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为何谋反?

real南得


先来介绍所谓杨秀清谋反的大背景。

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广西发动农民起义。

1853年,太平军攻下江宁(今南京),洪秀全决定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1856年11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和其二万多名部下被杀,随后又有韦昌辉、秦日纲、陈承镕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至此太平天国领导班子中除洪秀全外,全部出局,一时天国的理论和信念在中下层军官士兵中开始动摇,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直至1864年天京被曾国荃攻破,太平天国灭亡。

太平天国组织架构

先来看下太平天国的权力架构是怎么形成的。

最开始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传教,吸纳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广西客家人加入领导班子。

于是太平天国领导中央形成了广东帮和广西帮两个不同的组织,并且有明确分工。

广东帮头目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象神一样的存在,象西方的教皇一样,也类似内阁制的总统一样,没有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领袖。

广西帮头目杨秀清负责军政事务的规划和协调,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

冯云山负责两个帮派之间的协调工作,但自从冯云山战死后,两帮派之的平衡被打破,两派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

自从太平天国占领天京后,太平天国中央集团认为大事已定,心态发生变化。

洪秀全想摆脱精神领导的约束,主导太平天国的军政大事。

杨秀全想摆脱洪秀全的虚拟领导,完全控制太平天国。

但两人都明白天国大局的平衡不能随便打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巨变。

根据许多资料证明杨秀清并没有谋反的必要和可能性,他和洪秀全有共生关系,他执政打仗做实事,洪秀全做精神领袖。两人反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天京领导集团内部关系比较微妙的时候,广西帮内部发生了分裂。

因为各种原因(其它历史资料上都有在些就不再多讲,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找来阅读),广西人韦昌辉、陈承镕等人受到了杨秀清的处罚,心中怀恨。

因为洪秀全不用处理政务,为保持精神领袖的神秘性,引发教众的崇拜感,所以从不出宫。宫外联络、事情汇报和各王之间的协调由陈承镕负责。

而发难告密挑动洪秀全对杨秀清起杀机的是陈承镕,为韦昌辉顺利袭杀杨秀清提供条件进行内应的是陈承镕,参与扩大屠杀决策的也有陈承镕,最后伴同韦昌辉、秦日纲被天王处死的还是陈承镕。

也就是说陈承镕一手导演了这幕悲剧,玩火者自身也被停不下来的大火葬送,成为悲剧角色中的一员。

历史再次证明,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危机也常从内部开始,也多为最亲信的人物所发动。

天京事变中的大屠杀

具体资料由一欧洲人提供,当时秦日纲亲信部属爱尔兰人肯能后来有口述记录资料,他是当时事变的参加者和目击者,又脱离清方或太平军管辖,以自由的身份较客观地发表这些消息,这样的史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具体细节大致如下:

杨秀清有一心腹部将为其亲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韦昌辉回兵勤王,一则保护其自己生命,再则以诛灭谋篡位者。

爆发内讧的导火线是“一心腹部将”告密。这个“心腹部将”是谁?肯能明确指明:“即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

而被外国人称的"天国第八号人物"就是后来洪秀全下诏处死的三个“叛爷”之一的陈承镕。

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原来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

天京事变前后实在再没有任何其他人的权位能超过佐天侯陈承镕的,顶天侯秦日纲被称为第七位,佐天侯陈承镕被人私下称为“第八位”。也是因为陈承镕是洪秀全身边的人,虽然权力不大,但要协调宫内外事务和各王关系,身份自然高别人一等。

据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写的《李秀成自述》记载杨秀清在作风上过于“威风张扬”,对人“威逼太过”,以致朝内不少人“积怨于心,口顺而心怒”。无独有偶,陈承镕大概也是“口顺而心怒”的一个。

陈承镕曾先后在洪秀全和杨秀清身边工作过几年,了解洪杨之间的互相猜忌已非一日,而且十分了解两个人的性格,借刀杀人是有机会的。收集杨秀清张扬跋扈的材料和进宫的机会面奏天王是最方便合适不过的,自然会使洪杨之间的矛盾顿时激化。

