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一、

公元201年,河南。

刚刚成为基层公务猿的司马懿,收到了一封从许昌发来的offer,曹操请他去做办公室秘书。

想娘家人了,舅舅来了;想当大官了,曹操来了。

按照一般的道理,司马懿应该赶紧收拾行李,立马滚去上班呀。可他看了一眼,毫不犹豫的把offer扔到垃圾桶里。

只因为提拔他当公务猿的,是兖州人魏种。

如果就这么去许昌上班,那可就绑到兖州派的战车上了。“哼,苟延残喘的派系而已,也配搭上小爷的前途?”

7年后,另一封offer落到司马懿手中,旁边写着一句警告:“再不来,去查你家水表。”

哎哎,曹老板有话好好说,我去还不行吗?

除了有曹操的警告,更重要的是,这次的举荐人是颍川人荀彧。

颍川人,这可是行走的金字招牌。因为在整个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荀彧、荀攸、郭嘉、陈群等牛人,都是颍川人。

司马懿的一切隐忍,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一个高起点、硬靠山。

31岁的司马懿,背着行李坐着驴车来到曹操办公室,正式开始职业生涯。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二、

众所周知:身在职场混,最重要的是跟对人。

在曹操身边写材料、送文件之余,司马懿的主要工作是陪曹丕读书。

有了这份战友情谊,到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时候,司马懿也没别的选择,只能在曹丕小伙伴的道路上,策马狂奔。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运气真好。

公元219年,在积累了11年的工龄后,他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正处级。

说实话,这个职位不高。

同时期参加工作的诸葛亮,马上就成为蜀国丞相;比他大3岁的周瑜,早已经走入历史名垂不朽。

这么看,司马懿实在是个大Loser。

但是司马懿不急,

他知道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有多么深厚的积累,就会有多么有力的起飞。

机会说来就来。

第二年,曹老板无奈的领了盒饭,在微波炉里加热后,蹲在墙角边吃的津津有味,曹丕带着小伙伴司马懿闪亮出场。

不是比升官速度吗?好啊,一不小心司马懿快的上天了。

仅仅五年时间,一个正处级秘书,就成了魏国的“录尚书事”,换句话说,也可以叫“总理。”

啧啧啧,厉害。

升官这么快,除了司马懿本身能力很强、曹丕很信任以外,颍川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助推器。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三、

在汉末三国的时候,颍川人有多牛?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东汉桓、灵年间,太监和外戚轮流执政,搞得读书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搞事情。

皇帝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逼宫,所以就和外戚、太监联手打压,这就是东汉有名的“党锢之祸。”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指的也是这件事情。

而在这件大新闻中,李膺、荀昱、杜密、贾彪等领袖,都是颍川人,从此以后,颍川人就奠定了士族门阀中的地位。

如果还不清楚的话,看看近代的湖南就明白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后,颍川人又搭上了曹操的快车。

荀彧是曹营第一文臣,后勤、种田、收税、商业都归他管。其他的还有荀攸、郭嘉、钟繇、陈群,都抱团在曹操手下混。

所以在曹营,颍川人在文官领域有极大的话语权。

司马懿能搭上了这条线,想不升官都难,他又怎么会在乎兖州人的拉拢。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四、

那么颍川人就没有对手了吗?

有的。

而且这个对手十分强大,就是曹氏亲贵和寒门武将的联盟。

在曹操起兵之初,给予他最大支持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到后来又培养出曹真、曹休、夏侯懋。

当然仅仅依靠自家人是不够的,还要吸收没有出路的寒门子弟,于是张辽、徐晃、典韦、许褚都来了。

他们与颍川人针锋相对的是:长期掌握军队系统,其他人一概插不上手。

好了,棋盘上摆满了黑白分明的棋子,谁都想吃掉对方,彻底霸占全部的资源,官职、权利、财富,还有话语权,可几十年来谁都奈何不了谁。

直到熬死了三代帝王后,双方的领袖分别换成了司马懿和曹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五、

公元239年曹睿病逝,留下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在政治上,排名的先后肯定代表着权力地位的大小,所以你看,曹爽是排名第一的辅政大臣。

在取得权力地位后,曹爽大力提拔的是些什么人呢?看看名单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

虽然他们也都是所谓的官二代,但是在司马懿代表的门阀士族眼里,无非都是些“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这些人不仅出身不高、人品也不行,甚至都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怎么评价呢?只能说是猪一样的队友。

公元249年,在曹爽们爽了10年后,终于爽不下去了。

那一天,曹芳去拜谒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曹爽带着禁卫军护送随行。这样一来,洛阳城空空如也。

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司马懿同志,突然一下子蹦了起来,比吃了脑白金的效果都好。

司马懿命令早已准备好的死士、军队,抢占各大城门、皇宫,然后胁迫郭太后下达了“诛曹爽”的命令。

占据洛阳、手握大义、麾下有军队,司马懿赢定了。

在洛阳城外的曹爽怎么都不会想到,不就是出去上个坟嘛,怎么把我也埋了?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六、

门阀士族斗争了百年,终于在司马懿手中胜利收官了。

他们在袁绍的带领下打败了外戚和太监;他们跟随曹操,在乱世中极大的扩展了生存空间;最后在司马懿的带领下,亲手消灭了曾经给予他们保护的曹家。

如今美妙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

首先要做的,是保障士族江山不变颜色。

于是“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执行。

曾几何时,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的寒门子弟,也能获得较高的品级评价,获得出任高官的资格。

现在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了。

寒门子弟拼了命做到县长,就烧高香吧,而县长只是士族子弟的起点。

你努力半生的成果,只是人家出生就有还不稀罕的。

通过制度的设置,彻底将未来的张辽、徐晃们,隔绝在森严的权利城堡之外。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然后呢,经济利益也要被瓜分。

自东汉时期就兴起的私家庄园,被士族们进一步的扩张规模、产业升级。他们封山育林,将围墙内所有东西都当作自己的产业:土地、湖泊、牧场,甚至人口。

如果你问他们一句:“你家里有矿啊?”

