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墉?乾隆時期的劉墉是個什麼職位?

用戶9773280871334


劉墉在現實歷史中是一個非常剛直不阿的人物,但是在面對和珅這個乾隆朝位高權重的大貪官時,他的剛直不阿卻被他隱藏了起來。

歷史中,他非常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知道自己和和珅對抗就是以卵擊石,為了防止遭到和珅的報復,他不敢和和珅爆發太多的衝突,遇到事,就打出一手他原本十分厭惡的太極拳,把事情給推出去。


雖然這些事情與他的本心不合,但他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生存的唯一法則。

真實歷史中的劉墉

劉墉在電視劇中的形象和和珅一樣,都有些被過於醜化。

現實歷史中的和珅非常高大帥氣、又極度有才華,與電視劇中猥瑣矮小的和珅,有著天壤之別。

而現實歷史中的劉墉也是如此,他雖然不如和珅帥氣,但卻有將近1米9的偉岸身高,整個人站起來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漢,跟電視劇中那個矮小駝背的老人有著巨大差別。


劉墉的家世非常不凡,他的家中三代以上都是清朝有功名在身的人。

他的父親更是厲害,在劉墉還沒有進入朝廷之前,就已經成為了乾隆手下掌握著巨大權勢的朝廷大員,權勢地位之重,被民間冠之以了相國的稱號。

劉墉能進入朝廷中,就與他的父親有著莫大關係。

在清朝的科舉考試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功名,這個功名就是“恩蔭舉人”,是清朝專門為一些大臣後代準備的,劉墉在他年輕之時,就憑藉著他父親的關係獲得了這個功名,接下來參與到了意義重大的殿試之中。

劉墉早期的官場人生

劉墉雖然是憑藉著自己父親關係獲得這個機會的,但卻並不意味著他本身沒有才華。

在考殿試的時候,他從那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眾多進士中殺出了一條生路來,考到了第五名。

經歷過這一次殿試考試的他,彷彿一條躍過了龍門的鯉魚,開始平步踏上了自己的青雲之路。

他接下來很快高升,被乾隆皇帝授予了一個能非常靠近乾隆皇帝本人的官職。

在那些封建王朝的年代,雖然這個官職聽起來不是特別厲害,但正所謂丞相門前七品官,能接近得了皇帝的官職,又有哪個是簡單的呢?

不過他的青雲之路並沒有走得太過於長遠,因為他父親犯錯受到乾隆皇帝懲罰的原因,他這位為人子的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他先是被乾隆皇帝降了一個等級,然後第二年就被乾隆皇帝發配出了京城,把他派到了外地去做官。

劉墉開始變得圓滑

劉墉這一發配,就被髮配了二十來年的時間。

這二十來年的時間裡,他在全國各地做出了很多事情。

他每到一地,都會為當地的百姓們處理冤案、治理過程中給當地百姓們做出很多有力的舉措。

他的所作所為百姓們是明明白白看在眼裡的,所以他就獲得了來自於百姓們的愛戴,甚至一度被人們稱之為“劉公”,一度被拿來與宋朝的包拯相提並論。


從這一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剛直。

不過在他被調回朝廷中後,他的行事風格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他開始變得小心謹慎、變得處處圓滑起來,面對棘手的問題,他從來不會迎難直上去解決,而是能推脫就推脫,不能推脫就圓滑地解決。

在現實歷史中,電視劇中那般處處與和珅針鋒相對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劉墉的生存之道

乾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曾經為了他這份安然度身事外的事情嫌棄過他。

嘉慶皇帝在剛登基、乾隆皇帝還沒有放權的時候,也這樣說過他,不過他沒有任何改變,仍舊和以往一般圓滑。

一直到了乾隆去世,劉墉才開始展露出了長時間被他隱藏著的剛直,在嘉慶皇帝完全掌握權力後,他成為了幫嘉慶皇帝處理和珅的頭號大員,秉公處理起了和珅。

在嘉慶皇帝掌握大權的接下來幾年時間中,他也是如此,不再如同以前一般推諉、圓滑,開始做出了很多公正嚴直的事情出來。

遍觀劉墉的這一生,我們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

在能保全自身的時候,他會選擇恪守自己的本心,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在立於危牆之下、隨時有可能丟掉性命的時候,他則選擇了避身世外,既不摻合,也不同流合汙,倒也無愧於心。

