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5倍,为什么他们住的都是独栋小楼?

c陈斌


日本人住的都是独栋小楼?咱们去的是一个日本吗?

日本人很多人住独栋小楼是不假,这种“一戸建て”的建筑在日本住房比例里面大概是54.9%。

但是,别以为这样就很好。

日本是土地私有,你买下一块地就可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大概意思就和中国农村有一块宅基地你自己建一个房子差不多。

之所以大家会认为日本人住的都是独栋,其实还是受了影视剧和动漫的影响。都是电视里演的了,准确度你觉得有多少。

胡哥来告诉你,如果是东京啊京都啊大阪啊这些城市,地价那么贵,大家不可能都是自己建房,绝大多数人都是住公寓。

而且东京城市圈基本上集中了日本将近一半的人,其他地方人就少了,甚至还有点“地广人稀”的感觉。所以你去札幌啊之类的城市,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人人住的都是独栋哦。。。

住独栋,注意,这不是豪宅,只是自建房。好处是可以自己设计,省钱。但,坏处就是你的邻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你会看到这些房子建得千奇百怪,而且很拥挤。还不如高层公寓呢!

胡哥的朋友Taka家里就是在东京的公寓里住,为啥不自己建房呢?买不起地啊朋友!

而且公寓住的人多,物业有保障,比那些所谓的独栋安全多了!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嘿老外


日本人广泛住的独栋小楼(日本叫一户建)不等于容积率低,更不等于人均占有居住用地低,所以和人口密度高并不一定矛盾。

居住人口密度是单位居住地容纳人口数量,它由人均居住面积和住宅建筑容积率。

前者决定居民占有多少居住面积,后者决定单位居住地能提供多少居住面积,因此,两因素结合在一起,单位居住地能容纳多少居民,也即,每个居民占用多少居住用地,占用越少,人口密度越高。

首先,虽然主要住一户建,但日本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并不大。我手上有一本日本人编的住宅户型手册,里面的独栋住宅(一户建),基本都是100平方米左右,可见,跟我们平均居住面积差不多,可能日本还小一点,因为家庭人口多一些,而是,它们也有很多集合式住宅(多层和高层公寓),那里平均户型更小。

日本的一户建普遍很小,这栋不会超过100平方米

第二,日本人的独栋住宅容积率并不低,基本都有2倍左右,我看到的最变态的户型是二十几平方米的建地,盖了5层的独栋住宅,竟然还设计了一个停车位。

如果你到东京,会发现它们的很多临街建筑,建筑挨建筑,比深圳的城中村还恐怖,相距只有一块砖的距离,绿化很少,这样的建筑,容积率很高的。

建筑挨建筑,即使是一户建,建筑容积率也很高

综上,日本人主要采用独栋住宅居住形式,并不意味人均占有居住用地高,日本人人均居住面积可能比我们低,容积率又高,所以,可以容纳更高的人口密度。

它的高容积率,是以牺牲城市绿化,减少绿化用地获得的,人均占有居住用地并不比我们高。

它的一户建建筑形态,是以牺牲城市绿化为代价获得的


鱼眼猫眼鹰眼



一般的回答都是围绕着日本土地私有化、人口集中等老掉牙的理由上,其实日本之所以会给我们人人住独栋小楼的印象大多是日本电视剧和动漫造成的,这是日本影视产业发达的缘故,而事实上能住的起独栋小楼的日本人并不多。


日本有8000多万人聚集在关东城市圈里,他们中有80%居住在高层公寓当中,只有极少数富人居住在别墅区和独栋小楼里,日本城市里没有那么多独栋小楼,现实中的独栋居住区都分不在日本的农村里,正是城市人向往独栋生活空间才在影视剧和动漫当中刻画那种家家户户独栋小楼的环境,这又碰巧被我们看到才误以为一户建在日本很普及,错觉由此产生。

日本中小城市的一户建比较多,这与他们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有关,由于家庭富有外国的一块土地以后都会想尽办法的建成属于自己的生活居住区,哪怕是犄角旮旯也不例外的建成小房子,这时候日本发达的建筑技术起到了作用,因为宅基地小所以要建成高层建筑,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独栋小楼都是2层或者更高的原因。



中国前几年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空有大片土地却无法建造高层建筑,因此大多都是单层建筑的四合院,但是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好转老百姓都有了钱不管是农村还是郊区,陆陆续续出现了小产权的高层建筑,一些钉子户甚至是十几层的高层住宅区,这就说明以我们的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只要建筑技术跟得上、资金到位完全可以家家户户都建特朗普大厦。


