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自成?

zcycoolboy


“殺牛羊,備酒糧。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應該說,憑著這首兒歌,李自成已經無限接近了一代開國之君,但因為他沒有將著這首兒歌進行到底,最終與一代開國之君失之交臂。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大明王朝的終結者。

李自成堪稱是命運多舛,先是他接替其父做了明朝驛站的驛卒。

但因為丟失了公文而被撤職查辦,後又因還不起欠債而被告到縣衙,縣令判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並殺死了債主。

接著下來他的妻子韓金兒和同村人通姦,李自成又殺了妻子,而身背兩條人命的他,又跑到了甘州投軍。

投軍後的李自成很快就受到參將王國的賞識,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但不久他又殺死了參將王國,正式揭竿起義。

當時大明王朝堪稱是內憂外患,內有天災人禍,外有強敵入侵,而李自成也正是憑此,躲過了數次滅頂之災。

李自成起義後轉戰於漢中地區,明朝正準備徵調精銳的關寧鐵騎圍剿這支起義軍,恰逢後金大軍第一次入關攻打北京,崇禎皇帝在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之後,圍剿這支起義軍的事便不了了之了。

1631年,洪承疇接任三邊總督,他逐漸剿滅了陝西境內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被迫率餘部東渡黃河,投奔他在山西的舅父"闖王"高迎祥。

就在他們被曹文詔率領千餘關寧鐵騎追的走投無路時,後金軍第二次入關,曹文詔被調到了大同抗擊後金軍,李自成的這支起義軍又躲過了一劫。

1636年(崇禎九年),高迎祥和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安徽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之後,困在了鄖陽山區進退不得。

同年四月,後金建國大清而第三次入侵明朝,盧象升被調任為宣大總督抗清,"闖王"高迎祥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李自成便被推為了"闖王"。

1637年 (崇禎十年),明朝大軍實施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將農民起義軍各個擊破,李自成也在渭南被洪承疇、孫傳庭打得幾乎是全軍覆沒,只剩劉宗敏等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就在明軍準備進剿商洛山時,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牆入關,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均被調往前線參戰,李自成因此才在商洛山中得以喘息並娶妻生子。

1639年(崇禎十二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不同以往的是,李自成此次出山一面收留各地難民,一面提出了"均田免賦"口號,並開倉賑濟饑民,因此,李自成的起義軍不斷壯大。

1641年(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殺了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隨後又從花園中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並自稱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就在明朝組織大軍再次圍剿李自成時,清軍已經開始了第五次的入關之戰,李自成的起義軍再次化險為夷。

1644年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一路上所向披靡,各地守將無不望風而降,三月十九日,大勢已去的崇禎在景山自縊而死。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初入北京之時,兵不滿二萬,而且李自成親自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所以,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但自二十七日起,起義軍開始捉拿明朝官員,四處抄家劫舍,就連平民百姓也不放過,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後,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將劉宗敏也霸佔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最終逼反了本已投降的吳三桂,最終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一片石戰役。

此時掌管關寧鐵騎的吳三桂,已經投靠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敗了李自成,大將劉宗敏更是身受重傷。

當李自成逃回京城時,出征時的二十萬大軍僅剩三萬餘人,於是李自成在匆忙的稱帝、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之後,於次日逃往西安,隨後又一路的敗退流竄。

最終後在湖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地方武裝殺死,就連屍首也不知葬於何處。

當我們重新審視李自成和這支無限接近目標的起義軍時,除了惋惜之外,還會發現這支起義軍真的有它的侷限性,當初是以民為本,最後卻忘了初衷。


刀墓手札


在評價李自成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李自成。

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農民。萬曆三十四年生人,童年的時候給地主家放羊,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到銀川的一個驛站做了驛卒,主要的工作是餵馬。

崇禎元年,李自成開始遇見倒黴事:

首先,崇禎皇帝開始對當時存在的很多弊端進行改革,包括驛站制度,驛站被大量精簡,李自成被裁撤,當然,他被裁撤的主要原因是丟了公文。

雪上加霜的是丟了飯碗的李自成回到家鄉,又欠了當地財主的高利貸,還不起高利貸的李自成,被告到衙門,在衙門裡他被打得幾乎丟了性命。

李自成懷恨在心,出來以後,他就把那個財主給殺了。

接下來,李自成發現自己戴綠帽子了。老婆和“隔壁老王”通姦!李自成一氣之下把老婆也給殺了。

連殺兩人的李自成知道在家鄉呆不下去了,就和侄子李過一起跑到了甘肅張掖(甘州)投了軍,這一年是崇禎二年。

從軍之後,李自成表現不錯,很快就被提拔當了把總。同年年底,因為對餉銀有異議,他殺了提拔他的那個參將和當地縣令(甘肅榆中),帶著他的兵造反了。

這一年,後金第一次入塞,直搗黃龍,京師震動,崇禎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李自成造反後,先後投奔了當時在西北活躍的幾支造反隊伍,不幸的是,投一個被官軍剿滅一個,幸運的是每次李自成都逃脫了,說明李自成逃跑突圍的本領一直就很出眾。

後來,他投奔了他的舅舅高迎祥。高迎祥號稱闖王,李自成被封為“闖將”。這就到了崇禎五年。

就在那一年,曹文詔率千餘關寧軍擊敗山西境內的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情形再一次不妙。

眼看要完蛋的時候,後金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去應付後金的入侵,李自成他們得以喘息。但好景不長,他們又被明軍包圍在陝西省石泉車箱峽。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李自成賄賂明軍詐降。陳奇瑜釋放了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籍,但一出棧道,李自成立刻殺安撫官復叛。

