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那么厉害怎么没一举灭了蒙古?

山里寒舍


要诠释问题中提到的这种历史现象,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时蒙古高原的政治形势,以及明成祖朱棣时期明王朝对于蒙古诸部的基本政策。

自公元1388年,明将蓝玉统帅大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几乎全歼脱古思帖木儿汗所部,导致后者在逃亡途中遭遇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的袭杀、篡逆后,由元朝北迁暂时建立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碎,此后蒙古各部展开混战,汗位接连被替换,至明成祖开始君临天下时,蒙古草原政治势力已纠集为两大部落联盟:其一为迎奉黄金家族正宗——忽必烈后裔本雅失里为大汗、而实权为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所掌握的东部蒙古诸部联盟,他们以北元汗廷自居,被明朝称之为鞑靼;其二是以元代斡亦剌部后裔为主的西蒙古诸部联盟,明朝称之为瓦剌。他们正为争夺蒙古诸部的最高统治权而展开连绵不绝的厮杀。但同时出于经济需要,鞑靼与瓦剌诸部都觊觎于明朝北部疆域,越界掳掠事件层出不穷。

针对这样的形势,明成祖及朝廷对于鞑靼与瓦剌的国策是明确的,即尽可能使其维持均势,阻止任何一方强盛到足以统一蒙古诸部的地步。另外,出于对蒙元黄金家族成员政治地位的忌讳,明成祖对于鞑靼一方是格外警惕。

正是出于上述国策的考虑,明成祖朱棣才先后五次亲征北伐,(若加上丘福中伏失败的那次,当是六次北伐)。首先把打击对象放在黄金家族正统的本雅失里汗鞑靼方面,其后的大多数军事行动也是针对鞑靼一方,极大地削弱了鞑靼军事贵族的实力,在此期间,为了保证瓦剌一方的置身事外,明廷册封了瓦剌诸部中的首脑人物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而当瓦剌马哈木等趁鞑靼衰弱大举进击,拥答里巴为汗、大有兼并东蒙诸部的时候,明成祖毅然决定出兵狙击,大败瓦剌诸部于忽兰忽失温之战,与此同时,明廷又册封鞑靼权臣阿鲁台为和宁王,以帮助其收拾部众,免遭瓦剌并吞。

总之,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对蒙古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并辅以恰当的外交册封手段,达到了压制蒙古军事贵族企图复兴的奢望,保持了蒙古诸部的分裂和相互敌对的战略目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北疆诸省的安宁,可说是明王朝对外关系史上的杰作。


渔樵耕史


历代汉王朝眼里,农业是根本,尤其是是农业中的种植业。长城和一条线大致重合,就是400毫米降水线,这条线划分了种植业和牧区畜牧业的分界。

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过度看重农业。而且汉王朝始终没有找到在草原上的盈利手段,毕竟游牧民族就是自己穷才有动力南下,而且后勤补给需要从长城内运来。明朝政府不可能依靠抢到的几只牛羊就能撑很久,

大草原不像长城以内,守着几个点【关隘】就可以牢牢把控一大跳防线,草原上基本那里都能跑,游牧民族机动性又强,打不过就跑,偶尔袭击后勤补给。所以后勤补给压力大。

朱棣时期,他再怎么强,还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太大,无法找到有效占领草原的办法。最多就是出征蒙古草原,消减一些人口【威望这东西没几年就没了】,然后耗费太大退回长城,最好的结果就是留几个“军事基地”,不过最后还是回到了据长城而守的日子。


咱来了


这个有点强人所难了

朱棣确实很牛,牛的不行了

但是,有他爹朱元璋牛吗?

朱元璋手下将星一个接一个,不也没有灭掉蒙古吗?

