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懂事,你幹嘛跟小孩子較勁」

今天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看完之後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1

地鐵站,一位長相甜美、打扮時尚的女生正在等候地鐵,手裡拿著一袋雞排,自顧著吃。

旁邊站著一對母子,孩子六七歲的樣子。

小男孩看到了吃雞排的女生,指著那位女生跟他媽媽說:

“媽媽,我要吃雞排!”

母親看了一眼,半開玩笑的說:

“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給你吃。”

小男孩側頭對女生說:“我要吃雞排。”與其說是請求,更像是命令。

女生看了小男孩一眼,沒有吭聲。

小孩的媽媽有點尷尬,但又無可奈何,嘴裡嘀咕了一句:

“什麼人啊,打扮的跟小姐一樣。”

當你聽到他媽媽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想象得到孩子的教養又能好到哪裡去,可後面卻有更為恐怖的事情。

小孩停止了吵鬧。

之後,就聽到地鐵進站的聲音,就快到站的時候,那小男孩突然掙脫他媽媽的手,跑到女生背後,用力向前推了女生一把,幸好旁邊有人反應及時,一把拉住女孩。

而那位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抓住小男孩的手,擠進地鐵,趕緊隱藏在人群裡……

如果沒有那位好心人的及時反應,這毀滅的將會是兩個家庭的幸福!

“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

2

古老的《伊索寓言》裡,有個故事叫《小偷和他的母親》:

那個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孩子,先是偷了同學的寫字板。因為第一次作案,他很害怕慌張。

他母親卻說,有什麼大不了,反正你同學又沒看見,以後那個寫字板就是你的了。

沒幾天,他經過一戶曬衣的人家時,又給母親偷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再一次作案,他坦然了許多,而穿上合體外衣的母親,一個勁兒誇他能幹。

後來,他膽子越來越大,四處作案,成了一名慣偷兒,鑽進國王的金庫行竊,被抓個現行判處死刑,當即被押赴刑場。

他母親知道後,跟在後面捶胸痛哭。臨死前,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說幾句悄悄話。

母親把耳朵湊上去,小偷張開嘴,狠狠地把她的一隻耳朵咬下來,惱怒地說:

“小時候,在我偷第一個寫字板時,你如果揍我一頓,教導我這是不對的,並且讓我改正錯誤的話,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言傳身教,孩子是有樣學樣。

“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

各位在看完這則新聞與這個寓言故事以後有何感想呢?“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你跟他較什麼勁”這句話是否還是家長們給孩子的“擋箭牌”呢?

我們不要總是拿孩子小當做縱容孩子犯錯的藉口,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我們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做孩子最好的老師。

“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
“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
“小孩子不懂事,你干嘛跟小孩子较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