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洗梭子蟹被夾沒注意,沒想到有可能要截肢

又到了吃蟹的季節,蟹肉雖香但清潔工作並不是美差。前幾日,蕭山區中醫院急診科就來了幾位被梭子蟹“咬傷”的病人,沈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沈阿姨兩天前在菜場裡買了兩斤梭子蟹,在清洗螃蟹的時候卻不慎被咬傷,有破口,沈阿姨覺得只是被螃蟹夾了一下,自己處理一下就可以,當時未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及時到醫院處理。

大妈洗梭子蟹被夹没注意,没想到有可能要截肢

金晶 攝

兩天之後,沈阿姨發現左手大拇指手指處明顯腫大發紅,疼痛加重。她趕緊來蕭山中醫院急診手外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沈阿姨體溫38.1℃,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高出正常值的一倍,超敏C反應蛋白比正常值高出30多倍,手部感染明顯,需要立即對傷口進行排膿、抗炎治療及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針。

去年,我們曾報道過,64歲大媽處理明蝦時不小心被刺了一下,沒想到引起膿毒血癥,生命垂危,不排除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回顧:一隻明蝦竟如此兇險,隔著一層塑料袋,讓64歲大媽面臨截肢,生命垂危!

大妈洗梭子蟹被夹没注意,没想到有可能要截肢
大妈洗梭子蟹被夹没注意,没想到有可能要截肢

被蝦蟹“咬”傷怎麼辦?

1.被夾傷後絕不能麻痺大意,要及時到正規醫院處理。如果不小心被蝦、蟹、魚刺傷,應該將血擠出,然後用清水沖洗。如果出現疼痛、瘙癢、腫脹、腹瀉或發熱等症狀,就必須馬上到醫院就診。

2.提防發生“海洋創傷弧菌”感染。海洋創傷弧菌感染的發生概率是比較小的,但一旦發生,發病很快,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因此,海洋創傷弧菌感染儘管發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我們應該積極預防,不可掉以輕心。

3.處理海鮮應儘量做好防護措施。在捕捉海鮮或宰殺海鮮的過程中,一定要養成戴手套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受傷,可以有效預防病菌的感染。如果你的手上有傷口,就不要觸碰海鮮了。一旦身上有破損或傷口,也儘量不要在海水中游玩。

急診科醫生吳檔提醒:

其實被海鮮刺傷很常見,大家因為輕微的腫脹、疼痛往往不放在心上,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淡水水產和海水水產的治療方案不同,淡水水產刺傷大部分只是常規消毒即可,如有出血應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預防破傷風感染,必要時抗炎對症治療。若是被海水水產刺傷,則要注意弧型桿菌感染。如果傷口腫大並出現進行性加重、有膿性分泌物,應及時去醫院處理、診治。

見習記者 孫毓 通訊員 洪斐 鍾瑋琪 周誠斌來源:都市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