况且天京军政事务由杨秀清处理,城门防务也由杨秀清负责。负责诛杀杨秀清的韦昌辉、秦日纲等人若无朝内高人接应,根本进不到京城。而陈承镕作为洪秀全身边的红人,自然有这个权力和便利。

肯能所说:“两个高级首领排班第七、第八者”同时伏诛,和德兴阿奏折所说“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镕”同时诛死,两份资料对照,足以证实“第八位者”即佐天侯陈承镕,已毫无疑义了。同时证实陈承镕绝对是天京事变中的重要人物,韦昌辉、秦日纲从前线秘密回来,陈承镕内应,里应外合,而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谋、告密、内应、策划大屠杀的主使就是陈承镕。

一个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显眼的小人物就这样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历史走向!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这场事变,只是洪秀全为了清洗广西人,为广东人执政打基础,而陈承镕在中间只是当了导火索。

天京事变中,杨秀清死后,韦昌辉死,秦日纲死,陈承镕这个告密者也最后成了牺牲品。

至此广西人全部出局,只有石达开还在世,但石达开已被洪秀全架空,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弟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

但到这个时候洪秀全已控制天国局势,对他威胁最大的广西势力已被大大削弱。


新知传习阁


杨秀清天父下凡唱的哪一出?谋反?我想这背后其实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开始作用,洪秀全以上帝之子来获取特权,那么谁见过上帝?一开始被唬一唬那是因为洪秀全说的教义吸引人,什么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久而久之,洪秀全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像是“上帝”所托。


洪秀全的贪图享乐之下,使得许多人明白了洪秀全是人不是神。那么面对洪秀全对自己的打压,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唱一出天父下凡?这应该就是杨秀清真实的想法,他看不起招摇撞骗还独断专权的洪秀全。杨秀清是否逼迫过洪秀全封其为“万岁”?估计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没有的,因为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杨秀清不会冒着得罪其他封王的风险。

但是天父下凡这一出却使得洪秀全下定了决心要杀杨秀清,于是他与韦昌辉诱杀了杨秀清,罪名自然是谋反。然而杨秀清有这个能力吗?就算有这个能力,杨秀清也绝不可能谋反,毕竟清王朝还没有推翻,作为军事能力突出的杨秀清怎么会干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洪秀全诱杀杨秀清、气走石达开,这两件事情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崩溃,本来这场起义将领之间的维系就是洪秀全早期提出的宏图伟略。但是当洪秀全不思进取之后,这种维系关系也就消失了,这时的太平天国把劲都花在了自己人身上,如此内耗岂能不败?


小司马迁论史


1851年,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分封东、南、西、北、翼五王,其中东王杨秀清管辖其他四王,人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他帮洪秀全历经磨难,打下了半壁江山,深得洪秀全赏识和信任。然而这样位高权重的一位领袖为何最终还是难逃谋反命运呢?其实这与他的见识和野心是分不开的。

一、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谋利,惹恼洪秀全,被逼谋反

1848年,洪秀全的另一心腹冯云山因捣毁庙宇而锒铛入狱,洪秀全想去营救,却苦于没有对策,手足无措。这时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的旁门左道营救出被官府抓捕的冯云山,使得洪秀全对他信任有加。

后来,杨秀清又利用“天父下凡”,识破了军师周锡能想与清兵里应外合,攻打太平天国的奸计,不仅破坏了清兵的计划,也令太平天国内部士气大增。

自此杨秀清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借天父之名行事,排除异己。

1856年,杨秀清攻下江南,又为太平天国立下大功后,利用“天父下凡”,妄想洪秀全将其“九千岁”称号改为“万岁”,这次,太平天国的成员并不买账,纷纷告发杨秀清有谋反之心。情势所逼,杨秀清骑虎难下,只有谋反。

同一个手段多次重复利用,不知变通,导致杨秀清失去民心,被逼谋反。

二、杨秀清功高盖主,妄想坐第一把交椅

杨秀清卖碳出身,一无所长,但在军事指挥方面极有天赋。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江南江北事件了。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江北两营,企图剿灭太平天国。作为军事指挥的杨秀清,率领教众顽强抵抗,历时三年,成功摧毁江南和江北,赶走清兵。

