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前發出九條家長羣羣規:切忌對老師奉承拍馬

半島晨報9月3日報道,經歷了暑假的“休眠期”,最近一段時間,家長微信群又活躍了起來。本週一,於女士的小女兒就要上幼兒園小班了,日前,針對將入學的小班小朋友家長群,該幼兒園發佈了九條群規,引發家長的思考:該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出現在群裡?家長群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不少家長感到既無奈又好笑。

幼兒園發群規直擊家長群問題

這家幼兒園發佈的九條群規包括:“教師在上班期間專注於帶孩子進行活動,無法隨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家長請儘量選擇中午或教師有空的時間交流,若有事請私信留言。”“群內不要出現負面的言論、不發集贊、購買物品或拉票之類的信息,發佈的內容要與家園溝通有關。”“當老師發佈通知時,如若沒有寫‘收到請回復’,便不用回覆,如若寫,請簡單回覆‘收到’即可,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不僅會引起他人的不適,也會讓老師覺得比較尷尬。”等。

於女士將該群規朋友圈,她說看過的家長都說贊,尤其是“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十分有必要。“我家老大的小學老師還把這個群規要去了,因為開學也要面臨迎接新生新家長的問題,想借鑑一下。”於女士說。

其實,這些群規也揭露了家長微信群的各種問題,記者採訪多位家長了解到,家長群除了是溝通群,還可以衍變成“募捐群”、“馬屁群”、“廣告群”等任意形態,給家長們帶來困擾。微信群的主要用途是便於老師發佈通知使用,促進家校聯繫,然而有的家長表示,有些老師通過微信向家長募集物資,要求家長打掃教室、維修物品,在群裡公佈孩子成績,給家長們增加了精神上和經濟上的負擔。

開學季撞上教師節,給老師過節這個話題早早地被提上日程。李先生的孩子今年9月份將要上幼兒園小託班,這還沒開學,李先生就被拉入了家長自己組建的“送禮群”,按照群裡組織者的想法,打算在教師節給老師購買花束、蛋糕和禮物。“這哪是‘禮輕情意重’?平均到群裡每個家長身上就得200元左右。”李先生說,雖然老師已經明確說過不收禮,這個群還是沒有解散的趨勢,說是自願參加,但礙於情面,李先生總覺得不好意思主動退出。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整齊劃一,一些老師會要求家長們統一購買某物,“有時候老師會直接把某網店的鏈接發到群裡,家長就得通過這個鏈接買東西,就連剪刀、膠棒這樣的東西也是,有的時候明明家裡有,也得重新花錢買。”李先生無奈地說。

另外還有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要辦置的東西多,便開始推銷自己的產品,“比如說買校服,在微信裡發一個網店的鏈接,說是怎麼好,其實就是他自己的店。”總之,群裡總有家長組織其他家長給孩子買東西,有時候李先生也會因礙於情面而掏腰包。

不少家長也會因家長群過於熱鬧而苦惱,“怕錯過重要的事兒不敢屏蔽,可想看老師說什麼,還得翻好久才找得到。”李先生說,無論老師說什麼,需不需要回復,家長們都會發出各種表情和言論,“收到”、“收到,謝謝”“收到,謝謝,老師辛苦了。”“收到,謝謝,老師辛苦了,我家孩子說愛您!”家長回覆的就像接龍一樣,一句比一句長。

更讓李先生無奈的是,有些家長還變著花樣表揚老師,“在有園長的微信群裡,個別家長在群裡表揚完老師,還要@老師和園長。”李先生說,比如哪個孩子受到了老師的照顧,家長就會在群裡大段大段地表揚老師,李先生說自己都是“強忍著吐看完的”。

李先生認為,老師應該規範群裡的言論,什麼情況需要回復,怎麼回覆,什麼內容可以發,什麼內容不可以發。

隨著新生入園,很多班級也需要增加一些新物品,李先生表示,老師會以幾種方式分攤給家長,一種是鼓勵家長主動為班級做貢獻,“讓我們自己買些早教書、玩具之類的,大家都非常踴躍地購買,另外一種就是拉出一個單子,上面列著空調扇、爬行墊等物品,讓大家均攤費用。”李先生說,雖然說是自願,但如果不掏錢,家長總怕孩子受到孤立,所以不得不買。不過,讓李先生不解的是,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用幾屆的,為什麼新生入園就得買新的,像空調扇這樣的大件物品難道不應該由學校提供?

作業群:有些“作業”是專門佈置給家長的

張女士的孩子9月開學上小學四年級,寒暑假最後一次召集前,家長委員會都會在群裡發佈各種任務,如為班級洗窗簾、搬書、收拾衛生等,平時群裡發佈的諸如給打印機換墨盒、修打印機等小“作業”數量也不少。“像收拾衛生這類事,我覺得應該老師帶著孩子幹,而不是讓我們家長去做。另外修打印機這樣的瑣事,學校應該也有能修的老師,沒必要非把家長叫來。”張女士說。請假怕單位領導給“臉子”看,不去怕老師給孩子“臉子”看,所以很多家長都是放學以後或者週末到學校“加班”。

在民意網上,網友鄭先生因對家長微信群裡的發佈內容不滿,將孩子所在初中英語老師投訴至民意網。鄭先生表示,老師在微信群裡公佈學生成績、指名道姓批評某些學生和家長作業沒有完成,做法簡單粗暴。“現在一些家長、孩子最怕老師在微信群或者QQ群曬成績,這次誰誰誰考了100分,誰誰誰不及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都不一樣,考試成績不可能都一樣。對成績差的學生更要鼓勵而不是用公佈分數甚至排名來刺激他(她)。這樣做,適得其反。”鄭先生說,如果老師的確需要和家長溝通,可以“私聊”。學生有受尊重、保護隱私的權利,不宜隨意“曬”。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黃鳳桐

這九條群規你怎麼看?

1.教師在上班期間專注於帶孩子進行活動,無法隨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家長請儘量選擇中午或教師有空的時間交流,若有事請私信留言。

2.群內的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其他直系親屬拉至群內,但限於直系親屬,其他人不要邀請進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3.群內不要出現負面的言論,不發集贊、購買物品或拉票之類的信息,發佈的內容要與家園溝通有關。

4.如果個別家長之間交流的比較多的,可以私下進行溝通,切忌在群內進行個別聊天,以免影響他人。

5.自覺維護班級微信群的積極和諧的氛圍。

6.在班級群中不要聊得太晚,以免影響其他人休息。

7.如果有關孩子的個別問題,請私下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

8.避免發大量圖片刷屏而導致其他家長忽略了老師發的重要通知或提示。

9.當老師發佈通知時,如若沒有寫“收到請回復”,便不用回覆,如若寫,請簡單的回覆“收到”即可,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不僅會引起他人的不適,也會讓老師覺得比較尷尬。

(原題為《幼兒園開學前發出九條家長群群規:家長們紛紛點贊,記者瞭解發現,一些現象讓家長群變了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