劉墉在乾隆年間的官職

在乾隆年間,劉墉最高做到過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大學士的位置上。

清朝時期的直隸就是現如今的河北省,因為環繞著京城北京,有著重中之重的地位,這才有了直隸這個名號。

直隸總督是正二品的官職,但因為有著兵部尚書的加銜,所以一般最低都是從一品的品級,是清朝時期最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之一。

而吏部尚書主要掌管著朝廷官員的人事考核,在清朝的六部尚書之中,是權力最為巨大的,有著天官之稱。

除此之外,劉墉還在某段時期內被乾隆皇帝授予過大學士的官職。

大學士在清朝是正一品的品級,地位非常尊崇,只不過劉墉後來因為犯了錯,被乾隆皇帝罷免了這個官職。

所以說這就是劉墉,我覺得他是一個正直但又不死板的人,從他一生所做出的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特點,至於他在乾隆時期當過最大的官職就是大學士,這是一個在清朝時期品級達到了頂峰的官職。


孤客生


劉墉就是我們電視劇中看到的劉羅鍋,電視劇中劉墉是個羅鍋,並且和乾隆皇帝關係很鐵,君臣二人時常鬥嘴,各種搞笑的段子很多。

據說,“羅鍋”二字是乾隆帝親口所封。某日乾隆帝閒來無事,故意拿劉墉的生理特徵取樂,賜封他為“羅鍋”,還題了一首詩:

“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臥似心字缺三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殮省棺槨,籠屜之內即長眠。”

這首詩夠刻薄和損人的,劉墉不慌不忙隨即“和”了一首詩:

“駝生脊背可存糧,人長駝背智謀廣。文韜伴君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安邦。臣雖不才知恩遇,承蒙萬歲賜封賞。別看羅鍋字不多,每年白得兩萬兩。”

原來按清朝慣例,凡是皇帝賜封了名號的官員,吏部每年要給2萬兩銀子。“羅鍋”二字的冠名費應該是歷史最高的吧。

當然以上都是野史傳說,當不得真。



(乾隆和劉羅鍋)

歷史上劉墉不是羅鍋,其實這個綽號與乾隆帝無關,是嘉慶帝賜封的,而且嘉慶帝說的不是“羅鍋”而是“駝子”。

據史書記載,嘉慶帝偶爾稱劉墉為“劉駝子”,但當時劉墉已年逾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讀書,難免會彎腰駝背,不能以此推斷劉墉年輕時便是個羅鍋。

劉墉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東諸城人,大學士劉統勳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32歲的劉墉進京參加科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從政之路。

任何一個人的仕途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劉墉也不例外。電視上我們看到了他的仕途也是起起伏伏,和皇上、和珅鬥智鬥勇,扶弱除強、嬉笑怒罵。

真實的劉墉是這樣的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劉墉並不被乾隆帝欣賞和重用,反而有點厭惡他。他和和珅並沒有多少交集,劉墉比和珅大31歲,當劉墉走向仕途時,和珅還是一個普通侍衛。



(和珅)

劉墉最初的官職是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寫詔書,講經籍)後升遷為侍講(皇帝的顧問)。按說是皇帝的近臣,升遷的機會幾率很大,但是由於受到他的父親劉統勳“犯事”的牽連。劉墉只在宮中呆了5年,隨後,37歲時被外放到地方為官去了。

歷史有時候很有趣,劉墉失寵被外放地方為官,期間兜兜轉轉,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在地方做的還是比較出色的。誰知道這一放就是20年。

20年宮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別的不說,20年間和珅仕途就像點燃的火箭一樣直線上升,別看進入仕途比劉墉晚,經過乾隆帝的火線提拔,和珅身兼“黨政軍”要職,比如內務府總管、領班軍機大臣、步兵統領、禮部尚書等……



(劉羅鍋)

