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言而无信,李建成居心叵测,只有李世民是白月光?

唐高祖李渊是一个非常注重长幼次序的人,长子李建成被册封为皇太子,就是他的皇位继承人,次子秦王李世民虽然有尚书令、司徒、天策上将等高官显爵,但事实上与皇位无缘。

在唐高祖看来,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名分已定,兄弟之间应该是不存在争议的,可李建成和李世民却明里暗里都在斗争。

唐高祖言而无信,李建成居心叵测,只有李世民是白月光?

秦王李世民征战多年,手下不少精兵强将,皇太子李建成也暗自加强东宫的守备力量,庆州都督杨文干就是他的有力外援。

杨文干之前曾担任皇太子李建成的宿卫,与李建成有旧交,经常私下招募壮士送往东宫。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唐高祖前往仁智宫避暑,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等人随驾,皇太子李建成则留守长安。

唐高祖一行离开长安后,皇太子李建成命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等人,运送一批盔甲到庆州。

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等人路过豳州时,向唐高祖告发皇太子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很可能有异动。

与此同时,宁州人杜风举也前往仁智宫,向唐高祖汇报了这一情形。

唐高祖很气愤,以别的事情为由下诏,要求皇太子李建成前往仁智宫,李建成因害怕不敢去。

唐高祖言而无信,李建成居心叵测,只有李世民是白月光?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皇太子李建成占据长安,发兵起事,李建成没有表态。

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劝皇太子李建成亲自到唐高祖那里负荆请罪,李建成最终决定前往仁智宫。

路上,皇太子李建成将东宫属官留在毛鸿宾堡,只带领十多人骑马去见唐高祖,伏地叩头承认罪责,还把身子用力撞了出去,几乎晕死过去。

唐高祖余怒未消,命殿中监陈福看管皇太子李建成,只给他麦饭充饥,还派遣化政郡公、司农卿宇文颖赶去庆州传召杨文干。

化政郡公宇文颖来到庆州后,把情况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立即起兵造反。

唐高祖听说后,派郇国公、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上仪同、灵州都督杨师道前去平叛。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唐高祖传召秦王李世民商量此事,李世民说道:“文干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

李世民认为,杨文干造反是自寻死路,要么手下直接杀了他,要么就派一名大将去讨伐他,唐高祖摇摇头:“不然。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他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唐高祖认为,杨文干与皇太子李建成有牵连,最好秦王李世民亲自去讨伐,凯旋后将换皇太子,李建成会被封为蜀王,这样也方便李世民处置。

唐高祖言而无信,李建成居心叵测,只有李世民是白月光?

秦王李世民很快整军出发,唐高祖则连夜离开仁智宫,遇到东宫属官后把他们围了起来,第二天才返回仁智宫。

齐王李元吉和嫔妃们轮番为皇太子李建成求情,平原县公、天策府司马、检校吏部尚书封德彝也设法为李建成开脱。

唐高祖冷静下来后,改变了主意,让皇太子李建成回到了长安。

唐高祖认为,这件事主要是因为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兄弟不和,他将罪责推到了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兵曹参军杜淹等人身上,将他们全部处以流放。

杨文干攻陷宁州后,将官吏和老百姓全部赶走,占据了百家堡。秦王李世民领兵到达宁州后,叛军内部生变,杨文干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秦王李世民还捉拿了化政郡公宇文颖,并将他杀掉。

至此,庆州事件宣告结束,结果是这样的:皇太子李建成没有受到处罚,谋反的庆州都督杨文干被杀,秦王李世民不仅没有如愿得到唐高祖应允的皇太子之位,自己的手下天策兵曹参军杜淹还遭到流放。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结果什么感受?悦史君的感觉是:唐高祖昏庸,李建成阴险,李世民太无奈。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李世民因玄武门之变多次篡改史实,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但在《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里,这件事就有矛盾的地方,一种说法是化政郡公宇文颖与齐王李元吉交好,是宇文颖挑唆杨文干起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悦史君上文所写的经过。这显然是有出入的。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集贤院学士刘餗在《隋唐嘉话》中写有“人妄告东宫”之句,很清楚,就是有人诬告李建成。

悦史君认为,从这件事的后果不难得出结论,诬告李建成的人,就是李世民及其手下,而唐高祖在得知真相后,才做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