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仅拿3000元一月的工资,该怎么办?

用户4417839663038


“民工父母”、“毕业后的大学生”、“3000元工资”这三者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一个家庭心酸的故事。在中国,父母在一线城市,一个中等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到小学前,大概需要60—75万的费用。那么作为一个民工家庭,父母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月薪仅拿3000元,我们该如何看?



一、教育背景的影响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虽然民工家庭出身,但作为父母,正常情况下会为孩子的教育花费时间和精力。教育资源不均这是客观的现实环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能接受一流的教育,从小培养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就不同。养孩子教育难。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如果父母只是为孩子出学费,教育角色缺失,也会影响孩子成长。再说,孩子上大学后,是否有认真学习专业课、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影响毕业找工作的因素。



二、现实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手月薪3000,在城市里很正常。但是这若公司能有好的发展平台,有看得见的升职空间,起薪低点没什么。月薪3000或许只是暂时的,后期靠个人奋斗,提升个人工作能力,随着职位提升,工资自然会上涨。



综上,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月薪仅3000需辩证看待。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3000元的工资很正常

大学刚毕业,3000的工资确实很正常,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还真拿不到这么多呢,甚至有些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工资确实需要家长朋友们正确看待;大学生在大学生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暂且不说这些理论对实际工作相不相符吧,能够顺利用上这些知识还得与实践相结合吧。此时,大学生和家长们要有合理的心态,大学生在刚毕业后的一年时间内,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流程或者业务。如果是中途换了工作换了行业,还是得从0开始学习。

起点虽低,但潜力巨大

3000元的起点确实很低,但大学生刚毕业普遍也就这水平了。大家也不要将这3000块与农民工工资比较了,因为没有可比性,也没有意义。3000元是起点,但是潜力非常巨大,大学生之所以是大学生,就是因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只要坚持学习,相信工资增长速度远超农民工。大家老是说农民工工资比大学生工资高,那为什么很少有大学生去当农民工呢?归根结底谁会真着眼于农民工的高工资呢,不都是从长期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待工资起点的嘛。试想一下,工作一年或者三年,哪个大学生还会一如继往的拿着固定工资3000块,哪个人的工资不是增长噌噌噌的。

建议不要给大学生贴标签吧,没有谁是随随便便高工资的,作为家长至少需要有点耐心,留点时间给他去成长。我是学霸数学,欢迎关注!


学霸数学


首先,我是今年毕业的学生。

其次,我学习的是工程类的专业。

最后,我来到了工地,也就是项目施工工作。

最重要的是,工资也不高,实习期3000块钱。

emmmm,我也不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姐姐在某某大学当老师,哥哥在某某单位混到科长,哥哥在某某设计院一年拿十几万分红。比来比去,总是拿着他们的例子来说教我,一会说当个老师怎么样,一会说你那时候怎么不去学医呢,一会又说为啥不去考公务员。反正就是吐槽我的专业,拐带我自己也吐槽我自己的专业了。

再来说说我学校吧,高三那年,怎么说,努力过,奋斗过,可能是智商不如人家,到最后就考了一个本地的二本,算上我大爷家的哥哥,我们家也有两个大学生了。专业就这样了,上课,下课,吃饭,睡觉,打豆豆。混混沌沌过了三年,本来想崛起考研究生,结果被数学杀的一败涂地,研究生愿望也就破灭了。颓废了半个学期,马马虎虎把毕设做完,答辩。就去找工作了。

找工作,当然是先找对口专业的了,刚好校招也有不少公司缺人,特别是建筑行业的,缺口很大,因为在我签了工作在学校等着毕业的时候还有公司给我打电话问我,那时候打印了好多简历,看到合适的就投出去。也没多少经验,比较了几家觉得工资和发展还比较好,就来了现在的公司。

工资嘛,实习期三千五,扣去五险一金就还有3000,刚好复合题主说的,毕业三千元。来这里干了一个月了,公司的待遇还是挺好的,也是个中国五百强的企业,我呆的部门,一建就有五六个,二建也有好多。工资一个月也都是1w+还有年终分红。

