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在一战时期有多强大?


问题中的问法是奥匈帝国在一战时期有多强大。事实上,如果按照这种问法,只能说,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是列强之一,但也只能勉强够得上列强而已


奥匈帝国旗帜


事实上,本身奥匈帝国的建立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无奈之举。作为一种折中方案,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宪法联盟,其存在时间为1867年至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散。仅仅从这个时间上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奥匈帝国是先天不足的。奥匈帝国之所以先天不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来说,奥匈帝国并非是现代民族国家。这与奥匈帝国的前身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奥匈帝国的各个部分

(橙色部分由维也纳政府管理;黄色部分由布达佩斯政府管理;绿色部分为1878年纳入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事实上,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将哈布斯堡家族从一个统治奥地利工作,变成控制欧洲大片领土的一个超级大强国,依靠的并非是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领土扩张,而是依靠的是某种意义上,前现代的扩张之路,即通过联姻、继承等方式使得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不断增加。因此,在现代早期,奥匈帝国的前身的前身的哈布斯堡奥地利虽然强大,但却并非是领土聚合、向心力比较强的现代民族国家,而更多的是通过君主一人维系,哈布斯堡家族是该国(地区)的国王(或者其他称呼),但这些除了哈布斯堡奥地利以外的领土并不属于奥地利。也就是说,除了有共同的国王,它们之间并没有互相统属关系。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基本上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不过他们的国王(皇帝,或者其他头衔的统治者)是相同的,是一个人而已。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扩展


这样的国家,在现代早期,民族国家还是处于雏形阶段,哈布斯堡这样的半旧型帝国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国际体系第一强国,因此才有了哈布斯堡奥地利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西班牙腓力二世建立普遍帝国的意图。可以说,现代早期就是一部哈布斯堡家族普遍帝国与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较量历史。


1700年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红色部分为哈布斯堡西班牙;黄色部分为哈布斯堡奥地利)


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内聚力与中央集权日益加强,而发生了变化。哈布斯堡家族在腓力二世以后,虽然还是国际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强国之一,但却已经不是当年国际体系中的首要国家。而且哈布斯堡西班牙在腓力二世后急剧衰落,甚至到了附魔者卡洛斯之后,王室都变成波旁王室了。而我们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则一直把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置(这里主要指现代历史),同时还据有中欧和德意志地区的大片领土。但总体而言,

哈布斯堡奥地利是呈现一种走下坡路的趋势。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哈布斯堡奥地利甚至逐渐从德意志第一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而在拿破仑战争中,哈布斯堡家族又失去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代表“正统”的称号,从此又只能称“奥地利帝国”,1848年革命又让人们看到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是如此的脆弱,而在经过了普奥战争后,哈布斯堡奥地利又被彻底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成立了。1848年革命,让人们看到了哈布斯堡奥地利的内在虚弱,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使得哈布斯堡奥地利丧失了在意大利的全部非奥地利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使得哈布斯堡奥地利最终被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而在内部,帝国各部分各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想日趋高涨,分裂倾向日益严重。而匈牙利民族(马扎尔人),作为哈布斯堡奥地利帝国中的第二大帝国,对来自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尤其是经过了1848年哈布斯堡奥地利在沙俄支持下镇压匈牙利革命,这种不满已经影响到了匈牙利与哈布斯堡奥地利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哈布斯堡奥地利皇帝佛朗茨二世与匈牙利贵族举行了谈判,最终形成了由日耳曼人和奥地利人主导的二元帝国,即奥匈帝国。但是奥匈帝国同样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具有内聚力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由两个相互独立的议会和首相的奥地利(Cisleithanian)和匈牙利( Transleithanian)的两部分组成,只不过是这两个国家拥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


