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鲁基,俗称:铁芒萁(一种蕨类植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遍布山野又方便收割,易于晒干且燃烧起来火势旺盛,因而作为主要燃料被农家普遍使用。在过去,客家农村普遍使用大口灶,配上大锅头,煮饭,炒菜和煲热水全都离不开它。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没有娇美的身姿,没有木兰花的香味,只有瘦长的身干

为了解决烧火的问题,勤劳的客家女人视“割鲁基”为己任。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割鲁基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易,是个十足的手艺活,它有一道复杂的工序

  • 需要的工具:镰刀、钩绳、竹篾、竹竿。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 前期准备:

为了捆绑鲁基时更加紧实,首先要用竹篾捆绑,再用钩绳捆绑。弄竹篾又是好一段时间,把竹子砍下破开割成条状,再把一条条撕开的竹篾扭成皱纹状,强化韧性,然后把它们绕成环形状交叉编织在一起,挂在干燥的地方。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上山割鲁草时她们先将竹篾放进水里浸,直至浸透为止,目的是捆绑鲁草时操作起来柔韧有余,不易折断。她们还会早早起床或是前晚事先将镰刀磨得又利又滑,这样割鲁基才能好像一阵风吹过一样,全面倒,又快又多。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 后期:

把鲁基挑回家后,由于还是青草,不能烧,便让太阳晒几天直至晒干。然后把干燥的鲁基堆到杂房或屋檐下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储存起来,以作备用。一些勤劳的妇女,有时连屋檐下、杂物房都不够她们放鲁基。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走进妈妈的“割鲁基”时代!你还记得吗?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客家山乡在变。如今,客家人改革开放富起来,人们普遍以石化气、天然气、沼气和电,使用煤气炉、沼气灶、电饭煲等现代化炊具,在大口灶里烧鲁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劳苦功高的客家割鲁女再也不用上山割鲁草了。然而,客家妇女在过去的日子里上山割鲁草所凸显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