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字子瑜,是諸葛亮的兄長。在黃龍元年(222年),擔任東吳的大將軍一職。官職僅在上大將軍陸遜之下。按常理來推測,諸葛瑾既然能擔任大將軍一職,那麼他的軍事能力,應該極為出眾。然而史評學家周昭卻評價諸葛瑾,“沒有什麼過人的地方”。那麼諸葛瑾究竟是憑什麼來擔任大將軍一職。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瑾是在參加了襲擊荊州的戰役後,才開始領兵作戰。並在黃龍元年(222年)升職為大將軍。那麼,諸葛瑾的軍事才能,和他的戰績又怎麼樣呢?是不是僅在當時的上大將軍陸遜之下呢?然而事實證明並不是如此。
暫且不論他的謀略如何,先說下他的實戰能力。諸葛瑾任命為中司馬時,他在領兵打仗方面就表現不佳。除了偷襲荊州的戰役之外,其他的重大戰役都沒有參加。比如江夏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石亭之戰等。如果諸葛瑾真是領兵打仗方面的一把好手,以孫權任人唯才的特點,是不可能將他閒置的。
在黃武元年9月的時候,魏國圍攻吳國的江陵,孫權派諸葛瑾和潘璋前去救援。諸葛瑾到了前線後居然“計無所出”,帶著眾多將士卻不能解圍。一直到了來年水位上漲,潘璋到上游將竹筏綁上蘆葦,準備用火攻,而諸葛瑾卻準備率兵直接對拼。幸好這時候魏國退軍了,才沒有丟失城池。
在這場戰鬥中,諸葛瑾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都比魏軍有優勢,卻不懂得用計謀取勝。如果能和江陵中的守軍裡應外合,未嘗不能重創魏軍。而諸葛瑾作為主帥,只懂得一味蠻幹。反而潘璋的表現要好的多,如果魏軍不退兵,潘璋的計謀還能取得一定效果。
經過上面幾次戰鬥的分析,諸葛瑾確實不是領兵打仗的料。孫權並不是昏庸的君主,他難道看不出來嗎?答案是他看出來了。孫權可能並不是想要一個幫他征戰的大將軍,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幫助他鞏固權利的大將軍。對此,筆者有這麼幾點推測:
第一,東吳長江防線壓力重大,而且非常重要。如果一旦軍權旁落,那等於是江東門戶大開,後果不堪設想。第二,孫權政務繁忙,他需要一個方案來解決長江防線的問題。也就是,他需要一個人幫他牽制住武將,避免軍權旁落。第三,大家都知道,東吳素來重文輕武。而文、武自古以來不合,這個人選最好是文臣,而且要對東吳忠誠度高,最好是德高望重之人,這樣扶持起來遇到的阻力會小很多。如此一來,諸葛瑾便成為了這名幸運兒,位居高位。
這些推測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有這麼幾點可作為佐證。首先,孫權每次給諸葛瑾委派任務時,都有名將跟隨,如陸遜,朱然等。其次,在重要戰役中,孫權都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並不讓諸葛瑾領兵作戰,以免吃敗仗。
如此,便是諸葛瑾任大將軍一職,背後的真正原因了。
閱讀更多 史潭新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