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过春节太冷,太烦?为什么春节非要在冬天!?

冬天过春节太冷,太烦?为什么春节非要在冬天!?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春节都是中国人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春去秋来,远在家乡的游子最期盼的就是春节回家,而父母最期盼的也是早日见到春节回家的孩子。多少年来人们·早已约定俗成,但是每年的春节都是数九寒天,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节的人们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待在家里。有时天公不作美,若是遇到极寒天气,很容易造成交通不便,甚至出现事故。那么能否将春节改到夏天,或者一个气象条件较为适宜的时间段?

冬天过春节太冷,太烦?为什么春节非要在冬天!?

让我们回溯历史,春节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当时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虽然如今我们采用了西方的公历,但是春节这个节日却在民间保留了下来,直至今日。

冬天过春节太冷,太烦?为什么春节非要在冬天!?

从公元2000多年前起,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过春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方政府的认可和推动,春节逐步成为中国第一大节日。几千年来,民间形成了诸多习俗。有句中国民谣是这样说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除此之外还形成了诸如贴春联、贴年画,守岁等习俗。另外随着春节文化的传播,在受汉民族地区影响巨大的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周边的国家,还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和内容,都是于春节时期的气象条件,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巨大关联的,若是改在夏天我们将丢失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这是十分可惜的。

冬天过春节太冷,太烦?为什么春节非要在冬天!?

饺子

历史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如果一些节日能够随意更改,那将会失去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需要节日的以体现,得以发展。因此,无论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民族,无论春节时期有多冷,还是回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