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座落在山西省會城市--太原。這裡距離首都北京500公里,全程高速4小時到達,距西部中心城市西安600公里,全程高速5小時到達,是西部大開發的主要樞紐城市。太原市位於東經111゜30'至113゜09',北緯37゜27'至38゜25'。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為平原,平均海撥800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均氣溫9.5℃,氣候宜人。太原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她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雄厚的工業基礎,堅實的科技力量,這些都是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賴以發展的區域優勢。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OFweek產業園

招商產業

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區位層次,2003年將初步形成以下六大專業產業園區:

⑴富士康、山西摩天巴斯夫塗料項目、通力磁材為主的新材料工業園;

⑵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太原園區)為主的IT產業園;

⑶以瑞福萊藥業、蜀中藥業、華元藥業、康源堂藥業為主的生物製藥園;

⑷以眾禾實業、晨新掛車、汽車配件項目和上海歐亞電機為主的機電工業園;

⑸以恆康乳業、臺灣宏全食品包裝(太原)有限公司及三九集團食品飲料項目為主的食品工業園。

⑹以福興斯達、大方實業為主的新型建材工業園。

周邊配套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條件極為完善,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相配套,有較為健全的立體交叉及疏運體系。公路:本區中心有貫穿山西省南北的大運公路和208國道,東側是307國道和太榆一級公路,開發區北側規劃有太原市環城高速公路。太原-石家莊-北京高速公路人口處距開發區2公里。本區通往山西各地、主要國道的公路四通八達,極為方便。鐵路:太原市鐵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北通京原線和北同蒲,東連石太線,南接南同蒲和太焦線,是全省的交通樞紐。鐵路港已建成使用,由太原可直接達北京、上海、青島、天津、西安、成都、杭州等全國主要城市。航空:太原機場距開發區僅2公里,太原機場是北京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也是華北最大的航空港之一,目前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43條。

開發區主要優勢是工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日供水量4500噸,電力供應充足、可靠,22萬伏變電所設在開發區南端,區內3.5萬千伏變電所運行良好,現有的電信分局,可辦理國際、國內直拔電話、電傳、傳真、移動通訊、數據通信、無線尋呼、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等多種電信業務。

其他相關

總體規劃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於二○○一年六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二○○二年七月一日起,經濟區與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離,開始獨立運行。根據併發[2002]36號文件的規定,經濟區總體控制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北起太原市南過境高速公路,南至南環鐵路線北側,西起大運路,東至南畔村以東。總體規劃分三期實施,起步區9.6平方公里,北起新華街,南至化章街,西起大運路,東至大發路,用3至5年的時間完成。二期開發20平方公里,三期再開發20平方公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太原市東南方向,不僅空氣質量好,而且發展空間廣闊,交通十分便利。區中心距飛機場2公里,火車站3公里,市中心10公里。區內大運公路貫穿南北,208和307國道穿越東西,有太原市南高速環路入口,鄰西南鐵路環線,是投資辦廠的理想之地。經濟區的周邊,北鄰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接小店鎮,東臨榆次經濟技術開發區,處於太原市“南移西進”戰略及“兩市三區”合作開發的中心地帶。

框架結構

50平方公里採用“十字軸”作為基本骨架,並建立“一心兩環、七組團”格局。

十字軸:規劃範圍內的空間佈局採用縱貫南北的中心主軸和橫貫東西的中心主軸交叉,既是空間發展軸又是空間景觀軸。南北軸:寬100米,北聯太原市城市東西生態走廊,兩側佈置工業、商業、金融、行政、服務、文化教育等功能用地。東西軸:寬100米,西起汾河,與南北軸在核心區交匯後繼續向東延伸,成為區內東西向生態走廊。

核心區:在兩條生態廊交匯處形成社區中心,建設中央公園、文化廣場、金融大廈、商貿城、標準化寫字樓等配套設施。

兩環:區內的內環路和外環路。雙環路是串連各功能區的交通環和生態廊道。設計路寬70米,在保證交通暢通的同時,路兩旁規劃有植被、水系,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內的集中綠地佔總面積的7%,其它綠化面積佔30%。七組團:分別為生活配套區;現代物流區;生物製藥園;信息產業園;新材料工業園;食品工業園;機電工業園等功能園區和專業產業園。

發展現狀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02年7月獨立運行以來,在省、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2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億元,實現稅收658萬元,合同外資金額2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600萬美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150%、31%、160%和160%,超額完成了目標責任制確定的各項指標。招商引資落實的項目總投資超過了前十年總和的十倍。