20年後,57歲劉墉遠離朝廷的權力中心,他一個地方官,最大不過是個知府大人,你覺得他有能力像電視說的那樣與和珅鬥智鬥勇嗎?況且當時26歲的和珅權勢炙手可熱,皇帝的紅人,估計劉墉連見和珅的面都很難。畢竟兩人的級別差的太遠了。

再者說了,二人沒有利益衝突,說實話,劉墉想巴結和珅都怕來不及,更遑論與和珅鬥了。

劉墉的仕途深受其父劉統勳的影響,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其父劉統勳因病去世,劉墉辭官回家服喪,一般服喪時間是三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服喪期滿去京城報到,乾隆念其父功勳卓著,於是把他留任宮中,讓他做了左督御史,內閣學士。

這次進宮後不久,劉墉第一次與和珅有了接觸,乾隆下旨讓他與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和珅收了山東巡撫的銀子了,有意袒護,被劉墉秉公執法,最後使山東巡撫國泰伏法。



(和珅、劉墉審案)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這時與和珅有了交集,但是劉墉為官老奸巨猾,對和珅貪贓枉法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皇帝不急太監何必著急呢?“反正和珅貪的又不是我家的銀子”。劉墉只能“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劉墉這樣做的結果引起了乾隆的反感,隨後劉墉的一些錯誤被乾隆皇上無限放大,比如說劉墉懶散,做事不積極,再加上和珅的進讒言,劉墉的官職一降再降,許多國家大事的決議都把他排除在外,劉墉被徹底邊緣化。

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年2月7日乾隆駕崩,不到半月時間,嘉慶扳倒了和珅。劉墉被提拔加封太子太保,負責審理和珅貪汙、擅權納賄一案。劉墉很快查明瞭和珅20條罪狀,罪證確鑿,和珅被正法。



(和珅正法)

劉墉大事不糊塗,他勸嘉慶不要擴大打擊面,要儘快把和珅一案結束,以穩定人心,穩定壓倒一切,畢竟新朝執政需要人才,嘉慶採納了劉墉的建議。這件事表現了劉墉官場老辣的一面。

嘉慶九年(1805年),85歲的劉墉壽終正寢,據說劉墉死時,“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意思是:解脫)死後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劉墉一生也算善始善終吧!

——END——


秉燭讀春秋


這是我的第一個回答,就來回答關於這位山東老鄉的問題吧。

劉墉,劉統勳長子,山東諸城人。一代名臣,老百姓心中的好官。可惜,這麼一個人物,其傳記在《清史稿·卷三百二 列傳八十九》,一共只有388個字。

正式評價:

有清名,工書,有名於時,諡號文清。

根據《清史稿》的這些評價,可以看出劉墉基本上是個清官,書法家,在當時是就很有名。

世代為官

曾祖父是順治朝進士;祖父是康熙朝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一代名臣,雍正二年進士,歷經雍正、乾隆兩朝,官至工部尚書、吏部尚書,軍機大臣。不過,劉墉的後代,只記載了劉墉的侄子做官,不見其他記載。

宦海沉浮

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工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直隸總督、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四年,加太子少保。年八十五而卒,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這期間,有過多次被貶官的經歷。起起落落許多次。

劉墉是做過很多官的。

好官,也會犯錯誤,沒有跟和珅對著幹

劉墉總體上是一個好官,官聲不錯。不過,劉墉不是一個看不慣就要上本彈劾的那種人。相反,有時候還是個滑頭。乾隆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作為帝師,卻經常不去上課,其實,就是不想參與皇位之爭。寧可被降職。

和珅得勢之時,劉墉和紀曉嵐都不是和珅的死對頭。不過,保留了那麼一點書生氣質,不跟和珅對著幹,也沒有恭維和珅,這倆倒是關係挺好。嘉慶處理和珅,劉墉倒是處理了和珅及其黨羽的相關案件。

並非羅鍋

《清史稿》裡沒有關於劉墉是羅鍋的任何記載。可能是晚年歲數大了,背有點駝,嘉慶倒是稱劉墉為“劉駝子”,那是劉墉已經是八十左右了。如果劉墉是羅鍋,那是有失官體的,能出仕做官,做到高官的概率不高。