总之来说,就是工作经验和考证。什么一建二建,消防师,预算啥的。只有是有证有经验,能干活,公司就会给钱。不能来了啥也不会,也没有证书,就给你一个月一万块吧,不可能的。公司是你带给他效益,他才能支付你薪水。

我觉得3000块钱工资往上涨还要走很长的路,过了实习期应该就能拿到手3500-3800左右了,因为有绩效。

总得来说公司挺好,特别是培养人才这一块,因为我听好多老人说,公司培养的人出去工作都顶呱呱,工资也拿很多。

唯一不爽的是,加班没有加班费。emmmm,难过。

发几张工程项目的图吧






南柯无梦


这种问题确实存在。在我们很多农民的眼里,学习好的孩子要,倾尽全家之力进行培养,希望他能够鲤跃龙门,乘风化龙,带动整个家庭甚至家族,脱贫致富,光宗耀祖。

其实现实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了。很多孩子毕业之后,月薪只有两三千元,自己都养活不了。而且尤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几乎是固定的,虽然有增长,但是必须要熬资历,可以说30岁一眼就可以望到60岁的生活。

现在各地房价高企,几千元的工资无法负担起房价,无法负担起婚姻、孩子。有句话叫做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这倒好,毕业之后指望光宗耀祖呢,反而毕业后没有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条件,要绝户了。难免做父母的要着急。

出现这种情况,深究原因也没有意义。如何解决?其实也很难办。

主要应该还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是在单位积蓄一部分经验,自己创业,获得暴富机会,还是老老实实的锻炼职业技能,以后不停的发展提高工资。



现在实际上农村收入也不错,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开展特色农业或者种植蔬菜,每年都可以收入10万以上。记得去过山东寿光,是2013年前后,当时一个大棚每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到7万元。但是,起早贪黑,非常劳累。

其实大学生的学并不是白上的,上大学是一个人生的投资,无论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通过学习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无论干什么,肯定会比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要强。而且大家都知道,学历越高,就业面就越广。

现在孩子毕业后,每月拿3000元也不少了,不少人现在还拿着2000元的工资呢。这是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果,是针对所有孩子。

所以,这种情况急是急不来的,还是让孩子知道压力,知道努力才是关键。


暖心人社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个流程,一共要学十六年,教育费用对一般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孩子在付出,家长也在付出,究竟收获和付出是不是等价的呢?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仿佛学校里学的东西并不是很实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包括现在的招聘单位,一般在应聘条件上都要加一条,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表示持怀疑态度。并且现在很多管理岗位的人员,甚至是高管级别的,学历不一定都是很高,社会看重的更是一个人的能力。学校教育看的是分数,但不一定成绩好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就强。当然也不是说学历就一点儿用都没有,像报考教师或公务员等等职位,一般都有学历要求,还有评职称等等。


崔大乘


呃……一股酸味,典型的“读书无用论”。

先说观点:读书无用论,即本题想表达的核心——“父母倾尽积蓄只换来大学生子女的月薪三千”,是一种非常短视、片面的视角。他只看到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人,所获得的回报和他曾经的付出不对等、不匹配,然后就下结论了:看来读书没用啊,学历高也没用啊。

人生本就复杂,用单一静止的视角,去观察复杂多变的人生,本来就是很荒谬可笑的。同样的高等教育,同样的穷苦出身,有的人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改命机会,而有的人却会白白浪费。读书有没有用,肯定有用;但读书能不能换来真金白银,能不能改变命运,这里面就会有个体差异了。

大概率上讲,只要你拿到了大学文凭,至少你在城市里,绝大部分私企、公司的门都会为你敞开,只要你在正规公司上班,你会享受正常的劳动合同、良好的办公环境、低风险劳动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险;如果你没有,那连简历初筛的这道坎都过不了。但为了活下去,可能你会被迫接受不固定的兼职工作、更高的人身风险、更高的劳动强度、也很可能没有任何社保。很多人觉得月薪三千太少了,我就想问那多少算多啊?刚毕业还想要多少啊?