太平天国这群未经培训的草台班子,却打败了训练有素的清兵,实属难得。

这次成功使得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一时风光无限。杨秀清为太平天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连天王洪秀全都要望其项背。

得意忘形之下,杨秀清并不安于现状,也想一尝老大的滋味。因此谋反的火苗便大有燃烧的趋势。

杨秀清自恃功高便想取洪秀全而代之,企图登上帝位,野心十足。

话说杨秀清不过是卖碳出身的一介布衣,自从加入太平天国后,其军事指挥才能便如鱼得水般充分发挥出来。洪秀全就像一个伯乐般,找到了杨秀清这匹千里马。

然而,“千里马”和“伯乐”之间,并没有就此亲密无间地合作下去,而是嫌隙纵生,以致太平天国最终覆灭,满盘皆输。如若他们相互赏识,共同进步,或许,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东王杨秀清“谋反”,大家注意一下这里的谋反可是带有双引号的。
因为东王杨秀清并没有人们所普遍认识上的“谋反”,而他恰恰是太平天国的一代忠良之士。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有其根据的!

1.出生凄凉,懂世人疾苦


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5岁之时丧父,9岁之时丧母,他好心的伯父杨庆善将他抚养成人。成年后的杨秀清无田可耕,然后便以卖炭谋生。其卖炭的钱还换不来一口稳定的温饱,在某一次翻山越岭卖炭的途中,他碰到一位饿昏晕倒在地的老妇人,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极少的干粮喂给了老妇人,而他自己忍受着饥饿继续长途跋涉去卖炭。如此懂得世间疾苦的杨秀清怎么会说他太平天国时期“谋反”呢?

2.有勇有谋,惹小人眼红


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以及出于自身难以存活的基础之上,杨秀清毅然加入了拜上帝教。在拜上帝教组建的初期,由于地主势力的迫害,冯云山被抓入狱,正当广西拜上帝教面临瘫痪之时,杨秀清巧借“天父”下凡稳住了信教者的心。1851年,杨秀清还假借“天父”下凡捉拿与清政府勾结的奸细周锡能。除此之外,从1851年的金田村起义到1856年突破清军江南大营的包围,杨秀清可谓是立下硕硕战功,当时的他可谓是太平天国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实质性的首领。如此有勇有谋之人,怎么不会惹“小人”洪秀全眼红?

3.忠心为国,“你”却享淫乐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这一定都原本是打算整顿军队、休养生息,以确保有十足把握推翻封建腐朽的清政府。可是事与愿违呀!自太平天国定都以来,天王洪秀全却不怎么关心政务,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去享受其富贵和淫乐。当时的天王府邸其豪华程度可谓是远超慈禧太后的寝宫,并且天王府基本上都是女眷,据被俘虏的太平士兵说:“当时的天王府经常能够听到其妇女的淫乱之声。”足可见洪秀全的昏庸无能!杨秀清故意“天父”下凡让他称自己为万岁其实并不是谋反,而是不想眼看他断送了太平天国一路打下的江山社稷,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试想一下,倘若杨秀清真的要谋反,当时的他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领袖,完全可以干掉洪秀全,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可想而知,杨秀清是多么的忠心为国,只是洪秀全不懂其自身的昏庸罢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东王杨秀清和天王洪秀全这两支太平“独秀”的历史故事至今都在被人们津津乐道,我们学习它就是要懂得其中之事故,学会其中之道理。

(爱生活,爱历史。祝你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小鲲论史


杨秀清真的是篡权夺位的野心家?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篡位者?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使下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杨秀清的被杀,直接决定了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

那么,杨秀清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流传得最广的说法有几点: 一是杨秀清专权,飞扬跋扈。二是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三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然而,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杨秀清这个造反的黑锅究竟要背多久?这个太平天国权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有多悲哀?