1867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伊丽莎白王后(茜茜公主)加冕匈牙利国王和王后


虽然奥匈帝国的建立暂时缓解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通知崩溃的局面,但是这种双重君主制中,对于第二大族群马扎尔人的优待又引起了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其他民族的不满。事实上奥匈帝国这一双重君主国的建立,只能是让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和其他民族的胃口越来越大。多数匈牙利马扎尔人认为他们只是在胁迫下接受了妥协,而其他少数民族一方面不满对马扎尔人的优待,同时面临着与取得了帝国“主人”身份的匈牙利人的冲突。斯洛文尼亚人、罗马尼亚人、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要么是在酝酿着建立的自己的国家,要么就是渴望加入自己的主体民族建立的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

奥匈帝国的建立本身就体现了它的虚弱,它并非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多个部分勉强组成的拼凑物。


奥匈帝国的民族分布状况:1910


虽然二元帝国的建立解决了哈布斯堡家族面临的不少尴尬问题,奥匈帝国内部也有了一定的整合,帝国经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国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一切看起来似乎是朝气勃勃的,但半旧帝国就是半旧帝国,在现代民族国家面前,奥匈帝国已经步履维艰了。如果不是各个强国基于各种考虑而保留、甚至扶植,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早就瓦解了。可以说,某种意义上,

之所以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能够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勉强维持了帝国的完整。一方面是二元君主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国际社会需要这样一个伪强国的存在。


奥匈帝国纹章

(只要看到这纹章上有多少不同的部分,就能够想象出奥匈帝国的组成到底多复杂)


因此,个人以为,奥匈帝国的确可以算是列强之一,但它的强国地位,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获取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称之为“伪强国”可能更合适一些。


hording


“强大”用来形容那时候的奥匈帝国还是比较合适的,但这个“共主联邦”国家长时间因为各种积弊和民族问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一战结束以后,它就彻底分裂了,这充分体现了其“空虚”的底子。所以我认为奥匈帝国实则是个虚弱的末代王朝,虽有勃勃生机,却遮掩不住核心的衰落,只是坐在德意志的战车上显得比较光鲜罢了,一旦德国翻车,他们也就跟着摔成个肝脑涂地。

不过外表上的光鲜依然是值得说一下的,毕竟是当年全球的前五强。奥匈帝国是欧洲自古以来的传统强国,之前为奥地利帝国,匈牙利自制后成为联邦国家,更名奥匈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是其贵族血脉。

奥匈帝国曾经与英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一起成为当时的“五大流氓”,虽然在五强中奥匈帝国是垫底的,但依然是世界的顶端。它是欧洲的第二大国,拥有近7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200万的庞大人口,超过英国、法国、意大利,蕴含了极大的劳动力和战争潜力。

工业化方面奥匈帝国前期乏力,但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依然发展迅速,工业人口一度占据了劳动人口的45%,高于俄国、意大利、日本,与法国基本持平,低于德国和英国。要知道那会儿俄国只有不到2%的工业人口,全国80%以上是农民,奥匈帝国究竟如何,可以拿俄罗斯做做参照物,毕竟沙俄那会儿怎么样我们心里都有谱。

上图是奥匈帝国当年发展的早期坦克,他们称之为“机动火炮”,1911年就有了设计,实际概念提出早于英国人的水柜(Tank),奥匈帝国的工程师因为高层的鼠目寸光而丧失了这样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差点“Tank就”变成“Motor-gun”了。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英国人的“游民”不具备任何现代坦克的概念,到法国人的雷诺FT才开始靠谱点。

奥匈帝国的各地发展是非常不均衡的,它拥有欧洲最混杂的民族,同时也拥有着巨大的区域矛盾,这点尤其体现在经济上。奥地利地区最富裕,而亚得里亚海的达尔马提亚王国最贫穷(今克属克罗地亚,当年是奥匈帝国直辖区域),二者经济相差三到四倍。

比不得英、法、德、但奥匈帝国起码在整体民生、工业实力、经济上都比俄罗斯、日本要好的多。因为二战引进ZB26轻机枪而在中国很出名的捷克,当年是奥匈帝国的工业核心区域,他们当年不仅是奥匈帝国的精华,在仅仅21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很快成为了德国战车驱动的助力。