哦,你可以说,我不稀罕去什么写字楼里的公司,我早早出来打工,用别人上大学的四年时间打工,就赚不到钱了吗?就一定比读完大学再出来打工赚钱少吗?说这话的人可以自己去查查,

每个学历段能够匹配的最好的工作都是什么。

又有人会说,我不给任何人打工,我早早开始创业不行吗?我隔壁邻居二大爷的三侄子,初中没念完就去闯世界了,人现在是大老板开奔驰了。好,那你去看看这世界上有几个二大爷的三侄子。

读书无用论的鼓吹者,平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充分利用幸存者偏差给不爱读书的自己找借口。

还有,很多人未免把创业这件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有一次接受专访,说自己刚创业的时候,给自己学校贴小广告,爬遍了大学附近所有的电线杆子。

“如果你觉得不读书,直接去创业很容易的话,那先去爬10根电线杆子试试看咯。”

如果你接触的样本足够多,你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现在的社会,低文凭者获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大多是拼了命换来的。而通过读书的渠道获得高等学历,是所有努力中最不血腥的;同时也很可能是一个普通人,这辈子能够撬动的最大的杠杆。

只是,有些人吃不了读书的苦,但是也要活下去,也想活得好,那么就得吃其他种类的苦。

而其他种类的生活之苦,往往比读书之苦,要苦得多,苦得久,苦的人越发心灰意冷。


最后针对这个问题,贴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

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 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 my very bones and flesh.

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


吉姆妮成长日记


眼光应该放长远一点。

虽然刚刚毕业的时候是可能只拿3000的工资,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肯钻研,把事情做得漂亮,晋升的空间是很大的。

而且那些为孩子的教育奔波劳累了一声的万千父母们,也应该为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感到高兴才对。

至少孩子不用重蹈自己的辛苦路,能在空调底下干活吧。

我父母虽然不是农民工,但也在工厂里呆了十多年,他们供我上学,也是花了所有积蓄。

到现在,连一个可供落脚的住处都没有。

幸好,我已经能为家里减轻负担了,深知父母当初供我读书的辛苦,平常一发工资,我就会存起来,给家里补贴家用。

刚开始确实工资很低呀,在深圳这个大城市。

到如今,毕业三年,前段时间,终于小小的晋升了一次,工资也有了小小的涨幅 。

这一切都让我相信,我父母当初一辈子的努力是值得的,读完大学,于我自身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呢,我希望那些和我境遇差不多的年轻人,好好努力,别人因为家境好,可以挥霍,咱就不行啦!

加油加油,把工作做好,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你觉得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哦!


Mindy与桥上彩虹


农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仅拿3000元一月的工资,该怎么办?

作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我认为还是不错的。刚刚踏入社会,底薪从3000元起步,以后加上自己的努力,薪水还有很大的涨幅空间,毕竟刚刚参加工作,一些经验和技术等方面还是存在差距的。

供养一个大学生对于农民工来说,的确不易

作为一名农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一点建行渐远深有体会。暂不说在幼儿时期和初中前的那些费用,单是高中时期的花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等到孩子考上大学,家长们心里的那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可是面对孩子大学期间的费用,大多农民工家庭都是倾其所有。

说农民工用尽所有积蓄供养大学生,这一点不为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主要靠种田和打工的收入来供养孩子上学,除去农药化肥种子机械等各种费用,加上农闲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剩个30000元左右就很是不错了。这个数目,恰巧是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要花销的费用。如此算来,根本就攒不下钱。

有媒体算过这样一笔账,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即使这样,作为家长的农民工还必须省吃俭用,努力使自己不生病,否则,便要拉下饥荒。所以,这“病”在孩子念书期间是生不起的!

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共存的矛盾现象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与一些企业单位缺人形成一种对比。并不是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而是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总想找一个舒适的、赚钱多的工作,导致一些普通的工作看不上眼。

而一些企业,面临用工荒。每每看到一些人才市场里,招工的企业很多,咨询的大学生不少,真正有意向的却不多。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开出3000元的底薪,也不算是很低了,但报名者还是寥寥无几。

能够找一个单位,安心地从头做起,每月拿3000元的薪金,这算是比较务实的孩子。做什么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当熟悉了工作以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并在工作期间尽快成长起来,这才是每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所应该考虑的。相信,通过你自己的不断努力,你会给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利润,这样,你的薪金待遇自然就会越涨越多。你说,是这样吧?


