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觀察|印度裔崛起美國政壇:下一任美國總統來自印度?

9月6日,美國與印度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的“2+2”對話將在華盛頓舉行。9月4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站刊出文章,認為特朗普不應該錯過這次與印度對話的機會,還特別提到了美國國內有勢力的印度裔移民(powerful Indian diaspora)。印度裔高管遍佈美國硅谷高科技企業已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近年來,印度裔在美國政壇的崛起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本屆聯邦政府及內閣機構中,特朗普總統已先後任命了多達8位的印度裔執掌政府重要部門。而在反對黨民主黨的陣營中,共有5位印度裔現任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員。這樣的比例遠高於印度裔在美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也高於其他任何亞洲族裔位居美國政府高官的比例。

這些參政的印度裔絕大多數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但其中也不乏出生於印度的新移民。他們的母國印度希望這些印度裔政治家在美國政界、尤其是在外交事務中發揮更具影響力的作用,甚至期望有朝一日,美國會出現一位印度裔的最高領導人。

印观察|印度裔崛起美国政坛:下一任美国总统来自印度?

現年46歲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特朗普任命的8位印度裔共和黨人士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位。

特朗普政府中的印度裔

在特朗普任命的8位印度裔共和黨人士中,現年46歲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Nikki Haley)無疑是曝光率最高的一位。黑莉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父母是來自印度旁遮普邦的錫克人。她結婚後隨丈夫改信了基督教,曾歷任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和州長,是美國首位女性印度裔州長。

在另外兩位隸屬於白宮內閣的印度裔人士中,拉傑·沙(Raj Shah)是白宮副新聞秘書,也是現任白宮發言人桑德斯的副手和接班人。他曾經主管共和黨黨務研究部門,在2016年大選期間,負責挖掘整理針對民主黨對手希拉里的負面信息。另一位是信息與規制事務辦公室主任內奧米·拉奧(Neomi Rao),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部門在白宮的很多政策制訂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從屬於美國國會的聯邦機構中,任職最高的印度裔是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阿吉特·派(Ajit Pai),他掌管的這個部門負責美國廣播、電視、電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所有產品的標準設立、認證、服務管理,以及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印度裔共和黨的其他重要人物還包括: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主席查特吉(Neil Chatterjee),負責管理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助理國務卿辛格(Manisha Singh),負責國務院的經濟和商業事務;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主任維爾瑪(Seema Verma),負責在廢除奧巴馬醫改計劃後,建立新的過渡性方案;知識產權執法協調專員阿明(Vishal Amin),專門負責打擊盜版行為。

民主黨的“下一個奧巴馬”

與美國的華裔群體相似,印度裔美國人的政治傾向更認同民主黨的政策。民調顯示,在以往歷屆美國大選中,印度裔選民都是以壓倒性的多數投了民主黨的票。所以,在本屆特朗普政府中出現瞭如此多的印度裔共和黨人的身影,不得不說是一件讓印度裔社區都感到驚訝的事情。

不過,在民主黨一邊,印度裔美國人也同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中,就有5位印度裔民主黨議員。他們分別是:來自加利福尼亞的眾議員康納(Ro Khanna)和貝拉(Ami Bera),華盛頓州的眾議員扎亞帕爾(Pramila Jayapal),伊利諾伊州的眾議員克里希那穆提(Raja Krishnamoorthi),以及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D.Harris)。

其中,即將年滿54歲的賀錦麗是民主黨名副其實的明星。她曾任加州舊金山市的檢察長、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曾經為奧巴馬競選總統站臺籌款,立下汗馬功勞。賀錦麗與加州華人社區關係密切,她的中文名字據說是當年競選舊金山檢察長時,為了贏得華人社區的選票而特意取的。儘管她尚未明確表示自己政治生涯的下一步將邁向哪裡,但美國政壇的很多人士都稱其為“下一個奧巴馬”,並看好她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直接挑戰特朗普,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

另一位印度裔政壇新星是剛剛被選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首席執行官的西瑪·南達(Seema Nanda),她將負責美國民主黨這個最高決策機構的日常運營,並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和2020年大選中,起到統籌協調戰略、全方位支援民主黨各級候選人的核心樞紐作用。

身份的尷尬:“白化自己”

美國的印度裔人口有大約400萬,是美國亞裔人口中僅次於華裔和菲律賓裔的第三大群體。與華裔相似,印度裔在移民美國的過程中也曾經受到種種不公平待遇,直到1946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允許印度裔正常入籍的法案。