一 杨秀清的功绩不仅仅在“天父下凡”挽救了拜上帝教,杨秀清是拜上帝教的早期教主

1847年,冯云山率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捣毁甘王庙被当地团练王作新抓捕入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准备作鸟兽散。

机智的杨秀清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好戏。拜上帝教避免了分散的命运,杨秀清也从此步入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对这次“天父临凡”事件的影响,杨秀清后来在《天怜迈理书》中所说:“当其时奥迢兄弟姐妹多被妖人恐吓,若非天父下凡教导作么恐伊等心无定见,安得不忘却奥迈,差入鬼路乎?”(《近代史丛刊·太平天国》)

在冯云山入狱后,杨秀清带病多次深入教众之中,救济教众、扶危帮困,拜上帝教徒都称其为“禾乃师”、“赎病主”。因此,有大批的农民加入拜上帝教。拜上帝教的人数在冯云山入狱时,仅有2千余人。冯云山出狱后,拜上帝教人数已经达到了1万多。


二 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后,杨秀清借助“天父临凡”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

不久之后,冯云山出狱。洪秀全也从广东回到了紫荆山。然而,对于这个在紫荆山呆了没几天的外来户洪秀全,拜上帝教徒们根本不买账。在拜上帝教徒眼中,冯云山才是灵魂人物,其次是得到“天父”垂怜能够代替“天父”发言的杨秀清。

就在此时,杨秀清主动为洪秀全正名,多次借助“天父临凡”来证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

例如:杨秀清对教众说道:“天父生全为尔主,何不尽忠妄修前?”又“天降尔王为真主,何用烦愁胆心飞?”,在金田起义之后,杨秀清又借“天父临凡”说道:“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听,尔等要真心扶主顾王,不得大胆放肆,不得怠慢也。”

洪秀全的地位就是杨秀清这样一次次的“天父下凡”奠定起来的,杨秀清对洪秀全、对太平天国一心一意。如果他真的要篡权,为何还要把地位让给洪秀全?自己凭借着“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和在教众中的影响力,做个名副其实的教主是轻而易举的。


三 杨秀清逼封“万岁”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阴谋,子虚乌有

对杨秀清“逼封万岁”的这一说法,明显存在着很大漏洞。要将其作为杨秀清篡位的证据,显然不足。

杨秀清逼封万岁最早出现在《李秀成自述》,“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史料记载这样的说法。

那么,杨秀清真的逼封“万岁”了吗?显然是没有。

为何没有?因为没有必要。

太平天国的“万岁”主要是辈分排序而非地位排序,在永安封王的时候。按照年长,洪秀全称“万岁”、杨秀清“九千岁”,萧朝贵因为是洪秀全妹妹的丈夫,因而排在第三,往后诸王依次递减。

杨秀清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去逼洪秀全,杨秀清拥有“天父临凡”,关键时刻他就是洪秀全的老爸,这样的待遇还封个有名无实的“万岁”干嘛?


四 杨秀清廷杖洪秀全是张冠李戴,被打的对象其实是韦昌辉

杨秀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痛打洪秀全,让洪秀全颜面扫地。这个也是一大误传,杨秀清打的人其实是韦昌辉。

那么,杨秀清责打洪秀全的历史资料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段史料出自《天父下凡诏书》,(《丛刊·太平天国》第一卷),据载“北王与众官伏地下,一齐哭求天父开恩赦有我主应有之责,小子等愿代天王受杖”。但“天父”不许,直至洪秀全认了错,伏地等候杖责后,才得以赦免。”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杨秀清借“天父下凡”要杖打洪秀全,韦昌辉等趴在地上愿意代天王受罚。杨秀清不准,于是天王只得被打才被宽恕。

然而,事实是1853年夏天,天京发生“水营事件”,北王韦昌辉派遣北王府右二承宣张子朋赴湖北筹办粮食,张子朋到水营封船时,依仗权势,无理责打水营官兵,引起军士忿怒,众水营兵准备投降清军。杨秀清闻讯,立即驰赴水营抚慰众兵将,到北王府将韦昌辉杖责数十,将张子朋杖责一百,从而稳住了军心,使水营得以不叛。

与传言杨秀清飞扬跋扈、弄权欺君相反的是,真正的杨秀清却是一心一意以天国基业为重,曾多次劝诫洪秀全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多次为太平天国基业着想。

然而,天京事变后,杨秀清就成为了篡权夺位的代表,并且这个黑锅一直背到了现在。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篡位者,这不是很明显了吗?你们认为呢?