總之,劉墉整體上是一位能臣、清官、書法家,是一位官宦子弟,也是一位深諳圓滑處世的官場老臣。


東東歷史


劉墉之所以被我們熟知,應該得益於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演是三個實力派演員張國立、王剛和李保田,人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其實三個男人也是一出好戲啊



劉羅鍋與和珅之間鬥智鬥勇相互拆臺,令人啼笑皆非。和珅心術不正,經常惡搞和捉弄劉羅鍋,但每次都被劉羅鍋巧妙化解,和珅不僅如意算盤沒打響,還經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看到和珅受到懲罰,觀眾無不拍手稱快!這是一部嬉笑怒罵間,讓人感受到人間冷暖和宦海浮沉的好劇。

不過,這都是電視劇的演繹,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個大帥哥,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乾隆皇帝之所以寵幸和珅,他的顏應該也加了不少分吧。可惜的是王剛演技是超一流的,只是顏值稍微弱了點。劉墉其實不是羅鍋,他只是有些駝背,天天低頭哈腰頸椎出現問題,給人以駝背的錯覺,而且他思考問題的時候耳朵也不會動。



其實,劉墉與和珅之間也沒有鬥智鬥勇,反而相處的很融洽。劉墉比和珅大了31歲,和珅發跡的時候,劉墉大部分時間在外地做官。劉墉回到京城後,和珅已是乾隆身邊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劉墉宦海浮沉這麼多年,深諳官場之道,自然不敢傻了吧唧去招惹和珅。

來看劉墉的生平。



劉墉出生于山東,家世顯赫,世代高官,曾祖父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親是劉統勳則是乾隆朝名臣。得益於家族優渥的環境,劉墉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後來在父親的關照下,沒參加鄉試,直接以恩蔭舉人的名義參加會試和殿試,考中了進士第二名。

自乾隆二十年後,劉墉一直擔任地方官,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然,他也曾積極貫徹執行乾隆的旨令,查文字獄所涉的禁書,清剿反清復明的白蓮教匪徒等等。



乾隆四十一年,劉墉回京被授予內閣學士,同年十月和紀曉嵐一起編制《四庫全書》,紀曉嵐是總編,劉墉是副總編,因功被提拔為戶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

乾隆四十六年,劉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

乾隆四十八年,劉墉升任 直隸總督、吏部尚書。

乾隆五十一年,任職玉牒館副總裁。

乾隆五十二年初,因洩露乾隆談話內容被免去大學士職務。

乾隆五十四年,因犯錯被降為侍郎。

吏部尚書應該是劉墉做的最大的官了!


一半秋色


1

劉墉寫的書我很喜歡,《我不是教你詐》《人生百忌》等書讓茅塞頓開人大開眼界。


劉墉少年時父親去世,但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依舊取得輝煌的成就,劉墉的一雙兒女皆名校畢業,劉墉少年不幸但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成了自己人生的贏家。


呃,不是這個劉墉嗎?


好吧。


清朝的劉墉,字崇如 號石庵,民間更喜歡叫他另外一個名字:劉羅鍋。


劉墉早年進入官場是靠他父親劉統勳的的影響力,乾隆十六年劉墉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


恩蔭是祖,父輩對社稷有功,帝國給予這人的晚輩任進入官場的快速通道。在清朝舉人已經是老爺了,蒲松齡考了一輩夢想考上舉人而不可得,而劉墉一出道就是舉人。殿試會試大約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劉墉32歲時進入官場,他的起點已經是很多讀書人一輩子夢想的終點了,所以有時候投胎真的是一門技術活。


劉墉他爹劉統勳,是乾隆朝早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75歲時劉統勳在上朝的轎中去世,死後乾隆給與他古代文臣最高的榮譽,諡號文正。

