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讲“熟视无睹”的,学生们能记住吗?

上周进行了月考,有一句默写。“孔子讲学习方法时说的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的名句是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改试卷时发现有二十四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错误,有的错了“罔”,有的错了“殆”,也有几个一点没写。

为了让学生记牢这句话,今天上课时,我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们从四楼快要下到三楼的时候,三楼的楼梯口有一副标语,谁来说说这个标语写的是什么?”,学生们竟然没有一个能说清楚的,都是一头雾水,想不起来这个标语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我说“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天天能够看到,为什么你记不起来了?原因是什么?谁能来说说,经常看到好像没有看到一样这个意思的成语?”学生们陷入思考之中。

有学生突然说“我想起来了!”并举手示意。我制止了他,没有让他说答案。紧接着又有五六个学生举手,然后十几个,最后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这时我才问答案,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熟视无睹”。我说“回答正确,就是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习惯了;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大家记住了吗?”学生都表示记住了。“天天见到的标语,又是我们背过的名句,居然说不出标语的内容,说你大家真是熟视无睹。”同学们会心的笑了。

接着又回到前边的问题。“三楼楼梯口的标语,大家想起来了吗?”少停,“很简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们恍然大悟。

接着我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大家天天见到,为什么记不住,用哪个成语来回答?”学生当然会回答“熟视无睹”了。

随后,再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讲解一遍。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识。如果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同时,把这两句话写到黑板上。

最后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记住‘熟视无睹’这个成语和意思,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写法和意思。同时,还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讲“熟视无睹”时的过程,希望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