稗史候说


首先,杨秀清在冯云山被抓的危急时刻,通过天父上身的把戏挺身而出稳定了人心和局面,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拜上帝会的事业,功在社稷。相反的,洪秀全此时却逃跑了,试想就此事杨对洪能没有看法?

其次,杨秀清可以说是个天生的军事家,太平军初期势如破竹与其军事指挥得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太平军中有很高的威望。洪秀全几乎是坐享其成,每攻下一城,洪把兴趣全放在找女人上了,杨对洪自然会越来越厌恶,人之常情。

再次,杨秀清才干远在洪秀全之上,建国首功非杨莫属,洪秀全论功劳连冯云山也不如,因此杨打心眼里不服洪秀全,这一点从杨经常假托天父之名胁迫洪秀全就可以看出来。

最后,杨秀清尽管功劳、能力以及威望远超洪秀全,言语上对洪也颇有不敬,但他没有谋反,倒不一定是他没这个想法,而是他过份低估了洪秀全,所以不急于谋反,疏于对洪的防范,因此得了个身首异处、祸灭九族的下场。要是杨秀清真的先动手谋反,倒霉的恐怕就是洪秀全了。


deforum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和天王洪秀全的决裂,或者说天王洪秀全在1856年授权韦昌辉、秦日纲发动“天京之变”,诛杀杨秀清,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创业集团极其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也是其吸引人的高逼格和它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主义,也是其存亡的根本之间的彻底决裂。自此之后,太平天国自毁长城,内部混乱,一蹶不振,迅速衰亡。

如果把太平天国比作一个创业公司,那么洪秀全既是创始人,董事长,又是形象代言,而杨秀清,相当于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第二形象代言。如果说洪秀全是乔帮主,一心只想打造最完美的苹果,做技术的巅峰,行业的领军人物,那么杨秀清就是库克,主要思考怎么赚钱,公司上下一帮人靠什么生存。

洪秀全脑洞比较大,不管是创造“拜上帝会”,还是自认上帝幼子,反正别人不敢说不敢做的,他都敢。然而在现实中实际生存发展的能力相当弱。早年在广州附近传教并没有多大成就,而且没有成就,自己还先撤了,全靠伙伴冯云山留下来帮他发展组织。1848年,冯云山被官府抓捕,洪秀全前往营救,自己的威信不够,为了稳定人心,杨秀清才假装“天父下凡”。至此,洪秀全和杨秀清相互认可,相互节制。

金田起义过后,洪秀全于1851年封杨秀清为正军师,同年封其为东王,太平天国北、南、西、翼四王皆归东王节制。而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之后,权力基本上集中在杨秀清一人身上,而北王韦昌辉是唯一有可能节制他的人。

杨秀清的个人能力是非常强的,无论是军事指挥才能,还是政治觉悟和行政才能,是太平军由广西一路猛进,攻入南京的实际指挥者。攻下南京后,天王洪秀全打算再攻取河南定都,其实河南易攻难守,无险可守,资源匮乏,鸟不拉屎,四面受敌,杨秀清则主张建都南京,控制清朝的财税重地,最后杨的意见被采纳。由此就可以见得,洪秀全的迂腐,愚昧,不专业,不切实际,杨秀清正好相反。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建都南京后,杨秀清马上制定北伐和西征战略,后来因为执行不坚决,前者全军覆没,后者效果不佳,但是总的来说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

天王洪秀全,一直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虚位元首,杨秀清才是手握实权,基本上建都南京以后,天王就居住在深宫,每天和无数女官嫔妃东搞西搞,不问政事,而太平天国大小事务,都是由杨秀清来具体决策执行。

杨秀清被诛杀,原因有二,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偶然是因为他越发骄横,1856年8月,假借“天父下凡”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封为“万岁”,这让洪秀全起了杀心。然而偶然的背后是必然。作为一个创业集团的实际运作者,洪秀全所有的不切实际的理想,都要靠杨秀清具体去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理想和现实必然充满了矛盾。而矛盾深化的时候,杨秀清必然要通过各种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威,这就会冒犯天王,引起猜忌和杀心。