2


劉墉從乾隆二十年開始在地方為官,二十年間輾轉各地,直到到了乾隆四十五年方才回京。這時候和珅已經冉冉升起。


乾隆四十六年御史錢灃參奏山東巡撫國泰貪汙,乾隆派劉墉和和珅去查明情況。


國泰是和珅的心腹,和珅當然想保護自己的小弟了。但是劉墉微服私訪,查明國泰犯罪的事實,如實回報給了乾隆皇帝。而此時朝廷從皇貴妃到御史,為國泰求情的程序已經啟動,乾隆還在猶豫、劉墉回京,拿出大量國泰禍國殃民的證據,乾隆看後大怒,依法處決了國泰。


劉墉和和珅的樑子也算結上了。


3

乾隆晚年對和珅越來越倚重,和珅逐漸成了帝國第一紅人,這時候劉墉再沒有像查訪國泰案那樣鋒芒畢露,反而變圓滑世故起來,甚至有點像東方朔那樣喜歡說個笑話扮個小丑,博皇上一樂:


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劉墉晚年,和珅紅得發紫,劉墉則小錯頻出,比方說皇帝詢問劉墉讓戴世儀當知府可否勝任,劉墉回答說:尚可。連乾隆都知道戴世儀這官是買來的,根本不堪其任。


於是嘉慶下旨狠狠申斥了劉墉一回:


即如本日召見新選知府戴世儀,人甚庸劣,斷難勝方面之任,朕詢之劉墉,對以也(尚)可。是劉墉平日於銓政用人諸事全未留心,率以模稜之詞塞責,不勝綸扉,即此可見。


雖然下旨的是嘉慶,但是傳達的卻是太上皇乾隆的意思。


嘉慶二年升劉墉為大學士,嘉慶在聖旨中沒有一句讚美勉勵之詞,完全是批評和不待見:


大學士缺出已屆匝月,現在各尚書內劉墉資格較深,著補授大學士。但伊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茲以無人,擢升此任。朕既加恩,務當知過,倍加感激,勿自滿足,勉除積習,以副恩眷。


看來朝廷真的沒人了,只能找這個不肯實心任事的劉墉。真的是這樣嗎?


看到嘉慶皇帝對劉墉如此不待見,和珅心裡覺得很安慰,對劉墉也不再時刻警惕,轉而將主要戰鬥目標對準了一直和自己針鋒相對的王傑等人。

劉墉辦事模稜兩可,錯誤頻出,但是官職卻一直只升不降,秘訣大約就是這模稜兩字了。


模稜在官場上算是一種為官技巧,對很多事既不反對也不贊成,模稜兩可含混應對。


乾隆去世,第二天就有人彈劾和珅貪汙。


這個彈劾和珅的人,叫王念孫,是以圓滑,模稜處世的宰相劉墉的學生。


當時太上皇剛剛晏駕,和珅看似還是不可一世,這時候一個七品的吏科給事中彈劾和珅這位當朝紅人,無異於蚍蜉撼大樹,這事兒如果沒有劉墉在背後授意,鬼都不會信。


很快調查和珅的差事就落到劉墉身上,此時年近八十的劉墉不再模稜兩可,懶於應事,表現出的精明果敢一如當年他查辦國泰案子時一樣。很快就劉墉就查出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


嘉慶看到和珅這二十條大罪,氣的哆嗦,大罵和珅是當朝第一罪人,當時就要下旨把和珅凌遲,一刀一刀剮了。但是劉墉極力勸阻住了嘉慶。力勸嘉慶皇帝賜給了和珅一條白綾,讓他落個全屍。


乾隆在世時和珅曾數次慫恿乾隆給劉墉穿小鞋,而劉墉卻以德報怨保全了和珅最後的體面。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作為首輔大臣,劉墉在南書房值完班,晚上還請客人喝酒聊天。賓主盡歡,客人走後劉墉端坐而逝。


無疾而終算是一種大福氣了:


是日猶開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釋家所謂善解脫者。


=================



薛白袍


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官至吏部尚書。劉墉書法造詣深厚,劉墉也是官宦世家


牧師的忠告


劉墉是身前人臣,身後鬼臣。


劉墉在大眾的眼中是“宰相劉羅鍋”,是大清王朝的一滾清流,他是清廉之官,頗受百姓的愛戴,但是既然作為滿清大臣,自然就擁有臣子們的權謀心術。


自古帝王,上有帝王心術,下有馭下之術。


我們所熟知的“宰相劉羅鍋”真的是好官嗎?