1、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總體規劃設計

經濟區管委會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邀請、組織國內一流的規劃設計院(包括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和天津城鄉規劃設計院),製作了經濟區50平方公里的概念性總體規劃,經專家評審後,以清華大學設計院的方案為主,博採眾長,編制了經濟區50平方公里概念性總體規劃;由省規劃設計院完成了9.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3月9日,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9.6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順利通過由山西省規劃設計院太原市規劃局編研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現已報市政府審批。2、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用人機制,打造高效優質的服務平臺。

全面落實省政府提出的把經濟區建設成與WTO規則接軌示範區的要求,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實現機制和體制創新。首先公開在全省範圍內招考了二十多名工作人員,選撥、調任了一批年富力強、經驗豐富、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中層幹部,進一步提升了經濟區員工的整體素質。

其次,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了入區企業辦理各項手續的操作流程和限時服務制度,出臺了經濟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則,設立了有形建築市場,制定了經濟區《建設施工招標管理辦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

第三,設立了政務大廳,並於2003年元月6日開始正式運行,為入區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一條龍”服務。具體包括工商、稅務、環保、建築市場項目的手續辦理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窗口收費”、“一個窗口領證”的“一站式”服務,做到“內轉外不轉”,“牽頭負責制”。同時,管委會設立了投訴中心,負責區內企業和投資者在投資、建設、生產經營、生活等方面所遇問題的諮詢和投訴。另外,按照並政發[2002]38號《關於下放政府事權的通知》文件,市政府授予經濟區綜合經濟管理權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權限總計113項事權,現已將各項事權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這將極大地增強經濟區獨立自主的管理能力,在招商引資中加大工作力度,更便捷高效、積極主動地為入區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3、招商引資及專業化產業園區建設見成效

從2002年7月到2003年3月底,已有45家企業正式與經濟區簽約,項目引資總額達18億元人民幣,全部建成達產後,年工業總產值可達60億元人民幣。預計可實現稅收3.2億元人民幣,項目用地面積2300畝。

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區位層次,2003年將初步形成以下六大專業產業園區:

⑴富士康、山西摩天巴斯夫塗料項目、通力磁材為主的新材料工業園;

⑵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太原園區)為主的IT產業園;

⑶以瑞福萊藥業、蜀中藥業、華元藥業、康源堂藥業為主的生物製藥園;

⑷以眾禾實業、晨新掛車、汽車配件項目和上海歐亞電機為主的機電工業園;

⑸以恆康乳業、臺灣宏全食品包裝(太原)有限公司及三九集團食品飲料項目為主的食品工業園。

⑹以福興斯達、大方實業為主的新型建材工業園。

富士康企業集團、中國電子集團(太原園區)、宏全食品、三九啤酒、瑞福萊藥業、泰源藥業、康源堂藥業、邁特藥業、華元藥業、亞保藥業、恆建鋼模、福興斯達建材、巴斯夫摩天塗料,眾禾實業等26家企業已經開始施工建設。

4、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

為儘快完善起步區內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確立了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與太原供電分公司簽訂了分期建設協議;與太原熱力公司簽訂了區內集中供熱站建設及維護管理協議,建設一個供熱面積可達800萬建築平米、冬天供熱、夏天供冷、24小時供熱水和蒸汽的現代化供熱中心,為企業提供一流服務;與山西通信公司太原分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建設覆蓋全區的光纜網絡系統,實現傳輸光纖化、通訊數字化、網絡寬帶化的現代化通訊網絡服務;由經濟區總公司控股組建了水務公司和熱能公司,其主要職責是保證區內用水和前期採暖。另外,經濟區已與上海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綠地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分期建設中心服務區與生活配套區;與加拿大ECO水處理工程與設備(國際)公司達成關於汙水處理工程建設的合作意向,以BOT方式建設區內的汙水處理工廠。區內八條主幹道也已投入建設。2003年,在9.6平方公里起步區內,將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開工建設唐明路、大運路、唐槐路、東大街等8條主幹道,綠化建設同時展開。供電、供水、供暖、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30多家企業陸續開始入區建設。年內開工面積可達20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7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實現年內開、竣工面積和投資額最大規模的突破。預計實現年工業總產值7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2000萬元人民幣。經濟區將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文章轉載於:OFweek產業園https://park.ofweek.com/detail-405.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