有这样一个段子,如今属于大众旗下的“斯柯达”汽车,当年起家于奥匈帝国时期的一个自行车棚,他们只有7个人,创立的品牌名叫“L&K”,取机械师Vaclav Laurin和投资人Vaclav Klement名字的首字母,商标LOGO则叫“Slavia”,意思是“奴隶”,暗暗讽刺奥地利人对捷克人的统治。后来他们开始生产摩托车,继而生产出了汽车,生产出的Voiturette型汽车在世界上广受欢迎,成为最早的汽车厂家之一,取得了“汽车金花冠”的头衔。L&K并入斯柯达后,20世纪20-30年代的斯柯达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超级豪车。

从这个段子里面我们能了解到两件事:1.奥匈帝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改革成效显著,国家工业化发展很有活力,一定程度显示了国力。2.在日益崛起的民族意识面前,单一靠封建贵族维系的国家体系开始不得人心。

说多了没用,我们只需要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奥匈帝国是世界的主要工业国,它的机械生产、钢铁和军火工业高居全球第四,次于德国、英国、美国,大量出产精工器械,农业上也一点不差,甚至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加上斯柯达工厂和捷克、奥地利工业区,奥匈帝国人口、资源、工业、科技都不落后,综合实力完全是世界强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度是世界第二大兵工厂,奥匈帝国培养了它们,它们却没有拯救的了奥匈帝国。

上图是斯柯达生产的30.5cm重炮,展示了奥匈帝国强悍的军工实力。

枪械、重炮、装甲列车、战列舰,奥匈帝国的军工绝对出彩,但他们维持不了国家的强盛。

奥匈帝国1911年6月24日下水的“联合力量”号无畏舰,由奥皇弗里茨·约瑟夫一世赐名,皇储斐迪南大公主持下水仪式,同级无畏舰有4艘,都在2年内下水。奥匈帝国在舰船上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防空炮和鱼雷发射管。要感受一下的话,你可以感受感受美帝下水朱姆沃尔特号的味道。

不过奥匈帝国最大的假想敌是意大利,这个我们看不上的“面条国”堪称奥匈帝国一生的死敌,意大利的“地中海舰队”很大程度上也以奥匈帝国海军为主要对手。这俩货单独拿出来打谁都不靠谱,凑一堆却能杀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亚德里亚还上被意大利击沉的“圣伊斯特万”超无畏舰成了一战中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意大利人用两艘30吨的鱼雷艇干沉了20000吨的超无畏舰,这场被称为“勇者屠龙”的战斗是否喻示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即将倾覆呢?

意大利人甚至拍了个电影,叫“《Eroi di nostri mari(我们的海上英雄)》”,专门纪念这个撞趴奥匈帝国的日子。

奥匈帝国在1912年仅有20万军队,但1914年一战爆发时,他们已经吹雪球般制造了300万大军,但这些军队体制落后、麻木而愚昧、完全没有近现代军队的样子,故而与烂到扑街的沙俄也只能打个分庭抗礼。

不过为什么奥匈帝国因为一战直接打崩了呢?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民族构成和当时日渐衰落的封建贵族统治。奥匈帝国没有在权利的转换上做到真正的改革或革命,又遭遇了各辖地的分裂浪潮,再加上经济极度依赖德国,又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战之地挨炮,内忧外患能活下来才怪了,常公那句“攘外必先安内,用在奥匈帝国最为合适。”

民族问题中最严重的其实就是匈牙利自治问题带来的马扎尔人权力,主体民族日耳曼人在奥匈帝国反而当官都当不了,奥地利人的皇冠犹如玻璃做的。离心离德下,连主体民族都反遭歧视,这样的国家根本无法凝聚人心,自然一碰就碎。

所以,我们可以说奥匈帝国是强大的“前五强”,也可以说他是脆弱的“大清朝”,奥匈帝国外强中干,一推就翻,一翻就四分五裂,烟消云散。就凭那个满地球冒险、打猎射杀了5000头鹿的斐迪南大公,它再贤明也拯救不了这个注定要朽烂的国家。

什么?我大奥匈完了???!!!


