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生在上海年薪150万,在上海是不是这样收入的人多如牛毛?

零下一渡


陈俊生在上海年薪150万,在上海是不是这样收入的人当然不是多如牛毛!

根据如上图所示的某调查机构的调查,上海市的平均月薪仅为6378元。而其中月薪2万至3万的人仅有5.7%。而陈俊生年薪百万,即月薪要达到8万以上的比例,估计不会超过1%,甚至更低!怎么能说在上海是多如牛毛呢?我觉得有的人显然夸大了上海类似陈俊生这样高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

当然,有的网友会问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感觉即使陈俊生这样的收入生活也倍感压力。我觉得这主要是由于,陈俊生的生活开销太大导致的。看看居中马伊琍饰演的陈俊生前妻罗子君是不工作的,而且不仅要住豪宅,开豪车。并且日常消费都是限量版包包、鞋子、高级VIP美容等等。因而在上海这样的国际级都市里,当然可能也是压力满满。而等罗子君和陈俊生离婚以后,她才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同时也知道月入10万也可以在上海生活,月入5000当然也可以在上海生活!

所以,即使在上海年入百万也是1%以内人才可能的;但是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生活,不仅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准则,也是高收入群体的生活准则!


地震博士


年薪过百万的绝对还是少数,即使是放在上海这样的城市。 影视作品里面有很多事艺术化的表现,上海年薪百万的富人也有很多,但是更多的是收入普通的普通百姓,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话题转回这个薪酬在上海的比例。150万年薪的话,每月平均要达到12万五千元的收入水平。据资料显示,在上海月收入2000至三万元的人群占总体收入比例的96.9%,超过三万元月收入的人群只有3.1%,如果我们假设有1%的人口是年薪超过百万水平。上海2500万左右常住人口,1%是25万人。从人数上来说确实不少。但是和人口基数相比,这个数量就显得很少了。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月薪达到12万五千元水平的群体更是凤毛麟角。即使按照上海平均薪酬9000多的水平来测算,月薪超过12万五千的也绝不可能达到多如牛毛的水平。


所以说一百五十万年薪多如牛毛的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


家族企业杂志


朋友,真实的世界里并不是人人都这样光鲜亮丽。

电视剧是拍给穷人看的,穷人已经看到了苦日子,他们想看看有钱人的生活,所以拍了电视剧,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生活,拍了谁愿意看啊,出门就可以看到啦!

可以看看上海目前的收入水平,年薪过百万的还是少数吧。你看街上的那些豪车,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脚踏实地的扎实工作生活,和电视剧中的相差很远。

多如牛毛这种说法太夸张,我怎么没看到我年薪150万的工资卡呢?

而且电视剧中,陈俊生的收入,显然和家庭的开支不成比例。罗子君买的东西,还有生活费、学费、保姆工资,给罗子君妈妈妹妹的钱,离婚后更要供养两个家庭,孩子的学费、赡养费、买房子的钱,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150万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啊,如果要维持剧中那样的生活的话,不买房恐怕是最好的,减轻了还贷的压力,可以有更多的钱享受生活。至于年薪150万多如牛毛这个说法,只在电视剧里。醒醒。


❤魔都小资城市生活指南,带你过有态度的小资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上海小资美食生活


陈俊生在上海年薪150万,在上海是不是这样收入的人多如牛毛?

这个问题显然太夸张了。

本人曾经所在的跨国企业公司,在中国五千多名员工,年薪超过100万的高管,整个公司里也就50个人。占全公司的1%

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全公司年薪超过100万的大概只有三个人,一总经理,二销售副总,三财务总监

如果上海真的年薪150万的人多如牛毛,估计上海的房价还要涨个好几倍。

别做梦了,醒醒。


谈者无语


年薪达到150万的

  1. 其实很少(千里挑一)

  2. 但又确实很多(上海近3000万人口)
  3. 为什么让你感觉很多?(因为上海充斥着金融高科技互联网等高大上的行业,到处是奢侈品消费商圈,让人错觉自己身边都是百万年薪的圈子)
  4. 你最想知道的是:我怎么挤入这个圈层


明白了123这三点,让一刀老师重点教大家怎么做到第4点

首先你要选择一个高收入的行业:

金融、高科技、互联网等,

你要明白:

在百度做客服,也要比当车间主任要有钱!也更有上升空间。

因为BAT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BAT已经“生态化”了,它们通过参股OFO,摩拜,电动汽车,美团,蚂蚁,微众,把触角深入到各个未来朝阳行业,完成了布局。所以,支撑BAT发展的,不仅仅是淘宝天猫微信QQ搜索等爷爷级的企业,而更多表现在OFO,花呗,借呗等二级企业,甚至孙子企业,曾孙企业。

BAT的虹吸效应,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聚焦到它旗下,所以即使你只是BAT里面的客服岗,也能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意味着你也有大量学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内部转岗,同样的,大家思考一下:

报考大学时,是报北大清华的冷门专业呢,还是报考三流大学里的热门专业?

不象制造业,虽然有可能你目前呆着的工厂,它目前利润较高,但是它的风险性很高,因为绝大多数的工厂只要拳手产品一倒,你就失业了。比如尼康相机的制造工厂。

不象BATJ华为等优秀企业,它们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作为其中一个员工,可以在集团内的各业务线进行转岗。

题外话:每年至少购买一手的腾讯港股,也能让你在五年内步入中产阶级。

其次,在高收入行业,慢慢向核心业务线靠拢。

要知道即使在高收入行业,也只有5%不到的岗位达到年收入150万以上。

比如金融行业的风控核心岗位,核心精算师岗,能拉大额存款的,能卖理财产品的。

作为非名校,无背景的人仕,一开始不可能进入这些岗位,你只能是先从一些门槛低的岗位切入:客服(但不能是外包的客服),前台,采购,行政,某细分垂直领域的岗位(在专业领域,你比BAT的纯互联网人才有优势)。然后慢慢转P线,转M线。总之转到核心岗位来。

照这个办法,五年内,你如果做不到年入150万,来咬我!