然而,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并不是谁看不惯谁的嫉妒这么简单,而是关乎天平天国生死存亡的矛盾——

政治上,天王缔造的太平天国封建等级森严,封了无数多个王,真正干事情的人没有几个。经济上,讲究平均,把一切都限制得死死的,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文化上,天王主张反对和废除儒教,与全国和几千年文化对立,军事上,天王不思进取,从本可以一举歼灭清廷的突击战变成了两相僵持的消耗战,给了湘军发展的时间。杨秀清面对的其实就是一个拼命作死,对专业完全不懂的老板,而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经常要冒充天父下凡来帮那个大宝贝收拾残局。老板洪秀全自己很不专业,却又看不惯专业的杨秀清,时时刻刻防着他。

那么杨秀清到底有没有反心?就当是的历史环境来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反也不能反。

第一,他已经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天王每天忙着玩妹纸,根本没工夫搭理他,所以他完全没必要谋反。在董事长出来干涉自己的时候,需要假装天父下凡,同时在政治矛盾深化的时候,需要各种演戏加强自己的权威,这一点可能被洪秀全误解为有取而代之之意。

第二,他有“天父下凡”的技能,完全可以节制天王。兵在自己手上,道理在自己手上,要想灭了天王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第三,天王是太平天国哄骗无知群众的一个符号,如果擅自将其毁掉,对政权的合法性有很大影响,杨秀清没有必要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所以,杨秀清是专业的,而洪秀全很显然是在深宫里玩high了,得了被害妄想症,鼻子一歪就纵容内心极不平衡的韦昌辉大开杀戒。韦昌辉9月1进入天京,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诛杀了两万人,极其凶残变态。

当然天王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逗比是不对的,同年,他灭掉了北王及燕王,后来又把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平反,将其忌日定为“东王升天节”,又把自己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称为幼东王。然而一切都太晚了,最后一个靠谱的创业伙伴翼王石达开带兵出走,太平天国自此走向衰亡。


HannibalLecter


太平天国时期发生的天京事变,充分反映了小农思想的短视狭隘,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领袖们相互猜忌,最终拔刀相向、同室操戈的诡谲心态及其戾狠嗜杀的复杂性格。

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在江苏省城南京(后改称天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有了从上至下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军事上太平军也节节胜利,牢固地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地区,并且接连攻破了清军在天京周围布设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消除了清军近在咫尺的军事威胁与围困。

形势一片大好,最终的胜利似乎就在眼前。正当太平天国度过艰难的创业期,开始逐步实现当初制定的宏大目标时,一向沉稳的天王洪秀全却异常焦虑甚至寝食难安。太平军取得的连续胜利并未给这位天国缔造者带来更大的欣慰与喜悦,相反他却日渐被一种莫名的恐惧与巨大的压迫感所困扰。

洪秀全自进入南京后,坐拥两千余嫔妃的他生活上开始骄奢淫逸,他僻处天王府内, 基本再未踏出宫门一步。但他也清楚地感觉到,随着天国事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自己昔日崇高的天王威权也开始一点点丧失。很多曾一起并肩作战的将领不再像以往那样视自己如神 ,也不再毫无条件地听从自己的号令了。尤其是东王杨秀清那厮擅权跋扈,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想当初自己和老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传教时,本为烧炭佬的杨秀清装神弄鬼,借机窃得代天父、天兄传言的特殊权力。而这种权力本该属自己所专有。后来,冯云山突遭桂平县衙逮捕,因自己已暂时回到广东花县避险,杨秀清借机宣扬天父下凡、附身等妄言来凝聚群龙无首的拜上帝会众兄弟之心,但念他是为营救冯云山,倒也说得过去。但后来杨秀清屡立战功受封东王,权力越来越大,竟屡屡借天父附体传言相逼于自己。

史载,定都天京那年某日,天王因事杖责女官,不知为何却触怒了杨秀清。杨假借天父下凡附其体,狠狠怒斥了洪秀全一番,还要杖责其40军棍。当时北王韦昌辉与燕王秦日纲也在场,天王的屈辱与尴尬可想而知。虽然事后杨秀清主动向他道歉,但看得出他居心叵测且并无诚意。三年后的某日,杨秀清又招天王去东府,然后借天父之口逼天王封其为“万岁”。洪秀全闻言既惊且怒,但碍于他动辄搬出天父、天兄震慑、恐吓、压服他人,于是敷衍说下月即9月23日东王寿诞之日再正式封典予他。回府后,天王既恐惧又震怒,是可忍孰不可忍!再纵容他放肆下去, 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威严必将荡然无存。