第一位登上美國政壇的印度裔名叫辛格·松德(Dalip Singh Saund),他也是來自旁遮普邦的錫克人。松德於上世紀2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農業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他曾經帶領加州的印度人團體,呼籲美國給予印度人移民的資格,併成功推動了1946年移民法案被國會審批通過。松德也因此成為最早的一批移民美國的印度裔人士,並於1955年競選成為聯邦眾議院的首位亞裔民主黨議員。

松德在美國印度裔社區中聲名卓著,他關心印度裔社區的福祉,鼓勵印度裔融入美國主流文化,並努力促進美國與新獨立的母國 —— 印度 —— 之間的聯繫。松德能夠在母國文化和歸化國文化之間求得平衡,被美國印度裔社區尊崇為“移民的楷模”,也成為後代印度裔政治家的標杆。

2008年,鮑比·金達爾(Bobby Jindal)當選為路易斯安那州州長,成為美國首位印度裔州長。金達爾是第二代印度裔,20多歲就步入政壇,此後便青雲直上,曾在小布什內閣出任要職,又在州長的位置上坐了8年。2016年,他曾一度宣佈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不久後宣告退出。

不過,金達爾的一些所作所為卻廣為美國印度裔和印度本土同胞所詬病。他刻意否認自己的印度背景,從來不參加美國印度裔社區的節日活動。儘管在競選州長期間,印度裔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但他拒絕與支持他的社區領袖合影,並在州長就職典禮上,明確要求自己的父母和親屬,不得穿著印度民族服裝參加儀式。在白宮和州府任職期間,他總是有意迴避任何來自印度的官方使團,就連印度總理莫迪到訪,他也推故不見。

金達爾年輕時就轉宗了基督教,此後一直以“正統(美國)南方白人”自居。他聲稱,自己討厭在“美國人”稱謂前面加上任何“印度裔”或“亞裔”的前綴,但又時刻不忘提及自己是“基督徒美國人”。他請人在州長官邸畫出的肖像,比他自己的皮膚顏色白出了好幾個檔次。

美國的印度裔社區普遍認為金達爾為了仕途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這樣的政治人物不僅不會服務於印度裔群體,反而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而偏向其他族裔。印度的媒體和民眾則時常笑話金達爾“白化自己”的努力,當印度人每每為在美國科技界、商界、政界取得成功的印度裔感到自豪的時候,他們早已不把金達爾視作“自己人”了。

為美國服務,“根”在印度

同為美國的印度裔州長,妮基·黑莉的表現則與金達爾完全不同。2010年,黑莉在成功當選為南卡羅來納州州長的就職典禮上,曾經異常激動地表示:“我為自己是一名印度移民的女兒而自豪”。

儘管早已隨夫改宗基督教,但黑莉仍時常在公開場合聲稱自己是“錫克人的女兒”。在擔任州長期間,她曾出訪印度,拜會了印度總理莫迪等高層人士。她穿上印度女性的服裝,在交談中偶爾蹦出幾個印地語詞彙。她拜訪了阿姆利則的錫克教金廟時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激動人心的時刻”,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

在與印度有關的國際事務上,黑莉十分清楚印度的訴求。2010年,在芝加哥舉行的一次美國印度裔商會活動中,她就曾宣稱“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表示“美國與印度是天然的盟友,雙方應共同努力,加深彼此之間的聯繫。”

現在,作為特朗普任命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在國際事務中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今年5月,當特朗普退出伊核協定並宣佈將制裁伊朗石油出口時,印度政府曾經表達出強烈的不滿和抵制。6月,特朗普派出黑莉出訪印度,名義上是為了加強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讓她作為一名說客,說服印度支持美國的制裁行動。果然,在黑莉離開印度後不久,印度官方的口吻就變得軟化,並開始逐步消減了對伊朗的原油進口。

作為美國共和黨內的少數族裔女性政治家,黑莉的形象可以滿足很多美國“政治正確”選民的要求,她的政治生涯也看似前途無量。在上一屆美國大選期間,美國政界曾有傳言稱,黑莉可能會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儘管這樣的傳言並未成真,但她在美國政壇蒸蒸日上的人氣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不久前,坊間傳出特朗普可能不再爭取2020年連任的消息後,黑莉就再次成為人們猜度的共和黨人選之一。

類似的揣測也出現在印度的媒體中。實際上,樂觀的印度人還做出了更加大膽的預測:如果民主黨推出的是“下一個奧巴馬”賀錦麗,而共和黨推出了“錫克人的女兒”黑莉,那麼,2020年的美國大選不就是一場印度裔女性的對決嗎?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南亞和東南亞問題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