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座以品質成就地位的城市

特約評論員 龍建剛

佛山是一座被關注和追問的城市。

在剛剛落幕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8夏季高峰會上,“佛山樣本”成為大會的中心議題,引發全國關注。

佛山在東方亮,在西方也亮。包括《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在內的西方主流媒體都說:佛山是中國改革研究樣本。中外學者有一個共識:懂佛山就懂中國。

環顧中國,佛山經濟實力在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位居第15位,按照世界銀行的高收入標準,佛山早已邁入全球高收入城市行列。對標世界,2017年佛山的經濟總量相當於1700億美元,相當於科威特、匈牙利;人均GDP2萬美元,比肩歐洲中等發達國家葡萄牙、捷克和希臘。

從學界到政界、從中國到外國,人們關注佛山的最大理由在於:佛山不是特區、不是省會城市、不是計劃單列市、不是港口城市,為何成了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偉大始於製造。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佛山之所以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強大的製造業居功至偉。在去年推出的“中國工業百強區”排行榜上,佛山五區全部上榜,在全國城市中獨一無二,其中順德、南海高居全國第三、第五位。

城市面積不大的佛山有很多世界之最:陶瓷產量世界第一、電風扇產量世界第一、微波爐產量世界第一、冰箱產量世界第一、空調產量世界第一、鋁型材產量世界第一、消毒碗櫃產量世界第一、熱水器產量世界第一、醬油產量世界第一……

民間流行的三句話道出了佛山製造的江湖地位:有家就有佛山家電、有建築工地就有佛山建材、有廚房就有佛山醬油。

佛山製造走到今天,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巨大和貿易全球化,但市場所以選擇佛山,不是佛山製造門類多、產量大,而是佛山製造的歷史一直有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對品質的追求。如果不是這樣,人們憑什麼買“佛山製造”?

品質成就命運,這是佛山的城市密碼。

《西遊記》裡有一個精彩的細節:孫悟空鑽進牛魔王的肚子裡大喊:“我拿廣鍋把你這妖怪煮成雜碎!”這個能把妖怪煮成雜碎的“廣鍋”就是地地道道的佛山製造。

知道“廣鍋”厲害的不是孫大聖,而是吳承恩。這位明朝作家是江蘇淮安人,能把“廣鍋”寫進小說,那是因為生活在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吳承恩,無數次看到滿載廣鍋的貨船源源北上的盛況,那時的佛山鐵鍋是品質最高的中國製造之一。

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一冊清代佛山鑄造鐵鍋的組畫,分別以十個場景呈現出佛山鐵鍋的製作工序。英國人把這組畫珍藏在大英博物館裡,不是出於作品的藝術性,而是因為那時的佛山鐵鍋是一個世界性品牌。

佛山之冶遍天下。高品質的佛山鐵鍋讓全國各地趨之如騖,也讓眾多海外客商紛至沓來買買買。鄭和下西洋把佛山鐵鍋帶到了東南亞,出國謀生的華僑把廣鍋帶到了歐美國家。那時的日本人對佛山鐵鍋的追捧,超過今天中國人對日本馬桶的迷信。佛山鐵鍋供不應求,雍正九年,朝廷頒佈“限購令”——鐵鍋禁止出洋。

必須追問的是:一個不產鐵的佛山何以成為中國的鑄造中心,生產出天下聞名的“廣鍋”?

應該銘記石灣升起的那一把火。佛山製造蜚聲天下的品質是從南風古灶熊熊的火光中啟程的。

“石灣陶,景德瓷”構成了中國陶瓷的精髓,這個格局至今還沒有打破,或者說這樣的歷史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石灣瓦,甲天下”,陶瓷是佛山製造品質被認可和接納的第一個標誌;“南國陶都”是佛山獲得的第一個全國性城市榮譽。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石灣陶瓷,佛山的知名度、美譽度的打造需要付出多少的時光?

