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万中小学生今天开学 第一课把天府故事读给世界听

9月3日上午,成都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开讲,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把天府故事读给世界听”。据悉,今年成都开学课程全市22个区(市)县紧密联动,共设22个会场,其中主会场设在青羊区成都市实验小学。同时,校内外22位名师名家受邀,精心为同学们倾力打造了22堂天府文化精品阅读课。

不仅如此,暑假期间同学们完成的天府学堂暑期社会实践——写绿道、画绿道、拍绿道,也已精选出了部分优秀的学生画作,制作成了首批22套天府绿道明信片,并在开学第一天向全球友好学校发出了来自成都的绿意邀请,广邀世界感受诗意天府,共品“三城三都”的文化范儿、国际范儿。

成都百万中小学生今天开学 第一课把天府故事读给世界听

阅读引路 22位名师全城讲天府文化

据了解,今年开学第一课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内容围绕“阅读”展开,分为“阅读与导师”“阅读与书籍”“阅读与行走”三个篇章,充分挖掘阅读之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倡导每天读书1小时,让同学们在阅读与行走中传承和发扬天府文化。

“天府新区职业学校潘元齐老师,坚持阅读35年,家中藏书近2万本,他读下的万卷书,全都化成了滋养学生的阳光雨露。”

“由成都市实验小学一群家长自发成立的‘蜗牛电台’,每天轮流给孩子们选好书,讲故事,到现在800多个日夜,‘蜗牛电台’录制了600多期节目,拥有小听众8000余名,节目的收听超过150万人次。”

3日上午,在主会场成都市实验小学,跟随开学的开场镜头,一个个专注的成都阅读者故事串联起一座座天府书香校园,城市文脉延展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来自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常江源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刚刚登台,就赢得全场雷鸣掌声——常江源用30年如一日的坚持,带领一群特殊的孩子阅读,用书本,用盲文,用自己的朗读,为这群特殊孩子搭建起了一座认识世界的桥梁。也正是在阅读的引领下,常江源培养出了当上电台主持人的盲人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的盲人学生,还有许多盲人孩子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同样,来自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名师名家,作为全市开学课程及天府学堂读书会的阅读指导师,他们倾力打造的22堂各具地域特色的天府文化精品阅读课,也将成为成都学子今后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指引。

成都百万中小学生今天开学 第一课把天府故事读给世界听

行走天府 学子手绘天府绿道明信片寄往全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阅读与行走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与行走”篇章,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副处长陈果向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并对当下成都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介绍:“我大概去过上百个城市,每去一个城市,我都会认真观察他们的建筑特色,研究他们的城市规划……”

其中,对于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刚刚探访过,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创作的天府绿道,陈果特别做了介绍,通过前期的考察学习,成都规划打造了属于成都人自己的天府绿道。“这个总里程达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如何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融入其中,这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陈果说,天府绿道不仅是一条简单意义上的道路,更是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一段记忆,一个生态样本,一种文化载体,以及一种城市生活美学。

现场,来自全市22个区(市)县的学生暑期绿道行画作,被连成一幅手绘版绿道长画卷震撼登场。同时,22幅优秀画作还共同组成了22套天府绿道明信片。开学第一天,它们也被陆续寄往各个学校的全球友城学校,向世界发出来自成都的绿意邀请,传递成都新名片,讲述天府文化精彩故事。

天府早报记者王小瑾 图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