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非是懂得這三種套路

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非是懂得這三種套路

一談到社交就畏首畏尾的人,讀完這篇文章,你的社交恐懼也許就能夠獲得拯救。

只要一出席參加晚會派對這類的社交活動,就總會有一種人註定會被嫌棄:

有人穿著黃色的晚禮服,你說她的禮服顏色像屎;

有人穿高跟鞋不小心崴了一下,你破口大笑;

一聽到別人的頭銜,便馬上四處問這問那八卦別人……

晚會玩了一圈下來,這種人頂多算是混了個臉熟,還給人留下了一種喜歡評頭論足的不好印象。

管不好自己耳目口的人,社交往往都會很吃力。相反,一個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關顏值好壞,無關背景是否出色,他之所以在人際圈子中混得風生水起,甚至受人敬仰愛戴,無非懂得下面的三個秘訣:

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非是懂得這三種套路

01、耳不聞人之非。

聽朋友聊起一個奇葩男:他特別喜歡在別人說話時鑽空子,專挑一些虛無或者毫無意義的漏洞,然後打斷別人進行反駁,趁機彰顯自己的機智,毫不理會在場人是否難堪。

某天有一群朋友聊起哆啦A夢裡面關於“記憶麵包”的情節,大致內容說因為大雄吃太多“記憶麵包”而拉肚子,導致記憶的內容全都忘了……大家一講起這一段時,津津有味,不斷地誇讚作者的創意和想象力,一群人沉浸在共有的童年回憶中……

而待在一旁的奇葩男聽完了他們的對話,冷笑一聲說:“記憶麵包”這個情節實在是設置得很離譜,一點都不科學,麵包那麼高澱粉的玩意,吃下去根本不會促進腸胃蠕動,還怎麼可能拉肚子,明明只會便秘,作者太沒常識了。”

這群人聽罷,無奈又無語,原本一個可以撩起大家童年美好回憶的話題,瞬間在他的插話中失去了美感,一句話,澆滅了大家聊天的興趣。從此,大家和這個奇葩一別兩寬,再也沒打過交道。

之所以朋友說他“奇葩”,不過是因為這位所謂的“奇葩男”在為人處世中過於偏執和耿直了,最重要的是,他犯了人際交往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則——我們可以大致稱之為——“耳不聞人之非”。

聞人之非者,喜歡鑽別人空子,這種人,總是無事找事去顯擺自己的才華,急於去糾錯別人,長期下去養成習慣,他又如何能混得個討人喜的境界?

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非是懂得這三種套路

02、目不視人之短。

前一段時間非常流行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知名的高端酒店要招一名經理,然後經理只需回答一個問題,答案最好的便可直接上任。

問題說:“假如你是一名酒店的男服務員,不小心誤闖了一間客房,裡面住的是一名年輕靚麗的女客人,而客人剛好正在洗澡,只有一個窗簾遮住,正當她要發現你時,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有人說,馬上道歉說對不起,然後迅速關門離開,也有人說幫她關燈,這樣什麼都見不到了;面試官紛紛搖頭,表示對這些答案都不滿意。

最終有個人回答說:“很抱歉,先生,我走錯房間了!”

面試官紛紛贊同這就是最佳答案!

面試者解釋說:畢竟這事關乎一個女生的清譽,如此出策,是完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的,這樣既可以消除對方的疑慮,也最大化地維護了自己的形象,否則,一般情況下,稍微不恰當的舉動都會引起女生尖叫,這時候,恐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其實,酒店出的這個問題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交往心理,很多人難免會遇見一些尷尬的情況,特別是當一個人掌握另一個人的把柄時,這時候你的反應直接決定你是否能夠消除把柄者的疑慮。

非禮勿視,雖然不能讓你避免尷尬,但最起碼的,它卻能夠釋懷你的人際尷尬。

真正的社交高手,無非是懂得這三種套路

03、口不言人之過。

青年作家蔣方舟描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某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引發了爭議,有記者打電話問她對此的看法。蔣方舟說沒讀過對方的詩歌,於是記者馬上給她唸了一首,接著再問她的意見。蔣方舟無奈地說:

“僅憑一首詩,我不知道該怎麼看。”

……

想必當初這個記者拿著這樣的電訪結果回去,一定捱了不少批吧。如此咄咄逼人的追問,實在讓人很難堪,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要想與人為善,就要管住自己的口,有時候,沉默才是最厲害的鎧甲。

口不言人之過,方為大智。那些喜歡說三道四的人,最終必為他人所疏遠。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出自《省心錄》,參透這三句,你的社交自然也會讓你省心,而一個真正的社交高手,他的交際套路,也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