歷史有窯冶一體之說,大凡窯火旺盛的地方,鑄造業也會發達。南風古灶的“窯變”,不僅燒出了佛山陶瓷的驚豔和傳奇,也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特性。

石灣窯是民窯而不是官窯,石灣陶瓷以民間日用品為主,它的市場定位是滿足一般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今天的佛山之所以呈現以民營經濟為主、以實體經濟為主、以家居產業為主的城市經濟結構,源頭就在這裡,“模具”就在石灣。

“汾江船滿客匆匆,若個西來若個東。”這是一幅怎樣的佛山“清明上河圖”?作為明清時期最主要的民生日用品生產基地,佛山輸出的精美廣貨極大地滿足國內及海外的多樣性產品需求,吸引了十八省商人和四海來謀生的手工業者,“走廣”成為時尚和潮流。

史書記載:1830年,佛山鎮的人口接近60萬,商賈雲集、百業競秀、百貨充盈。那時的佛山,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伯明翰”。

學者有更大的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楊義說:佛山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軍事重鎮,它的崛起打破了“郡縣城市”的舊模式,開啟了中國傳統工商城市發展的新路徑。它以“工商城市”的模式,豐富了中國城市學的內涵。

從漢代的洛陽到唐代的長安;從北宋的開封到南宋的杭州,中國長期由單一中心城市一統天下。明清時期,隨著一批工商業城鎮的崛起,這個的格局被徹底打破。

著名嶺南歷史文化學者羅一星認為,從公元1600年到1900年整整三百年間,佛山同時扮演了三個著名的中心城市角色:一是以手工製造業發達與漢口、景德、朱仙並稱“天下四大鎮”;二是以商業和物流業的鼎盛與蘇州、漢口、京師共享“天下四大聚”的美譽;三是和廣州錯位發展,形成以手工製造業為支柱的嶺南中心城市,世人謂之“廣佛”。

品質決定地位。佛山就是一個鐵證。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曾經與佛山一起扮演“四大名鎮”“四大聚”的城市後來都不同程度地蛻變了,河南的朱仙鎮甚至被雨打風吹去。唯有佛山初心不改、秉性不變。

明清時期的佛山以冶鐵、陶瓷、紡織、中醫藥四大行業為主幹,發展出300多個上下游關聯產業,4000多個手工作坊。這樣的集聚,讓佛山成為享譽全國、聞名海外的製造業名鎮。改革開放之後,佛山很快形成了備受全國矚目的“一鎮一品”專業鎮現象。北滘家電、陳村花卉、樂從傢俱、鹽步內衣、張槎針織、南莊陶瓷、大瀝鋁型材……在佛山大地上,41個專業鎮熠熠生輝,構成了光芒耀眼的佛山經濟版圖。佛山專業鎮的數量和影響可謂獨步全國、聲名遠揚。

今天的佛山是全球聞名遐邇的製造業基地,在家電、傢俱、建材等行業,擁有一大批全國和全球知名品牌,多達十幾類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和世界產量第一。佛山製造的威名,既是數量的奇蹟,也是質量的勝利。如果不是這樣,聯塑集團生產的塑料管材憑什麼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全球440米以上十大超高建築中,憑什麼有5棟玻璃幕牆選用堅美鋁型材?笑傲全球的意大利陶瓷企業為什麼願意為佛山的蒙娜麗莎貼牌?

有比較就有發現。

在全國經濟前20強城市中,經濟總量位居第16位、工業規模位居第六位的佛山有兩個第一:製造業比重最高、民營經濟貢獻率最大。這是佛山的特色,也是佛山最堅挺的脊樑。

縱向比較,改革開放四十年,佛山的經濟總量天翻地覆,成就巨大。橫向比較,佛山也讓人蕩氣迴腸。

上海是中國經濟第一城,是國家重點打造的國際航運中心、金融中心,但讓佛山人驚喜的是:“魔都”上海與“草根佛山”的距離不是拉大、而是在縮小。

1978年的佛山,GDP僅有13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同期上海的4.8%,也就是說要20個佛山才能頂得上一個上海。走過40年,佛山經濟總量逼近萬億大關,是當今上海的32%。也就是說,佛山在四十年時間裡,把自己和上海的距離縮短了6.6倍。

這是何等壯麗的征程!