兵器世界


“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全国的2.5倍”这句话说的是全国平均。其实日本比中国的人口密集度更高,日本全国人口一亿4千万不到,但是东京都周围的“首都圈”、大阪京都神户的“京阪神地区”和名古屋周围的“中京圈”这三大都市圈就已经聚集了7000万人,日本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样一来,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没有人了。

所以其他地方你想怎么盖房子就怎么盖房子,那些地方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地方盖房子,而是因为老龄化社会造成的人口过疎带来的被废弃了的房子怎么办的问题。日本的废房也有一个产权问题,风能进雨能进别人不能进。即便知道这房子无主,根据现有法律,地方政府也不能去拆,但是不拆又会带来安全上的问题,大家都在挠头。

当然问题说的不是这些“其他地方”,而是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的市中心基本上都是高楼,独栋小楼少一些。

但即便在首都圈,也能住上“独栋小楼”,有趣的是价格也不是很贵。比如即便在东京都23区里面,7000万日元左右的价格也能弄到一个所谓“独栋小楼”,按今天的汇率大概41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估计在北京三环之内能弄一个厨房没问题。再肯远一点,扩大到琦玉神奈川的话,5000万日元弄一个也不难,那就是不到300万人民币了。

日语中把题图中的这种“独栋小楼”叫“一户建”,很日本式。在东京土地面积一般就只有60平米左右(到了神户能有100平米),盖起来了全部建筑面积大约也就在100平米左右,除了能停一辆汽车的地方,一般没有能称得上“院子”的地方,和中国或者美国的“别墅”“豪宅”完全不同。当然那种真正的大豪宅也有,但基本上集中在高级住宅区,像东京的田园调布,神户边上的芦屋等地方。大城市市中心也算寸土寸金,非大富大贵人家住不起大豪宅。

题图中的房子,土地大概是90平米以下,建筑面积120平米左右,一楼厨房饭厅客厅卫生间,二楼三到四个房间。

下面是东京都品川区的新建一户建,土地64.48平米,建筑面积112平米,价格6945万日元(按今天的汇率大约相当408万人民币,再加上8%消费税,440万人民币左右吧):

而真正的豪宅是这样的:

选择一户建还是大楼看个人的口味和追求,如果追求自由的私有空间,“一户建”是一个选择,虽然稍微贵一些。但是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大楼是更好的选择。首先是贷款更容易,其次大楼住户多,更安全,有些事情有住民自治会出面交涉,不像“一户建”什么都要自己出面。楼房一般都是钢筋水泥结构,抗震强度也更好,而且因为墙体厚,保暖隔热性能好,光热费也节省。再有就是大楼因为居民多,附近基本上都会有超市什么的,生活方便。

至于为什么日本的大城市里还会有这么多“一户建”存在,没有给开发商全弄成高楼大厦的理由是因为日本的土地管理非常严格,而且开发商没有那么大的拆迁能力。

日本全国的土地都有台帐,产权,用途都有规定。如果是住宅用地,容积率也是定死了的,要改变非常困难,不是睡个午觉就能解决的。而且是完全私有制,永远归属自己所有,不愿意卖就没有人能强买,一般能搞拆迁的就只有国家大型公益项目,一般的开发商就只能和人磨嘴皮,有那功夫还不如另找块空地去。所以祖上留下来的地皮一般就永远在手里,后代有把大宅子拆了改楼房的,也有一块大宅子地皮改几块小宅子地皮的。但基本上不太有人去动把几块小宅子的地皮合起来改大楼的脑筋,因为太麻烦。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在日本即便是在大城市也有不少“独栋小楼”一户建的现象。


冰冷雨天


这个问题还真的是问对人了,好久不回答问题的我来回答一下吧,免得被精神日本人带跑偏了。其实这个事情是很无奈的,因为日本的地理状况决定,不以人的喜好为转移。我们首先要了解,日本岛的出现是地壳的压迫产生的褶皱,这个大大的皱纹在中原大陆旁边,为我们阻挡了太平洋的冲击和海风洋流等极端气候。请看地图,这狭长的保护链让我们的东部沿海少有台风海啸的气候,谁也没听说过山东海啸吧,但是作为背锅的日本岛就惨喽!什么海啸暴风暴雨数不清说不尽啊,最可怕的是三天五天一次的地震,谁让这片土地就是个褶子呢?!

