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養生的老話有很多,至於對不對,不能一概而論。但也還有很多養生經驗,都是祖祖輩輩經歷過的“教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養生保健都大有裨益。

有些關於健康生活老話,年輕人確實應該聽一聽。今天小編帶你一起,來聽聽老人家的這些金玉良言,讓你少走養生的彎路。

01

胃寒大,服鹽巴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胃疼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可能是胃寒過重導致的,可以炒鹽沖水喝。中醫理論中的炒鹽,有溫熱肌膚、祛風散寒、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可以中和胃寒引起的胃痛。

做法:抓把鹽放在鍋裡炒15~20分鐘,炒至鹽的顏色微微變黃就可以了。炒好以後,一次取0.5克,用熱水沖服。一天喝一次,喝三四天就好了。

02

夜臥吃蘿蔔數片,避生咽喉之疾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季節交替,很容易感冒,如果有流清鼻涕、嗓子疼的症狀,吃點蘿蔔就能緩解。蘿蔔還能消食化水、除溼祛痰、生津止渴、利大便和小便,對於嗓子幹疼很有好處。

做法:每晚睡覺前,吃上兩三片白蘿蔔,嚼爛了吃下去,漱漱口再睡覺。

有人擔心吃蘿蔔會耗氣(指正氣的耗損),其實適量吃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頓吃上半斤或一斤,那當然不合適,關鍵要把握好一個度。

03

三寒兩倒七分飽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短短的七個字裡面,包含了三種養生智慧。

三寒:指“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要注意增減衣裳。

三寒時節由於氣候反常,人們很容易因為沒來得及察覺而受寒。所以在養生之道中歷來強調“三寒”的調養,要隨時關注氣溫變化而適當增減衣服。秋寒時節,晚上睡前用熱水泡腳也有助於增強正氣,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兩倒:指睡好子午覺。

“兩倒”的好處顯而易見。“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即晚上最好要在子時之前(23時之前)入睡,午覺需要在午時(11時~13時)休息20分鐘即可,以利於人體陰陽之氣的正常交接。

七分飽:就是吃飯要吃七分飽。

如果經常吃得過飽,久而久之,脾胃就容易受到損傷。如果脾胃損傷,其他臟腑也會很容易出問題,而且很難恢復。所以吃飯時,當你感覺還能再吃幾口時,最好就離開餐桌。

04

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在中醫眼中,這句老話可是養護脊柱的法寶。

站如松:當你站立時,你的後腦勺、後背部、後臀部和腳後跟都應該在一條垂線上,如果不能理解可以試試靠牆而立,使後腦勺、後背部、後臀部和腳後跟緊貼牆壁。

坐如鐘:整個人的臀部和後背部全部坐滿,緊靠在靠背椅上,並保持小腿與地面、膝關節和髖關節各垂直呈90°,保持下頜微收的狀態。

臥如弓:側臥對脊椎的放鬆最好,但由於人體在睡眠中的時候姿勢總是處於不斷地變動之中的,很難維持某種固定的姿勢不變,所以,只要睡得舒服就是好的姿勢。

05

飢梳頭,飽洗澡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這句話是指梳頭的時間最好是飯前,洗澡的時間最好選擇在飯後。

飢梳頭:飯前頭部氣血處於平穩狀態,飯後頭部血液循環加速,全身氣血充足。飯前梳頭有助於幫助消化,避免由於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

飽洗澡: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應該是吃飽了之後。飯後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給;二可避免因飢餓可能引起的無力、眩暈、休克等機體不適。當然,也不建議吃完飯馬上就洗澡,中間最好休息一個小時。

5句不生病的養生金句,句句經過驗證!一定要記住

這些“老話”凝聚了古人的養生智慧,但也有些已經證實了是古人的誤解,比如“高枕無憂”、“白頭髮拔一根長十根”等。

而有些老話譬如“青菜蘿蔔保平安”“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等,直到現在仍是非常有價值的養生之道,不妨擇其精華去其糟粕,踐行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