推動佛山一路浩蕩、一路輝煌的神奇力量究竟來自哪裡?

忠義鄉是佛山的舊名。這裡的沃野良田本來應該成為佛山最動情的集體記憶,但奇怪的是,乾隆年間成書的《佛山忠義鄉志》卻這樣記載:“鄉人多富饒,但其人率無田業”。那時候佛山的民間資本都投到哪裡去了呢?

歷史學者考證發現,佛山人通過手工業致富後,更願意把利潤投入到資本積累和擴大化再生產上,沒有發現一例把全部資本轉買田地的案例。這就說明,早在幾百年前的農耕時代,佛山人就確立了一個認知——做工好過種田,這樣的理念深刻地影響和支配著佛山人的行為選擇。

佛山人知道,要靠手工業吃飯,手上的活不好,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征戰江湖,質量是最好的武器。對品質的崇尚浸透在佛山人的骨頭和血液裡。當今佛山企業家圈子裡,談論最多的是誰家的技術更好,誰家出的活更漂亮。品質不好的企業家一定會被同行笑話。

紮根實業、紮根本土、不熟不做,這是佛山企業家代代傳承的“釘子精神”。佛山人對製造業、對實體經濟的鐘愛與堅守穿越千百年。佛山經濟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脫實向虛”,就在於佛山企業家群體任何時候都沒有動搖“實業為本”的信念,即便日子過得再苦,他們也咬緊牙關,堅守制造業,心甘情願賺慢錢、辛苦錢……

有人說: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10年比的是經濟,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

所謂文化,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其它。

堅野、識做、搞掂是順德人的“可怕”;敢為人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這是佛山的城市性格。這樣的工匠精神是佛山最寶貴的精神資源,也是佛山最強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氣場。它時刻在塑造佛山的作為和走向。

兩百年前,佛山改寫了中國的城市格局;一百年前,佛山湧現了陳啟沅、簡氏兄弟、衛省軒、薛廣森等一批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先驅;改革開放之後,佛山又誕生了何享健、楊國強、梁慶德、鍾信才、龐康等一個個在全國聞名遐邇的產業鉅子。

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氛圍,既是佛山的底氣,也是佛山的自信。這是一座為傳統驕傲的城市,儘管這座城市的主政者來來去去,但佛山歷屆黨委、政府的聲音始終如一:

——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技術,傳統產業完全可以通過轉型升級獲得新生;

——有市場需求,適合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的產品是不會過時的,決不能輕易簡單地將傳統產業丟棄;

——既要引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非常注重傳統產業就地轉型升級。

企業和政府形成共振,讓佛山的腳步鏗鏘有力。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將成為佔有市場最有效的武器,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這是世界著名質量管理專家約瑟夫·朱蘭的斷言。

打造“中國製造業最高品質”。這是佛山最新的城市宣告。

從南國陶都、南國絲都、廣東銀行到家電王國、品牌之都,佛山的歷史就是一條驚心動魄的品質之旅。

在解決“有沒有”之後,中國製造面臨“好不好”的挑戰和難題。大國崛起,民族復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製造品質的飛躍和涅槃。打造“中國製造業最高品質”,也就意味著佛山將挺在前列,為中國製造業攻堅克難、打開一條通道。

這又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會比以往的品質之旅更為艱難。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時間已經開始,有為就會有位。佛山,希望你像過去那樣搞定!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知名時事評論員)

監 制:胡智勇

策 劃:何又華 林煥輝

採寫統籌:鄭佳欣 葉潔純

版式統籌:莫 迪

出 品:南方日報珠三角新聞部

佛山市工商聯 佛山市總商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