劉墉出生於康熙年間的一個官宦之家,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無疑給劉墉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不僅如此劉墉的為官之路也顯得頗為順利,在他年輕的時候,利用父親的裙帶關係考中了進士,這其中的緣由可窺一二。(生得好,不如有個好爸爸)


但是劉墉的這個老爸很快就倒黴了,因為乾隆覺得他消極怠戰,將他們一家子都扔進了大牢。


在1755年,當時劉墉的老爸劉統勳在巡視的途中,正好新疆地區發生了叛亂,一時間清軍獨斷後撤,形勢危急,看著清軍這種危急的情況,劉統勳趕緊給乾隆皇帝上書,希望乾隆皇帝能夠撤兵,逼其鋒芒。


但是,乾隆皇帝不聽啊!因為劉統勳的這番話還徹底惹怒了乾隆皇帝,你不是希望消極迎戰嗎?好!那你給我老老實實的待在監獄中吧,我大清有的是人才,劉墉可能也很納悶,這乾隆到底是什麼鬼?


也許是因為老爸的這件事情,劉墉受到了刺激,開始了自己拍須溜馬的為官之路。


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鬼臣”劉墉開始出現在大清的舞臺上,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殺了不少無辜的人,這其中的參與者和幫手就有咱們所熟知的“宰相劉羅鍋”的大手筆。


清朝文字獄中的“閆大鏞”案件就是出自劉墉之手,閆大鏞因為小事被捕入獄,但是劉墉卻借題發揮,將閆大鏞置於死地藉此來討得乾隆皇帝的歡心,一向喜歡作詩的閆大鏞被劉墉整治的夠嗆,就是在他的詩中大做文章,最後閆大鏞直接被乾隆皇帝下令斬首。


“委蛇其間”這四個字被劉墉運用的淋漓盡致,無以復加。


清朝的每一個大官員,他們往往都精通為官之道,尤其是官宦之家出生的孩子,他們骨子裡面那種圓滑也許很多寒門子弟一輩子也學不會,雖然劉墉做過壞事,但是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等好官。


之所以用中等好官來形容他,是因為他是“好官”,但也同時是“差官”。


劉墉在擔任湖南巡撫的時候,當時的湖南水災氾濫,但是官員腐敗,導致民不聊生。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墉開倉濟民,幫助這些受災的老百姓渡過難關,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劉墉就將湖南這塊地方管理的井井有條,人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在這一點上,他是一名好官。


總的來說,作為一名官員,劉墉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官場的圓滑也同樣在身上能夠體現出來,乾隆皇帝寵愛和珅,他就不是那種專門和和珅較真的人,反而順著他們的意思,所以在這一點上,劉墉的官場情商是極其的高。


劉墉在乾隆王朝的職位:

劉墉的一生在大是大非的面前,有功也有過,我們評價他不能以民眾心中的那個影視形象來對他加以褒貶,而是劉墉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王朝,那個局勢來判斷一個人。


所以,劉墉只能說是清朝官員中千千萬萬中,一個普通的京官,彪炳史冊的人並不見得是好人,也並不見得是壞人,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功有過才是合理的人,只有有點的話,還說不準沒人喜歡這個人呢!


歷史總探長


外圓內方,是處世哲學。太強悍容易槍打出頭鳥,高處不勝寒。太弱容易受到各方面的擠壓,受罪不討好。


yinfulai


清朝有能君沒有能臣,有的只是奴才和記事本。滿朝大臣以做奴才為榮,把大明王朝剛剛興起的民主萌芽扼殺殆盡。滿清入主中原是中國歷史的倒退,滿大街的主子奴才,到處是噁心的喳喳聲。什麼劉墉、紀曉嵐、張廷玉,不過是見風使舵的沒有做成奴才的落魄之臣,哪裡還敢和滿清的第一大奴才——和珅爭鬥,不過是電視劇的演繹,逗人開心罷了。劉統勳身上或許還能找出一些傲骨,那紀曉嵐不過是個經常喜歡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風流才子。劉墉則完全是電視劇粉飾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