关注我,回复[福利],查看更多干货。

一刀职场


我的收入




十年混到中层,985,我同学里我算混的最好的百分之十了,你要是说150万年薪多如牛毛肯定是不肯能的,顶多百一吧


大胖子桑


坐标上海,今年刚好三十周岁,工龄七年。上图为税后到手工资,今年加年终奖预计会到120W+,继续努力!


手机用户51274980315


魔都精英薪酬分布:
10W以下:14.35%
10-20W:45.41%
20-30W:21.60%
30-40W:7.89%
40W以上:10.76%
在精英(中高端人才)中,平均年薪10-30万的人接近七成,30万以上不到两成。
数据来源:猎聘网《2018年上海中高端人才及沪漂大数据报告》

同样也有个数据分享给你:在上海做保洁,一年能赚20-30万。


陈俊生所在的咨询行业,属于各行各业中相对金字塔尖的行业。

陈俊生所在的辰星,虽然不是外企,但是根据剧情也是咨询行业中仅次于外企的咨询公司。

在辰星,陈俊生被成为“陈总”,手握重要资源,下一步就是合伙人,年薪150万,基本上属于高级金领了。

根据电视剧中罗子君前两集心高气傲到那个地步的份上,也能看出陈俊生本事了得。


如果要定阶层,中上产阶层。所以一定不是一抓一大把多如牛毛。


你财知道


刚好看到虎扑步行街有人说上海年薪30万属于前5%、年薪100万属于1%,然后很多人不信。曾经先后在上海多家银行总部和信托工作,可以来谈谈所谓的“金融行业年薪轻松百万“的说法。

和很多人所想象的不同,即使是券商、基金、投行,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很少有税后30W的水平,更不要说银行这种金融行业的“低端”机构。金融行业真正收入较高的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这个群体,但这部分人在整个金融业也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

就好像一个精锐的航空师,虽然拥有数千人,但其中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不过几百人,其余大部分则是地勤保障、通信导航、侦查预警、机场和油库警卫等支持人员,包括银行在内的任何金融机构也都如此。

以本人工作过的机构来说,总行有几千个人,最近十年招的基本上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南大、同济、上财这些学校的硕士,一般的211还排不上队。这几千个人里面,包括了总行办公室、党团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科技部、运营部、后勤部、宣传部、培训部等等,真正属于总行业务部门的也就不到一千个人。而所谓的“业务部门”(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三大部门),每个部门里面又有综合处、行政处、风险管理处等中后台的二级部门或者团队,真正做“金融业务”的,加起来也就两三百人——未来真正有机会实现年薪100W+的年轻人,一类就是这两三百个做业务的人,另一类就是通过日复一日努力在资历战争中成为胜者的那些人。

一般的员工,从清北复交这些学校硕士毕业出来25岁左右,税后年薪也就是15-20W,工作三五年之后职位会小有进步,年薪大概能达到20-30W,但也并非100%的比例。五年到八年的时候是一个瓶颈,70%以上的人会卡在30W左右的水平止步不前,这其中有一半的人或许终身再也无法突破35W,另外一半可能会再熬过五年乃至十年实现突破达到35-50W的水平,但这时候年纪也已经超过40岁,50W就已经是天花板,基本上再也无法上升成为中层管理干部,只能以“资深员工”的身份终老。

所以即使在以一流高校硕士作为通行证的银行总部体系里面,最终能够达到年薪100W的,推测也不会超过15%,而且达到的时候大多已经超过40岁。这15%里面,一类是前面所说真正做业务,然后通过换工作进入券商、基金、私募、信托等行业从事【资产管理】或者【投行业务】、并且又遇到【市场机会】的群体,另一类就是通过内部升职成为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的人。 这些人,已经是胜者中的胜者。

而税后年薪30W,在上海的几家全国性银行总部里面,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通过几年努力普遍能够达到的水平。但如果放眼上海的所有行业,30W仍然是一个非常靠前的数字。

2017年上海全市高校毕业生约18.7万人(其中研究生4.7万,本科毕业生9.2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4.8万人),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其中”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数量(复旦、交大、同济、上财、上外、华师大、华理、华政、第二军医大)也就大概3万人,再加上其他大学毕业生中非常优秀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年薪30W“序列的,不会超过4万人,也就是大概20%的比例。

这20%有机会的人里面,又有很多从事薪酬相对较低的行业,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学校、新闻媒体、夕阳产业国企等等,所以其中能够真正达到税后30W水平的,恐怕也很难超过一半。

以上已经是大学生群体的水平。而根据《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40%”的描述,目前上海的主要劳动力中还有至少60%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之中年薪超过30W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即使在上海,年薪30W以上不超过5%,年薪100W以上不超过1%,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易极徐广东


应该不算多,年薪高收入的人来计算工资的方式,基本上年薪计算的都不低,起码30万起。

我知道的企业高管除非大公司,他们的年薪都是几十万的居多,上百万的都是少数人,但是灰色收入不好估计。

你这么去估算,上海有多少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总和几个领导大致都达到甚至过了这个线,你算一下,基本就清楚了。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是企业高管也收入不菲,比如明星啊,比如自由撰稿人啊,比如资本投资啊,比如股票赚钱等,所以应该数量也不算太少。但是多如牛毛应该不至于。

最后配张图说明一下:凤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