛奇藝網站近日被央視記者調查

註冊容易註銷難,你有多少網站賬戶無法註銷?

註冊容易註銷難,你有多少網站賬戶無法註銷?

註冊容易註銷難,你有多少網站賬戶無法註銷?

不少網站為了吸引用戶,在註冊方面給予諸多便利,註冊手續簡單,僅有幾個步驟,往往憑藉郵箱、手機驗證即可完成註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部分網站平臺進一步簡化註冊手續,甚至無需特別註冊賬號,只要手機、QQ、微信等號碼即可第三方登錄使用,實際上採取了關聯賬戶後臺註冊模式,用戶的使用數據均一一記錄下來。但是,當用戶不再使用網站服務,想註銷掉網絡賬戶時,則就困難重重,很多網站不提供註銷服務,導致用戶只能被動放棄賬戶,就此變成“殭屍”。

網絡賬號為什麼會出現註銷難?

按照互聯網的注意力經濟和流量為王的原則,註冊用戶數量越多,網絡平臺的商業價值就越大,發展潛力和空間也就更為樂觀。諸如BATJ、亞馬遜、谷歌、蘋果等互聯網巨頭,都擁有海量註冊用戶資源,不僅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公司體量亦持續增長,均成為行業的龍頭。可見,用戶是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基石,不能輕易讓用戶流失,自然要想方設法阻礙用戶註銷賬戶。

事實上,對於網絡公司而言,數據比賬戶的價值更大,數據一旦產生,就很難徹底消除掉,而數據又附著於賬戶,把賬戶註銷掉,數據也就失去了意義。不排除部分網絡公司陽奉陰違,明著把賬戶註銷掉了,實際上只是換種方式隱藏起來,以繼續儲存和利用用戶數據。如此,就埋下信息安全隱患,有可能因黑客入侵、盜竊、員工洩密、非法利用等,造成用戶註銷掉賬戶後,依然會蒙受損失。

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有一些不願署名的業內人士道出了網站運營的“潛規則”。網絡平臺需要找資本對企業進行投資。其中,用戶儲備是否巨大,是資方關注的重要指標。換言之,投資方依靠用戶註冊數量來判斷平臺發展前景,以及決定是否投資。

可見,“註冊容易註銷難”的現象,從平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觀察非常好理解——有了註冊用戶,就有了引入資本的“敲門磚”。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

但這種行為早已傷害了用戶的利益。今年中發佈的《用戶信息保護政策透明度報告》披露:在參與測評的1000家網站與客戶端中,竟然沒有一個能達到隱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標準。也就是說,當用戶在註冊賬號時草草點下的“同意”服務協議按鍵背後,註銷難就是其中常見的一項“不平等條約”。

註冊容易註銷難,你有多少網站賬戶無法註銷?

移動出行平臺無法註銷個人信息

曾經在國內風光一時的移動出行應用優步就讓不少用戶捏過一把汗。去年廣州市民周小姐突然收到了優步推送的手機驗證短信,稱有其他新設備正在登錄她的賬戶,隨後又收到優步發來的兩條驗證碼短信,稱要驗證她的“新賬戶”。因為不是自己的操作行為,周小姐以為,只要自己不將驗證碼洩露出去,對方就無法獲得她的賬戶。

然而,周小姐很快又收到了優步的信息稱,其優步賬號信息已經被更新,其用來註冊優步的郵箱也收到了賬號信息已被更新的郵件。隨後無論周小姐如何操作,她已經無法再用自己的手機號及郵箱登錄自己原來的優步賬號。兩個小時後,周小姐就收到了銀行的扣費短信和支付寶發來的消息:自己支付了優步打車費49.64元。

針對上述情況,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由優步的賬戶驗證、支付以及客服溝通等諸多流程與國內未接軌導致的。

而更讓不少優步用戶膽戰心驚的,則是當優步選擇“賣身”滴滴,推出新版優步中國APP後,用戶會發現優步的新舊APP之間是無縫跳轉的,而優步的免密支付功能雖然方便,但是舊版APP當中的賬戶信息還是保存在優步全球的服務器當中的,這個不能再在國內使用的老版本APP,是一個充滿了巨大盜刷風險的隱患,而與此同時,無論是支付寶還是百度錢包等支付工具也紛紛提供了與舊版優步APP解綁的教程,由此可見支付工具也意識到了箇中的風險所在。

據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不少互聯網用戶有使用同一用戶名與密碼的習慣,因而許多黑客將得到的已洩露數據在其他網站上進行嘗試登錄,登錄成功後就可藉此進行非法牟利。這種情況被稱為“撞庫攻擊”,是當前網絡交易普遍存在的一個主要風險。

社交類平臺註冊容易註銷難

對於廣大互聯網用戶而言,想要體驗一項新的互聯網服務時,“註冊”成為了必要的前提,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用戶的喜好和變遷也是時時刻刻發生,當某個互聯網應用壽終正寢或者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或者當用戶不再希望使用某個應用想和這個應用“徹底分手”,希望將個人資料從平臺處抹去時,和“註冊”應該並存的“註銷”卻成為了大部分互聯網應用“不能說的秘密”。

為了能夠更好地瞭解目前各大互聯網應用在“註銷”方面的實際情況,南方日報記者選取了目前互聯網應用中較為常用的社交、視頻、電商和目前正是火爆的共享單車幾大分類,看看這些互聯網應用在註銷方面到底有沒有提供應該有的服務,切實保障每個消費者的權益。