所以这个说起来都是泪啊,谁不想盖混凝土的房子呢,问问现在的中国人谁愿意建木头房子呢?但是,日本没办法,必须建木头房子,因为石头房子不抗震,现在日本的技术可以达到一定的安全系数了,但是大级别的地震防不胜防,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安安稳稳的中国人是无法理解天天地震的日本人的,很多人觉得和式的屋子很简约,里面没有柜子,没有床,好漂亮哦。我还想说,这些人简直就是智障嘛!你以为日本人不想要柜子吗?地震砸死太多人了,亲!你以为他们不想睡床吗?睡床逃跑的时候怕撞到啊!屋子里面干干净净,直接睡地上,地震了一咕噜就跑,路上没有牵绊才是最好的。

所以,千万别再去说日本人多么多么讲究生活品质啊,讲究人权啊,都住独栋啊。那都是逼出来的,你去看看那些独栋是怎么建的,妥妥的木结构啊,面积都贼小,一层只有二十平,一个70平的小房子楞是盖了三层,去朋友家我都蒙圈了。但是人家有自己的解释,如果楼上是别人家,逃跑对人家不公平,所以他们宁可自己负担风险。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地产商来日本建个两层的洋楼,楼上是卖不出去的,人家怕地震了跑不掉!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去了日本发现很多奇葩独栋的原因。

这种畸形的水土养育了畸形的日本人,大家各顾各的,各过各的,互不干涉,互不帮忙,只求不互相打扰,不给对方添麻烦。说好听的叫自制,说难听的叫自私。

一方风水一方人,多灾多难的日本岛养育出了忧患意识强大的日本人,也让这些日本人内心更加脆弱,更加可怜可悲却又可恨。也许当他们入侵别国的时候,想的是:反正活不下去了,与其活得那么累,不如放开了拼一把,这种冒险精神有时候是好事,但是这种冒险精神加在其他民族身上就未必是好事了。


大同庄园



日本高楼少,最大的原因是日本全国都是地震带,频繁发生的地震,对日本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低层建筑抗震要求低,灾害损失少,所以能大行其道。



房产的居住性质在日本体现较好,老百姓囤房、炒房,或以房产作为资产保值的不多,所以有限的土地利用率高。中国则不一样,有钱人房产无数,占用了大量城市空间,所以城市除了向四周发展,还得向天空延伸。


此外,中国城市规划执行不到位,早期的自建房随意搭盖,无论消防、安全、采光、外观,都与日本自建房无法相比,号称城中村,舒适性或安全性都不达标,时间不长就得改造。


华哥杂谈


日本是个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一亿三千万。2016年,日本人口的密度为348.3人/平方公里,中国每平方公里不到146个人。 虽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接近中国的3倍,但是日本的楼房都是以几层的居多,这里的居民大多是住独幢房子,舒适度比中国的好多了。

许多朋友到日本来,会发现东京的房子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大,高楼大厦也没有我国一二线城市多,走进一般的住宅区,更是的是密密麻麻的几层小楼房,觉得这样的都会没有压迫感,其实很不错呢。

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面积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密度更是北京的几倍,自建的几层小楼房非常多,很多日本人住的都是独栋的小别墅。日本真的是这样吗?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为了尽量节约土地,应该是多建高楼大厦才对啊,他们还能住别墅?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1,据说东京一直到明治时代才允许盖三层楼,平房的历史源远流长;此外,东京在明治5年(1872年)发生大火后,制订了“银座炼瓦街计画”(银座规则),要求建筑的高度符合街道宽度,这从安全或景观角度来说都有道理,深植人心。

(东京车站)

所以,在2003年,森大厦等一批开发商公布了170米级别的大规模旧城再造方案,但迫于当地百姓强烈反对,最后盖成了地上12层、地下6层,高度66米左右的模样。由此,百年前诞生的“银座规则”再度得到遵守,东京的闹市区终未出现太过唐突的摩天楼。

2,东京住宅区的楼房有高度限制。日本有“日照权”的概念,就是盖房子不能妨碍别人享受阳光的权益。所以许多住宅区限制楼房不能高过10米。

(东京都内的独栋小楼)

3,日本土地私有制法律保障土地所有者权益。

日本土地私有制,一旦购入,有永久的所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想盖房子就盖房子,不受时间限制,只要符合当地住宅规划。日本很少有像中国那样大面积拆迁现象,因为要几百户住户都统一拆迁,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比如成田机场,到现在了机场内,都还有几家住户不走。