朱棣开始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曾多次率军北上攻打蒙古,但是未能消灭蒙古

1399年到1402年,起兵靖难之役,攻打南京,这几年没法打蒙古

1402年,在南京称帝,导致原本是燕王属地的北京空缺了燕王,缺乏对蒙古的有效防御,虽然也数次攻打蒙古,但是由于战线太长,没有彻底消灭蒙古

并且由于朱元璋在任的时候,为了给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杀了无数武将,朱棣没有得力干将,再一个由于朱棣是造反起家,怕其他藩王也造反,削藩的行为也使得没有藩王帮助朱棣出征,是的朱棣只有御驾亲征。

后来由于蒙古屡次方便,无人能彻底阻拦蒙古骚扰,决定迁都北京,天子戍边

1421年,再南京当了20年皇帝后,迁都北京

三年后,1424年,驾崩。

所以,永乐之前,只是藩王,并没有强大的兵力全力歼灭蒙古

在南京当皇帝20年,并没有藩王在北方戍边阻挡蒙古,导致蒙古做大,但是同时由于没有得力的大将,只好御驾亲征,但是御驾亲征不是常态,不能一举消灭蒙古

后来迁都北京,在北京只有三年,时间较短。

所以,蒙古一直没有被消灭


李伯曼


历史上,以长城为分界线,是农业社会和游牧民族社会的分水岭,这两个社会的生产和社会组织形式截然不同,农业社会王朝无心也无力控制北方的辽阔草原和大漠,所以,历代对外政策就是怀柔和驱赶。明朝对外政策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宿敌蒙古,也是如此。


漯河生活


消灭蒙古是不太可能得,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而且蒙古人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还有蒙古骑兵一直非常强悍的。再说了,真要是打不过,跑还跑不过么,草原这么大跑到哪里都能活。可以从中总结一条规律就是,你可以他打的很惨,但是你却打不死他。有时候这个邻居发育的很好,还可能把你捶一顿解闷,中国很多皇帝对蒙古也挺头疼的。

强如秦皇汉武都没有做到,唐宗宋祖也是没有做到。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只是把蒙古人驱逐出中原,永乐皇帝是绝无仅有的军事天才,驻守大都(当时的北京)和靖难之役就可以看出来,也没有消灭蒙古。

由于蒙古一直不老实,朱棣也挺想捶他一顿狠的,让他好好“休息休息”。开始让邱福率领十万大军出征,不久战报传来,内容很简单,全军覆没。哎呦我去,朱棣怒了,而且怒发冲冠。集结军队,御驾亲征。永乐大帝前后五次北伐,重量级人物出场就是不一样。把蒙古打的服服帖帖的,蒙古被打的跪在那里唱征服,我错了,认你做大哥还不行么!从此明朝确立了宗主国的关系,但也是削弱了蒙古还没有消灭。

后来吧自从有了机枪,飞机坦克和大炮。游牧名族变得热情好客多了,而且越来越能歌善舞了。

欢迎大家的精彩点评!


小伙子别放弃啊


一直认为蒙古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征服整个亚欧大陆的民族是那么容易消灭的吗?就连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只是将蒙古驱逐出中原,后来虽然消灭了北元朝廷,但很快就崛起了瓦剌和鞑靼,都是非常强大的势力,甚至明英宗时期土木之变俘虏了大明皇帝。永乐年间的大明是万万没有消灭蒙古的实力的。


90后首长


永乐大帝精心治理下,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稳定。但是对蒙古高原的管理明显失策,没有一个治理好的方案。一味的打压不能达到久治长安的目的。蒙古是一个民族,只能融合,不能消灭。


居安思危25566529461


蒙古骑兵流动性太大,没有固定栖息地,明军追杀时,四处流散,人口恢复时又来劫掠袭扰,这也是千百年困扰关内政权的北方边患问题,蒙古草原从地理环境上和民族习性上,都不适合关内人的生存标准,不能兴建城市和土地开发,所以无论中原政权无论多强盛也只是解除游牧骑兵的危协之后即进行防守。若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中国就不会有长城了,秦朝时蒙恬就已经领兵深入大漠,历史可以改写了。


0白桦林0


馴服他就是了,何用灭?永乐不残忍!二千年前汉武击匈奴,也没灭他,直到近千年后还建统万城,以后才消失。从明朝的历史进程来看,永乐击蒙古的效果,不比汉武差。康熙没明朝打下的碁础,他驯服不了蒙古,更无力去"灭"准喀尔部,做得那么残忍,他的残暴超永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