在太平天国诸王中,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是所谓“ 西王以下各王皆受东王辖制”。杨秀清负责协助天王管理天国诸般军政大事,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耽于享乐,深居后宫,轻易不与众人见面,于是天国大事小情悉数委决于东王一人专断。

杨秀清这人虽然没有文化,但他还是有些能耐的。烧炭工出身的他,之所以能大权独揽,没两把刷子行吗?1851年12月,太平军在永安盘踞,并首次下诏封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诏令还规定西王以下诸王俱受东王节制,由此奠定了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中的重要地位。1852年夏,太平军围攻全州时,南王冯云山中炮死去。同年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亦中炮身亡。在不长的时间内,太平军连失两位重要将领,付出了难以弥补的代价。而东王杨秀清,在激烈的战争中却表现的有勇有谋,且屡立战功,很多重要的城市与据点都是在他的指挥下攻占的,他的权力与地位因此而迅速扩大,不可动摇,他基本掌控了天国的大部分军政实权,几乎和天王平起平坐的“东府集团” 逐渐形成。

太平天国事业发展极其迅猛,和杨秀清出众的军事、政治才能以及其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但他自己却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个人作用,接连的胜利与耳边阿谀的赞歌冲昏了他的头脑,个人权欲与野心恶性膨胀,于是他渐变目空一切、专横跋扈。定都天京后, 自视甚高的他与那位不思进取的天王逐渐貌合神离,渐行渐远,并开始处心积虑地架空天王 ,最终目的是篡夺天国最高权力 。

威逼洪秀全封自己“万岁”一事不过是他谋划上位前的一次别有用心之试探罢了。

史载,1854年5月,天京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大案,轰动一时。起因很简单,燕王秦日纲的一位马夫在街上遇见杨秀清的族叔,却未按规定跪地行礼,被当场责打了200鞭子,那位族叔仍不解恨,又把马夫捆送至卫国候黄玉昆处。黄玉昆是石达开的岳丈,负责天朝刑法,他认为处罚已够,无需再重责。杨秀清族叔怒极,愤而上述东王。谁料东王竟不分青红皂白 ,下命令让石达开逮捕其岳父黄玉昆。黄玉昆不堪其辱,愤而辞职,秦日纲、陈承镕等王也跟着挂印辞职。杨秀清大怒 ,将三人拘押并解往北王韦昌辉处,严令他杖责秦日纲一百,陈承镕二百,黄玉昆三百,三人均被打的皮开肉绽。而那位倒霉的马夫则惨遭五马分尸的极刑。黄玉昆被打烂屁股后,又羞又恨,半夜投水自尽被人救起,杨秀清还不依不饶,削去他侯爵之位,降为普通士卒。 杨秀清对此事的处理,纯粹是挟私报复,不仅蛮横无理,随意践踏天国律法,甚至是惨绝人寰的。

这起轰动天京的惨案,因事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佐天候陈承镕,于是,三府所属将士皆积怨于东王。

其实,暗恨东王的还有北王韦昌辉。韦昌辉出身桂平一个富庶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太平军起兵时,他毁家纾难,将家中所有资财全部捐出来打造兵器。除洪秀全外,太平军中就属监生出身的韦昌辉最有文化了。韦昌辉擅权谋,意思深狠,素有野心。他最看不起烧炭佬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粗野横蛮的杨秀清。可偏偏这个杨秀清,却无师自通会打仗,如今又身居要职,掌握了天国的实际大权,阻挡着自己飞黄腾达的渴求不说,还处处压制、凌辱自己。原来, 粗鲁傲慢的杨秀清从来就蔑视韦昌辉,常常借故斥责他,故意当众羞辱他,给他难堪,尽管韦委曲求全,极意谄媚、趋奉他,但全无济于事。当年,韦昌辉派北府将领张子鹏出师湘潭,因封船一事处置不慎激变水营,杨秀清迁怒于北王韦昌辉,竟带人亲至北府打了韦三百大板,他下手颇狠, 伤及筋骨,以致数日后仍无法下地行走。