記者對新浪微博的在線客服提出註銷賬號請求後,客服機器人的回覆為:微博暫不提供賬號註銷服務,若確實不需要此賬號,用戶可採取更換微博暱稱、頭像、刪除所有內容,取消所有關注和粉絲以及不再登錄此賬號的措施。隨後記者嘗試接通新浪微博客服電話,但撥通電話後選擇各類服務均為語音提示,並無人工轉接。

騰訊的微信和QQ也出現同樣的情況,記者接通騰訊客服官網提供的賬號服務熱線與社交軟件熱線,均無接通人工服務。官方網站明確表示,微信雖然可以刪除賬戶,但是此功能僅面向非中國大陸用戶。當用戶的註冊地為非中國大陸,並且微信界面語言設定為非簡體時,才可以看到刪除用戶功能。QQ目前也沒有註銷功能,不過QQ對於長時間未登錄賬號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會進行自動註銷以回收號碼。

此外,記者致電陌陌客服表示註銷陌陌賬號的意願時,客服表示陌陌目前不支持註銷。至於原因,客服並沒有正面回應,只是一味重複陌陌暫無註銷功能。

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作為企業級社交類應用的代表,是這五個社交類應用中唯一可以註銷賬號的應用。然而,釘釘的註銷方式也較為繁瑣。註銷前提是錢包內沒有餘額,同時退出該賬號所在的所有團隊或企業,然後通過另一個已經註冊的手機號來觸發。雖然整個過程花費時間不到10分鐘,但要找到幫助觸發註銷按鈕的另一個已註冊手機號實際上是整個註銷過程中最大的難點。

大多數電商賬戶無法“註銷”

電商作為已經深入人心的互聯網應用,在網友當中也是隨便實用的一項互聯網服務,南方日報記者調查中發現,電商賬戶“註銷”可不像下單買買買那樣簡單。

淘寶無疑是網民們最常用的網購網站,記者從淘寶網站中並未發現明顯的註銷入口,記者諮詢智能機器人“小蜜”能否註銷這個賬號的問題後,“小蜜”回答了註銷賬號的鏈接和申請註銷時要進行的三個步驟:確認賬戶名、選擇原因和查看解決方案。另外註銷賬號的條件則需要用戶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沒有進行中的交易且最近一筆交易完成時間大於15天、90天內沒有發佈過二手商品、沒有拍賣會保證金、在淘寶上沒有已激活店鋪的記錄等。隨後,記者通過“小蜜”的指引連接到了人工客服,記者瞭解到,用戶只要符合相應的條件,提交了註銷申請後賬戶將立即註銷,賬戶信息將隨之消失,也無法找回。

與淘寶繁瑣但是還是有註銷的希望相比,京東、噹噹和網易考拉等電商網則完全不給用戶任何註銷的機會了。記者通過手機京東客戶端的指引撥打了京東人工客服電話,向工作人員詢問了能否註銷賬戶後,得到的回答是——不可以。在噹噹網的註冊界面中,記者並沒有發現註銷的選項,在噹噹網的《噹噹交易條款》和《噹噹社區條款》中,也沒有任何與註銷帳號、關閉帳號有關的信息。記者聯繫智能客服詢問註冊賬號的相關事宜,得到“小當家”機器人的回答——在噹噹註冊成功,系統會永久保存賬戶,無法註銷賬戶。

在線視頻無註銷賬戶相關通道

在線視頻悄然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第一大應用,但是賬戶註銷問題上也是不能令用戶滿意。打開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bilibili、PPTV五家在線視頻網站,很快就能發現註冊/登錄的字樣,但共同問題是這幾大視頻網站均沒有註銷賬戶的相關通道。通過聯繫上述五家視頻網站的在線客服,只有搜狐視頻的客服表示如果用戶註冊的是搜狐通行證,可以通過客服電話進行註銷,如果是通過第三方平臺(QQ、微信)登錄則不需要註銷,不使用即可。PPTV的在線客服表示只要用戶長期不使用該賬戶,系統會自動進行註銷處理。而優酷,愛奇藝、bilibili的客服則直接表示用戶是無法註銷賬戶的。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優酷官方協議雖然顯示:在滿足我方平臺網站公示的賬戶註銷等清理條件時您通過網站註銷您的賬戶的,可終止本協議。但用戶在網站卻無法找到註銷的相關提示。從實際調查結果看來,用戶要註銷各大視頻網站的賬戶也是難以實現。

自從滿大街的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的出現,其便利的使用方式吸引了網民分分註冊,但是記者打開ofo、摩拜、小鳴、小藍、哈羅這五款高人氣的共享單車APP界面,發現均沒有註銷賬戶的通道,在用戶使用指南中也沒有提及註銷的相關教程。撥打APP中提供的客服熱線,五家共享單車只有摩拜單車有客服接聽,也只有摩拜一家可以通過用戶申請的方式註銷賬戶。但註銷的流程也頗為繁瑣,摩拜客服要求用戶通過郵件方式申請註銷,用戶還必須在郵件中提供姓名,身份證號,身份證件照等信息。此外,記者在小鳴單車官方號後臺留言後客服回覆小鳴單車無法註銷,只要用戶不再使用即可。通過郵件與小藍單車取得聯繫後客服表示只要用戶連續六個月不使用便會自動註銷賬戶。至於ofo、哈羅單車,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暫未收到任何回覆,也無法與客服人員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