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團團媽:

我家寶貝今年3歲4個月,胖得很可愛,別人家的寶媽天天變著樣的做好吃的哄娃多吃一點,我們家的卻是想著怎樣能讓兒子少吃一點……本來體質也不太好,也怕他越來越胖。

胖胖的小寶貝總是讓人歡喜,但越來越多的寶媽醒悟到,家裡有個小胖孩有時候是個愁苦的事情。

雖然小胖子長大不一定會是大胖子,但過胖,總是更容易誘發病症,大多數“胖寶寶”背後還隱藏著嚴重的體質問題——脾虛。

脾虛的寶寶不是應該不愛吃飯,長不高長不胖嗎?怎麼還會發胖呢?

脾虛的寶寶有兩款,一種是消瘦款,一種是肥胖款,今天咱們就說說肥胖款的寶寶怎麼辦。文末還會分別提供孩子和大人脾虛肥胖的調理方法哦~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一、為什麼脾虛會發胖?

1、脾虛,消化就不好

食物進入胃內,經過初步消化之後的工作,就是脾來完成了。脾負責進一步消化,以及吸收營養物質,並運送到其他部位。

如果營養不完全吸收,或者垃圾沒有很好的排出,堆積便轉化為脂肪。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2、脾虛,溼氣就重

脾喜歡乾燥,討厭潮溼,會把多餘的水分排出身體以外。但脾太累,沒力氣排溼的時候,溼氣會滯留。滯留在皮膚下層,會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

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句話,溼氣不除,喝水都會發胖,就是這個原因。

3、脾虛,不能滋養腎臟

過多的溼氣負擔在腎,就像超載了的馬車,腎的利尿功能會受到影響。而且腎也需要脾運化的營養物質與能量,才能維持正常生命活動。

如果脾虛,腎也會受到牽連,容易出現眼袋大、水腫等體徵。

二、怎樣簡單判斷是否脾虛?

1、臉色暗黃嗎?

印象中寶寶的皮膚都是很白嫩的,但脾虛的寶寶皮膚往往發黃,而且是暗黃,沒有光澤。

脾虛嚴重的寶寶還會長脾虛斑,有種髒髒的感覺。心疼這樣的寶寶,趕緊調理脾胃吧。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臉色暗黃)

2、鼻頭髮涼嗎?

寶媽可以經常摸摸寶寶的鼻頭,不管氣溫怎樣,若鼻尖的溫度總是低於額頭,很可能是脾虛了。鼻頭總是涼的,體質也是偏虛寒。

3、嘴唇紅潤嗎?

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華”是通假字,實際上指“花”,是表現的意思。花是一顆植物良好狀態的外在表現,脾的狀態也能從唇色看出來。

嘴唇紅潤,但也不是很紅或紅得發暗,說明脾功能強健;如果唇色淡白,甚至慘白,屬於脾虛狀態。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嘴唇發白)

4、中後部舌苔厚嗎?

舌的中後部也能體現脾的狀態。如果寶寶中後部舌苔較厚,可能是脾的負擔很大,身體有很多廢物或溼氣堆積,沒有排出導致的。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嘴唇白厚)

不光是孩子,大人出現有這樣的體徵也是脾虛的表現哦。

三、如何健脾瘦身?

1、越吃越瘦

中醫經常說“少吃肥甘厚膩的食物”,按照這樣的原則飲食,越吃越瘦。

肥甘厚膩的意思是脂肪含量多、糖分多、口感甜膩的食物。比如蛋黃、肥肉、油炸、燒烤、巧克力、糖果、蛋糕等。

這些消化起來時間比較長,而且本身就會給身體帶來溼氣,影響脾胃運化,甚至傷害脾胃。

脾虛較胖的孩子應該以大米、蔬菜、瘦肉為主食,每餐最好不要吃得太飽。堅持一段時間,寶寶會慢慢適應這樣的飲食習慣,脾虛狀態也會慢慢改善。

2、越玩越瘦

家裡有脾虛較胖的寶寶,家長們要多鼓勵並陪伴著做運動,但也不適合做劇烈的運動,因為體重較胖的孩子受不了。去郊遊、參加親自活動都是很好的運動機會。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溼氣不除,喝水也會發胖,健脾瘦身就靠這個法寶!

3、越推越瘦

有寶媽問:“健脾,是吃健脾藥好,還是推拿好?”

不管是健脾的藥,還是推拿,都是有效的。但哪一種更安全呢?

推拿可以天天做,但入口的藥天天吃的話,就沒有風險嗎?孩子還小,肝腎的解毒排洩功能還沒有完善。適合無害、健康的健脾方式,最好能吃藥的就不要打針,能外調的就不要口服。

但不是說健脾藥不能吃,是可以吃的,只是不建議長期吃。這主要看寶媽的選擇。

推拿的目的是讓寶寶自身有抵抗力,促進整體功能的循環運作,依靠的是穴位與經絡的刺激,自身的調節能力。不入口,不經血液,更安全;經過歷史的淘汰仍留存至今,造福人類,效果也好。

4、越貼越瘦

脾虛程度輕的寶寶堅持飲食、鍛鍊、推拿的方式調理,能夠慢慢恢復正常的體重和脾胃功能。

很多寶媽為了更好地調理脾胃,給寶寶用了固元兒保的穴位貼有強健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如果寶寶脾虛嚴重,或者寶媽想縮短調理脾胃的週期,增強抵抗力,選擇使用固元兒保穴位貼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固元兒保穴位貼更針對調理由於脾虛引起的積食、腹瀉、便秘等體質問題。

總之,脾虛的孩子也會發胖。溼氣不除,喝水都會給身體增加負擔,健脾瘦身不僅需要飲食的適當注意,抓住問題本質,使用正確綠色的調理的方法更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