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时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找工作时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早就是各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最近的一次,联想整个集团换血续命裁员估计大家都看了吧?但真相是:35岁以上的人其实大多数还存在于各大公司发挥着自己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只是很多人还报着十年前的心态,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辞退我....

所以35岁以上的人到底去哪儿啦?

跌入忙碌的陷阱,成果全部消失,错误不断积累

找工作时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这些35岁以上的人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从你踏入办公室起,很多工作向你扑面而来:一堆的文件单据需要你及时处理;上司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件压着一件,件件都很紧急;客户那边等了你二十分钟,要和你核对对上个月的数据好开发票;供应商那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来,不停地问你货款的进度到哪一步了......

你会发现,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

每天也不知从哪来这么多工作,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

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那就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像极了「俄罗斯方块」游戏。只要你开始玩「俄罗斯方块」游戏,你会发现你永远停不下来:一些方块好不容易消除了,新的方块又冒了出来;一旦你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些方块就无法及时消除,结果越堆越多,直到游戏结束。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成果不断消失,错误不断累积。

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

找工作时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读书时没有好好学习,导致专业不精成绩一般,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择一些门檻低、入手快的工作,例如客服、销售等。

贪图省力不肯动脑,永远在等待领导的指令,沉溺及聚焦于及时反馈中,每天大脑里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月开了多少单,能掌多少提成,有完成任务,则无比集虑无力;即便完成了任务,下个月又有新的指标和压力,一刻不得停歇。

总认为自己干好件事足矣,对新鮮事物无暇顾及甚至排斥,看不懂如今的流量思维、KOL、内容创业..对时下发生的事情不管不向,似乎活在一个套子里,每天只町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每天疲于应付,而一旦面临失业,则无比恐慌,因为除了手头的工作,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出去还能够做什么。

给职场朋友的五点建议

找工作时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1.如果可能,还是要好好读书与学习:高起点高学历带来的职业机遇不同,接触的环境层包括未

来的眼界,都会大不相同。

2.如果可以,尽量多学一门技艺:对于很多没有资源背景的普通人而言,所谓"天荒饿不死手艺人”问题在于你要沉下心来,将技艺磨练纯熟,切不可情绪用事半途而废。

3.工作不仅仅是提升能力的地方,更是磨练我们的脾性、历练我们心态的地方,职场中的核心要素无非两点,一是做事,二是为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你一旦走出职场走向市场创业或做点自己的事情,这两点至关重要。

4.做任何工作之前,都要尽快熟悉整个领域,找到该领域的价值核心: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机会,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及节奏,积极主动地接触并处理那些核心工作。

5.记住,企业的本质是盈利,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再深切的情怀也无法逃离市场规律,你要时刻审视自我,永远都不要把公司当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