他肯定不屑的回答你:“有啊,很值钱吗?”

奴隶们在庄园内吃着最简单的东西,做着所有的苦活累活,用一生的默默无闻衬托起所谓的“魏晋风度。”

士族们生下来就有高官做、美食用,一辈子过着无欲无求的佛系生活,偶尔装装逼就被叫成风度?

谁信谁傻。

以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如果穿越回去的话,只会在庄园中勤勤恳恳的耗尽一生。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最后一招,才是士族们的杀手锏。

这一招叫做教育。

他们根本不需要学区房,因为当地最好的学校就在他们家里。在造纸术不发达的魏晋时代,仅有的竹简书都被士族们搜罗到庄园内,内部流通、内部教学。

这一招釜底抽薪的作用,就是所有的官职都只能从士族子弟中选。

寒门子弟,您识字吗?

垄断知识,远比垄断官职、经济更可怕,这才是杀人于无形的软刀子。

垄断知识的结果,就是垄断舆论。

士族们发明了一项高雅的运动,说的好听点叫“清谈”,其实就是扯淡。

什么打麻将、扑克牌,那都是下里巴人玩的,我们高等人只玩“清谈。”

打个比方:两人面对面一坐,开口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说先有鸡,我说先有蛋,然后辩论三天三夜。

要不就是烧饼好不好吃之类的......

反正就是些扯淡的话题,谁扯的好,谁就有前途,能当大官指点江山。

这可是专属于士族的高雅运动,你们这些下里巴人懂吗?既然不懂,那就老老实实干活去,别耽误老爷们的雅兴。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七、

士族权贵们垄断了社会上的一切资源。

不需要努力就能靠血统做高官,不需要工作就有别墅、钻石、法拉利,人生的美妙无过于此。

司马懿的野心带着士族们冒险一击,带来了从来不敢想象的利益。

在汉朝时被打击的士族,现在只要几个家族一商量,就能搞定一切事情。

曾经支撑了强汉人才来源的中产阶级,被权贵挤压的没有了生存空间。

至于税收主要来源的寒门,都被士族们纳入庄园中,成为奴隶。

朝廷没有权威、没有人才来源,甚至没有税收来源,只能靠士族们的打赏过日子。

明明是6000万的交易额、40%的税率,士族们非要签个阴阳合同,只按1000万的6%来纳税,你有什么办法?

这恐怕是司马懿在洛阳意气风发时,没有想到的结局。

可这口锅您还得背好,别甩。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八、

司马懿带着士族们美滋滋的喜提富贵,那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寒门怎么办?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默默无闻的当着奴隶。可稍有风吹草动时,这个沉默的群体就会爆发出惊天的力量,

选择两条不同的道路。

几十年后,司马懿的子孙们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八王之乱。”

表面上看是一堆司马们在互撕,可在这场大乱中充当中坚力量的,却是平时毫无出头机会的寒门精英。

只有打破既得利益阶层,他们才能在硕大的蛋糕上舔一舔。

当“八王之乱”把中原打到赤地千里的时候,寒门精英们只能选择第二条路:

移民。

当时还没有人类的灯塔国,他们能够选择的只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

虽然顶上了“汉奸”的名头,成为“五胡乱华”的重要帮手,但再也不用当奴隶了,日子有希望了。

如果工作业绩出色,还能升官发财,也就是说上升通道打通了。

士族们封死了寒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就会用脚投票,对过去的奴隶生活毫无眷恋。

毕竟吃不饱饭的理想,都是耍流氓。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九、

公元324年,在北方混不下去的晋朝,早已习惯了南京的杏花春雨。

有一天,晋明帝司马绍问温峤:“我朝是如何一统天下的,你跟我说说,看看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一想到这事温峤就难为情,不知如何开口。

就在这时候,“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说话了:“温峤还年轻,不懂往事,我来说吧。”

然后他就从司马懿创业开始说起,经历背叛曹氏、屠杀名士、奢侈腐败,一直说到司马绍面红耳赤,趴在床上不肯起来。

司马家族的往事,连子孙都听不下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晋朝的国祚又怎会长久呢?”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领导的一场政变,换来权贵的盛宴,民族的灾难

十、

长久以来,司马懿和曹操都在一起相提并论。

可曹操是怎么做的呢?

公元219年,曹操征刘备失利后,回到洛阳。在这里他下达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重新修缮洛阳北部尉的衙门。”

堂堂魏王,亲自关注洛阳北区公安局的办公室好不好?

如果仔细往前推几十年的话,就会发现曹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里当副局长。在这里他设立五色棒,专打权贵豪强,就连大太监蹇硕的叔叔都死在五色棒下。

夕阳西下,曹操又想起45年前的那个下午,一个心怀理想的青年,意气风发的走马上任。

从此以后,他一生都在斗权贵、扶寒门、劝农桑。

只想让贫寒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有知识的青年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占据社会资源的又不干好事的权贵,能少一点是一点。

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任凭曹操再怎么努力,结局都没有改变。

在桓灵年间的“党锢之祸”中,心怀理想为了正义舍生的人们,终究不在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英雄的子孙都成为他们当初誓死要打倒的人。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