在东京,你可以经常看到路边一栋老平房拆了,又重新在原地盖新房子。笔者家周围,一年四季都有一栋2,3层一户建出售。

(东京都内正在建造的独栋小楼。2层楼,带车库。室内面积86平方米)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过高的建筑物在强烈地震当中不利于人员逃生,因此日本政府严格限制了建筑物高度,这是出于对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的考虑。

5,日本虽然也有能力建造耐地震、台风的千米级摩天楼的技术,但建筑业者普遍相信,只要超过500米,建筑物就需要大量混凝土维持强度,无法确保宽敞的内部空间,只能当作地标等象征,并不适合人栖息,所以并没有一股脑儿地去赶这样的热潮。

虽然在东京都内也可以买地盖楼,但东京都内土地价格比较昂贵,买一块地要付出大笔钱。很多在东京上班的人,都喜欢在东京郊区或邻近的县买一块地,盖房子。由于交通便利,也不耽误上班时间,而且房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建设,所以从东京开外郊外的电车沿线,都是密密麻麻的一户建。


逆风的鱼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高层住宅商品房是一个巨大的“坑”,真正的合理住宅应该是独栋小楼(不一定是别墅)。某些人以保护耕地为由,控制土地供应量来达到高价卖地目的。推行高层住宅商品房,从短期来讲,降低了购房者的舒适度,长远来讲,高层住宅会在几十年以后发生严重的价值折损。不管质量再好的房子,都是存在寿命周期,出问题就要进行修补,高层建筑翻修的成本很高。这种房子到寿命期或者出现质量问题,不但维修成本高,而且无法进行拆迁重建(因为住户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少,没有开发商会愿意征收这样的房子),房子的价值折损巨大,甚至一文不值。

且不说美国这种土地资源充足的国家,就是日本、欧洲国土面积不大,土地资源不充足的国家,私人住宅大部分都是以低层建筑甚至是独栋别墅为主,高层建筑一般只用于商业、办公。相对于高层住宅,低层建筑的舒适度更高,寿命更长,维修成本更低,保值功能更好,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住宅偏低层化、独栋化的原因,跟人口密度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毕竟建房子用的土地占国土面积才多大一点比例呀!


大漠孤舟


日本独栋小楼多,是因为日本有自建房。

日本是一个国土私有化的国家,拥有一块地就可以自己建房子了。

原来的房子房龄太长,设计落后,所用材料落后,家里人口增长,原来的房子不够住了……这些缺点都可以成为主人重建的理由。

那么日本人可以随处建房子,城市规划会不会很乱呢。

一张图告诉你,不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城市规划很齐整。

在日本,自建房不需要统一建设,自己建自己的就好了,但是会有一些关于高度方面的限制,但是每块土地所有者都会尽可能的让自己土地上的建筑做到最好。

日本人的自建房水平很高,全部是用机械建房技术,效率高,质量也很好。

这是一家自建房工地,可以看到,建筑工人很少,预制墙体运到现场后直接组装便可以。

一栋这么高的建筑,只需要几个工人便可以完成了。

东京寸土寸金,能在市中心地段拥有独栋小楼的,那真是有钱人了,这部日剧中的欧巴桑说的话,还真是东京房价的真实写照了。


可可西儿伶俐坊


(1)日本属于土地私有制国家。这是日本宪法规定的。土地不是国家的而是是日本公民的,日本人一旦买了土地就是永久归属所有者的,所以大部分日本公民买来的土地想怎么建就建,反正他们只要感觉到舒服就好,说实话还真的有点羡慕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呢。


(2)房子设计的合理利用。在日本很多地方你会发现并不会像香港那么拥挤。曾经听别人说过:“日本城市的地下几乎已被掏空了,有的地下还有好几层,民众只需要在地铁、地下商场、各个楼宇间穿梭,就能完成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衣食住行。”相比很多国家的拥挤设计,日本人能够细致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这点我觉得日本人很有智慧呀。

(3)跟地震频发有关。独栋小楼比高栋楼房更安全一些,日本居住条件很舒适,日本人都喜欢自己喜欢种些花养养草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市中心买地,因为在日本城乡差距并不是很大。

(4)日本农村有特色。日本农村给人感觉明显跟大城市不同,丝毫没有压抑感。据说日本农村是全亚洲最干净的,虽然日本人生活水平很高,在农村,只要家庭条件过得去,房子都会建得像小别墅似的,可能不一定有多豪华,但总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