建行渐远


这个问题提的很现实,在我老家的小山村里,因为供孩子上大学读书而欠一身债的家庭还真有,但是这样的情况如今并不普遍了。至于毕业后孩子仅拿三千块月工资,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很多人只看到眼前,而看不到今后。

就拿我老家那个事例来讲,孩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里工作,工资也就三千多,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了,后来也正常恋爱买房娶妻生子了。有一次小伙子出差到我所在城市,我们相约见了一面,聊叙中我问他,你读了一回大学,再次回到老家县城,感觉失落吗?小伙子说,在我看来已经非常知足了,老家物价低,离父母家近,既可以照顾他们,有些蔬菜和肉蛋等家里都自产。

上面这个事例,放在普通的县城里,可能月薪三千会日子过得去。但是如果放在物价并不低的三线以上城市,可真就吃力了。但是这又能否定读大学的意义吗?显然不能,因为农村的孩子能从农村突围而出,受过高等教育,本身比例很小。但凡融入城市生活后,都会用农村人的吃苦精神去面对工作,用务实的精神去处理人际关系。只要踏实肯定,人品不错的年轻人,往往事业发展上面后劲十足。

所以说,对于农村子弟上大学,我们都应该积极看待,老农民不怕穷,不怕苦,他们为能供出一个大学生而自豪。


韩国成老师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相信对于农村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农村一个普通家庭能够供养一个大学生出来是多么不容易,如今大学生出来后低工资也是确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上大家热议的问题,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观点。

如今大学生工资低是事实

随着我国高考不断的扩张进行,截止2018年全国毕业大学生已经达到795万人,基本相当于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特大城市是500-1000万的标准)。不可否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大学生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原因就是好的工作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多。这个每年参加的高考人数在不断上升就可以看出来,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的薪资待遇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也是件困难的事情。

那么供养一个大学生值得吗?

相信跟很多题主一样,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辛辛苦苦供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还没有现在去工地做零工挣钱多,那么到底值得吗?个人觉得是值得的,下面就以实际例子来说明。

第一、大学教育是一个很多人都值得去经历的一个阶段,主要是这个环境。不说在大学能够真正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个人觉得大学里面真正让人有进步其实是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因为只有大学才有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一个学生能够真正肆意的成长,这个环境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知识还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虽然说如今大学生已经不稀罕人了,但是不得不说知识还是最佳改变命运的途径,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子孙跟自己一样,出门看不懂公交站牌,不会网上购票或者购物的话,那么就给子女一个机会吧。

第三、随着城镇化发展,大城市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城市的落户和其他政策都是跟学历之间挂钩的,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很多热门二线城市已经开展了人才争夺,但是对于学历还是有要求的,一线城市对于本科以上学历不仅仅有购房优惠更有补贴政策,前提就是学历达标。

那么该怎么做?

农民群体作为我国弱势群体之一,个人觉得压力确实挺大的,供养大学生毕业后紧接着就是房子和结婚的事情。可以说对于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基本负担是很大的,个人觉得如果自己的子女确实是有上大学机会的话,还是尽量满足的好,个人觉得可以这样做。

第一、大学都有助学贷款,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话,是可以办理助学贷款的(一般是毕业两年内还清)。这样大学四年就可以只负责子女的生活费,等经济条件好了或者等孩子毕业了参加工作有了再还款,可以减轻绝大多数家庭的压力。

第二、大学具有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我相信真正家庭困难珍惜大学机会的孩子是愿意去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兼职的。这样其实也可以另外为家庭减少负担的。而且现在大学兼职也很多,主要是看学生愿不愿意去做。

综上,其实大学期间的学费和花费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高,人吓人吓死人就是这么回事。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我想想的那么难,要做了才知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创不易记得点赞转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