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有哪些,其中许多文人骚客都高度赞扬了《红楼梦》。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事不记得了,也许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描写,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就是——黛玉葬花

在《红楼梦》中我们只知道黛玉葬花,那有多少人知道,葬花,葬花,葬的是什么花。为何会因为这种花的凋零而感到难过?葬花,葬花,葬的是——桃花!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桃花

桃花,中药材名。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活红色,有时为白色。花瓣较小,但有许多层,花瓣之间相互重叠。花期3-4月,有短柄,早春开花。常常被古人用来描绘早春景观。曹雪芹在描绘黛玉葬花,给黛玉设定的是葬桃花,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含义,意味着桃花落尽,春天即将过去,而贾家的命运,也会随着桃花的凋落而逐渐进入一个末期。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桃花

桃花早春时节开放,正是严冬已逝,春色撩人之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而这里也算是黛玉美丽的象征。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黛玉葬花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美丽的诗歌,其中《葬花辞》算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在《葬花辞》中,有这么一句话,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黛玉葬的不并非只是表面的花,而是在感叹时间匆匆,生命必然凋落,在以花的凋零自诩自己,给自己预设了一个美丽而悲凉的结局。桃花随着春天的逝去而凋落,暗示了黛玉也会像桃花一样,随春而逝。所以曹雪芹才会把黛玉葬花设定为葬桃花,实则必为桃花。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桃花

在写这段故事情节时,曹雪芹对花的种类以及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文化对桃花偏爱有加,而且以桃花为题材的古诗,多为赞扬其魅力以及凋零凄美之感。例如: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明片片点莓苔。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王实甫《西厢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桃花

黛玉最怜花,怎么能任桃花被流水冲走,因为桃花像极了她自己。曹雪芹在这里埋下了巨大的伏笔,暗示了贾家的衰落以及黛玉的命运,她,孤傲冷僻,端庄稳重,才华横溢,精通诗词歌赋,可就是这样的人,泪尽而亡,但这个注定悲惨的人物,生命又是那样的完美,就如同那散落一地的桃花,绝美而又凄凉。

大观园中那么多落花,黛玉偏偏为何要选择葬这种花?

葬花如葬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