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爲什麼能快速成爲經濟強國

戰後,日本為什麼能快速成為經濟強國

1945年8月,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1.修改憲法,新憲法規定“主權屬於國民”,廢除天皇的絕對統治權,而只將其作為日本國的象徵。日本為議會制國家,內閣對國會負責,行政權由內閣執掌;保障人民享有基本公民自由;永遠不以戰爭為國策,不得保持陸、海、空軍和其他武裝力量。日本實現了政治體制的民主化,從而保證了戰後日本政局的穩定和經濟迅速發展。2.解散財閥,禁止壟斷。

日本的財閥把持總公司,分派家族成員掌管各公司,派遣心腹掌控各公司的重要部門,他們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為此首先解散財閥,指定三井總公司和三菱總公司等83家公司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等十大財閥的56人為財閥家族,以及這些財閥有關的625家公司為“限制公司”,規定上述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必須交給“持股公司管理委員會”公開出售,並勒令財閥家族及財閥公司負責人一律辭去職務,並解散持股公司。這次對日本壟斷資本的改組,促進了戰後日本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企業經營的現代化,為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進行農業改革,廢除了寄生地主制,促進了日本農業的恢復和發展。

戰後,日本為什麼能快速成為經濟強國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街景

1945年至1955年是日本經濟恢復時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的主要經濟指標已達到戰前水平。1955年至1973年,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在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與國內外一系列的有利條件分不開的。

國際上的有利條件是,戰後科技革命浪潮的興起為日本戰後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日本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引進先進技術,迅速縮小了與國外技術的差距。其次,戰後世界市場的原料、燃料價格長期穩定、低廉,而工業品價格偏高。這種情況對本身缺乏資源,而工業產品競爭力較強的出口貿易型的日本非常有利。再次,有美國的大力扶持。

戰後,日本為什麼能快速成為經濟強國

國內的有利條件是:第一,把發展國民經濟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來執行。第二,以資本高積累為基礎,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投資,增強各工業部門的生產能力,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三,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行以引進、模仿加改良為起點的技術革命戰略。第四,日本企業吸收和參考歐美先進國家的企業管理制度,結合日本傳統的“集團意識”和中國的儒家思想,創造了日本式管理體制。第五,充分發揮政府幹預經濟的作用,對經濟實行方向性的指導。第六,把發展教育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培養人才,充分發揮智力的先鋒作用。最後,擴大進出口貿易,以產品出口帶動資源進口,把“出口第一”作為經濟綱領,將“貿易立國”作為基本國策。

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圖片來自網絡,請關注與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