王司徒老百科


奥匈帝国(1867年~1918年)主体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所谓的二元帝国,就是奥匈两国共同拥有一个国君,二元帝国是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社会的政体形式,是资产阶级与帝国统治者妥协的结果,亦称二元君主立宪制)。

奥匈帝国是一战时期欧洲的传统强国,国土面积为676615平方公里,横跨中欧、东欧、南欧,国土之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帝王,在欧洲排第二大国。

奥匈帝国人口众多,位居欧洲第三;奥匈帝国可动员的兵源数雄厚,为欧洲第二;

奥匈帝国农产品和原油产量为欧洲之最;奥匈帝国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水平之高,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意志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大英帝国。其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之先进为世界之最。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很遗憾!:我对一战时奥匈帝国有多强大了解的真的不多!只知道奥地利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妻一起驾着马车到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去视察军队时被一个热血正义青年开枪刺杀了!在德的喧嚷下奥匈帝国不堪鼓噪,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奥匈帝国的军队镇压国内的没有武器的老百姓还算能凑合!真打起世界大战来却是战死了一些士兵后,士气大减!没有昂扬斗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同盟战线主要靠德支撑着!德国甚至还得照顾奥匈帝国这个同盟国!!!…………我认为瑞典军队的战斗力都比奥匈帝国的战斗力强很多!

后来终于在霉国加入大战后,同盟国就处于劣势了!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终于败给了英俄法霉四大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绚彩年华火热青春


首先要了解一下奥匈帝国的前身,即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前期几乎囊括欧洲,后期经过不断分裂(本来其实也就是貌合神离)形成了奥地利帝国,这一切还是拿破仑一世造成的,到了19世纪中页,民族独立的思潮在欧洲盛行,匈牙利追求独立的思潮也随之兴盛,为了避免匈牙利独立,贵族们决定从匈牙利本土贵族中选取一位,组成二元帝国,即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除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还包括南斯拉夫三国以及波兰的一部分而奥地利皇帝即奥斯登堡家族,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大多数时候的皇室。

哈斯登堡家族有一句名言,让别人去争斗吧,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纵观一战参战国的皇帝,你会发现一个事情:他们都是表兄弟!


开展前夕,弗朗次二世吞并波黑,后来皇储费迪南大公遇刺,即萨拉热窝事件。经过徳皇挑唆,一战爆发,并逐步由局部战争变为世界大战(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过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不过后来分裂时徳国和奥地利分裂了,都是说德语,熟悉二战的人应该都知道,希特勒要求和奥地利合并,后来一战结束后,农业薄弱的奥地利共和国无以为继,也曾要求和德国合并,法国坚决不同意罢了)

说了这么多,也该切入正题了,其实,一战是完全的堡垒站,一战前期其实是进行了三个月的运动战,因为一战时,部队没有能够机动化的大型装备,tank在那时真的像水箱一样行动缓慢,而防守的一方则可以进行像重型火炮,重机枪这一类的防守,所以说,一战一场战役牺牲几万人,大部分都是进攻方牺牲的,一片倒下了,另一片再起来,现在我们熟悉的重机枪几乎都是一战的,而轻机枪,突击步枪几乎是二战以后的。


战争开始时,双方其实不相上下,德国甚至还稍占上风 ,因为德国是两线作战,打到一半之后,苏联十月革命了(其实还经历了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然后苏维埃俄国把东欧的大片土地一股脑割让给德国,差不多到了伏尔加河,德国从东线撤下的一百万老兵全部投入西线,然而,一次巨大的瘟疫(是真的),让同盟国一下损失了一百万兵员,在此之前因为同盟国估计美国还有一年参战,疯狂进攻,三个月内损失了近百万老兵,同盟国崩盘。奥匈帝国解体。

德国没有解体是因为英美希望德国牵制法国,避免出现大法国(拿破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