从此,韦昌辉对东王恨之入骨。为人狡黠机敏的韦昌辉早就看出天王与东王之间的敌对情绪,于是他常常在天王面前哭诉自己的遭遇,发泄对专横霸道的杨秀清之不满,同时也有挑拨洪杨关系之深意。韦昌辉的哀怨,在洪秀全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并促使他俩走到一起,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除掉独持权柄、尾大不掉的杨秀清。

山雨欲来,一场令亲痛仇快的惊天大事变即将拉开帷幕。

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两个字:权力。杨秀清虽为东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个人踩在他头上上,那个人就是洪秀全。

自古以来,权力的诱惑都是很难让人拒绝的。作为掌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按道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太平天国领袖了,可作为太平天王洪秀全,虽然看似被架空,可是在很多拜上帝教教众看来,他仍然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杨秀清立下大功,于是他居功自傲了,在他看来,洪秀全只是占着创立拜上帝教的便宜,才成为太平天王,我杨秀清才是唯一的王。



于是为了取代洪秀全,他一步一步开始计划。首先,还和以前老一套,假装天父降临,以自己的功劳,应该与洪秀全同坐一把交椅,也就是说要洪秀全也封自己为天王。洪秀全虽然知道是假的,可是不好揭穿,但是也封杨秀清为天王,那自己还有何地位?假以时日,杨秀清必降自己除之而后快。于是洪秀全一边假意答应杨秀清,另一边传令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回天京除去杨秀清。杨秀清还不自知,以为自己将要取代洪秀全了,没料想在韦昌辉回天京的那晚,东王府惨遭屠杀,只要和杨秀清有关必官员和太平军都屠杀殆尽。这就是历史上的天京事变。



而这一场事变,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直至被镇压灭亡。其实,杨秀清的死,在于他野心膨胀,作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早已深居简出,不问军政大事,这使得杨秀清起了篡位之心。说实话,他要求由九千岁改为万岁,其实就是虚名罢了,那时杨秀清早已掌控太平天国大权,无非就是少了个虚名。只能说杨秀清太心急了,太忘乎所以了。一把刀架在脑袋上,却不知。


青史回声


在以往的历史记载中,太平天国起义在民间通常被称为“长毛之乱”,长毛者,即太平军前额不薙发,也不缠辫,头前脑后长发飘飘,仅用头巾包裹散装长发,遂谓之“长毛”。

在清朝的官方记载中,太平天国运动则被称之为“洪杨之乱”,洪者,天王洪秀全,杨者,即东王杨秀清。

追根溯源,太平军起事最初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创建拜上帝教,之后在紫荆山等地发展势力,由此集结了萧朝贵、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等一干人马。

1851年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即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之后,在向湖南进军过程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东王杨秀清则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

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系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

不过,东王杨秀清在举义前会众思想动摇的危急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个“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并在事后得到了洪秀全的追认。

按理,东王杨秀清本应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

客观的说,杨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国早期的全面工作,功绩有目共睹,与之相比,洪天王则大都高高挂起,既有些宗教领袖的味道或是虚君。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仍保留了这种“二元体制”,洪秀全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很少参与具体军政事务,杨秀清由此,权威日盛,日益骄横,也就起了篡位之心。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更是野心膨胀,想趁势迫使洪秀全禅位。事后,洪秀全连夜写下血书诏,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速回天京护驾。

得令后,韦昌辉与秦日昌率三千精兵昼夜兼程,并在深夜里赶到天京城外。当晚,韦昌辉将杨秀清及其部下一网打尽。

此时的事件,已演变成“杨秀清篡位未成而韦昌辉叛乱是实”。从这个角度而言,杨秀清意图谋反,但事未成反而被先行剪灭。

此后,韦昌辉也被洪秀全联合石达开等消灭,太平军也由此由盛转衰,最终走上了覆亡的道路。当然,对老百姓来说,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