到了崇禎八年,國內的造反隊伍已經數不勝數,有勢力的義軍就有十三家,號稱十三家七十二營。高迎祥算其中一家,李自成也就算其中一營。這個時候,崇禎已經剿不過來了。

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

因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

崇禎九年,高迎祥在安徽在鄖陽山區被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包圍。同年四月後金建國改清,六月清軍第三次入塞。盧象升又被調任宣大總督抗清。高迎祥等趁機突圍。高迎祥從子午谷進攻西安時兵敗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殘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明史》稱其為"闖賊"。

到了崇禎十年,崇禎皇帝下了狠心,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崇禎十一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牆第四次入關,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崇禎和戰不定,盧象升在河北鉅鹿戰死。清兵澈退後,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均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娶妻生子。

崇禎十二年,張獻忠在谷城(位於湖北襄樊)再次反叛,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民間流傳"迎闖王,不納糧。"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李自成開始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三月,洪承疇降清。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三十六萬人。

崇禎十六年正月,也就是攻克洛陽兩年以後,李自成在襄陽自立"新順王"。同年三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四月殺叛將袁時中。

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

李自成從十七個殘兵敗將發展到百萬之眾也就用了六年時間。其中有效時間也就兩年。

接下來,李自成順利的就像在緞子上滑。

崇禎十七年一月,也就是一年以後,李自成東征北京,到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大明亡了。

李自成進京之後都幹了些什麼?

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

大順軍入京之初,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因追餉死者有1600餘人。

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這是把到手的宅子往倒裡刨啊!

原來準備投降的吳三桂也沒能倖免,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家眷被扣為人質,吳三桂反悔了。

十三日,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留守北京者為劉亮與李侔。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吳三桂和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李自成被迫撤退。二十六日逃回京城,僅三萬餘人。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

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清軍和吳三桂可是不依不饒,一路追打。從潼關,經鄧州、襄陽,一路追到湖北,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殺死,屍首不知何處。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事,一哄而上,其結果就是一鬨而散。李自成用了幾乎不到兩年聚集的百萬之眾,也就是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

瞭解了歷史,李自成也就不太難評價了。

闖王,闖禍之王。


步武堂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陝西米脂人。貪苦出身,英勇善戰,智謀過人,打下江山又失掉江山,只能算是一位能打仗,像猴子搶玉米,拾一個掉一個。只知打江山,不知鞏固江山的草莽英雄。

他的功績是:

1、推翻了腐敗不勘的明王朝,更朝換代了,把中國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李自成代表了廣大貧苦農民的利益,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糧,割富濟貧,平買平賣,為民辦事,得到擁護。稱他為闖王。

3,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嚴重的摧毀和削弱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給了人們一定的自由。

李自成的草寇英雄行為丟了江山,吳三桂因愛妾陳園園被霸佔,引清兵入關,兵敗失江山,最後小命完。

1.草寇英雄沒有統一的思想信念和核心價值觀。_

2,只知前進攻略,沒有鞏固的後方和根據地。

3,軍隊紀律不嚴明,燒殺搶掠,各頭領拉山頭各自為戰,一盤散沙。

4,沒有戰略思想和大局觀念,沒有一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不知兵敗後分化割區的做法。

5,驕傲蜚橫,不知道號召宣大多數,沒有團結利用明朝舊部官吏和團結開明的地主階級,所以沒有立足的基礎。

很可惜李自成能打天下,即坐不了天下還丟了小命,這是他的人生最大悲劇


賈全貴


明朝末年,內外交困,“遼餉”、“剿餉”、“練餉”等加派,每年就達一千幾百萬兩,超過正賦幾倍,再加上天災頻仍,民眾水深火熱之中。廣大農民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不從鬥爭中求生,就只有坐等死亡。

1627年,白水縣農民王二,率眾起義,得到府谷、漢南等地群眾的響應。義軍以失業的驛卒和反抗軍官壓迫而逃亡譁變的“變兵”為骨幹。他們由陝西進入山西,再由山西到河南。經過幾年的反覆鬥爭和鍛鍊,起義軍中闖王高迎祥的聲望地位逐漸提高,在他部下作“闖將”的李自成也逐漸成長起來 。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從小給地主放過羊,當過驛卒,因無錢償還艾舉人的高利貸,被縣官抓去嚴刑拷打。出獄後,殺死艾舉人,參加了義軍。他先在王左掛和張存孟部下,王、張叛變投降,他便投奔了高迎祥。他謀略過人,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這時天啟帝已經死去,由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

1636年,高迎祥犧牲,餘眾共推李自成為闖王,領導農民軍繼續鬥爭。他們突破敵人的圍攻,在陝西、四川、甘肅等地與明軍周旋。由於力量懸殊,未能擺脫被動局面。特別在張獻忠等義軍重要將領接受明朝招撫,李自成部下的祁總管等叛變投敵後,起義軍益形孤立。

在低潮中,李自成毫不氣餒,積極組織群眾,準備反攻。 1639年五月,李自成得到張獻忠在谷城再次舉兵反明的消息後,率眾衝出商雒山,突入河南。

河南農民紛紛加入義隊伍,義隊伍很快又發展到幾十萬人。李自成針對當時河南的問題,提出了“均田免糧”、“割富濟貧”“平買平賣”等鬥爭口號,贏得熱烈擁護。中原地區廣泛流傳著“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等歌謠。

1641年,李自成攻佔了洛陽。義軍活捉了福王朱常洵,當眾歷數了他的罪狀後,將他殺死。義軍又打開官府糧倉、金庫,將幾萬石糧食、數十萬金錢和大量衣物分給貧民。義軍很快發展到一百多萬人。從此,起義軍由弱轉強。

義軍在河南痛擊明軍取得勝利後,又南下攻佔了湖北重鎮襄樊及周圍各縣,很快地控制了南至澧州、常德,北到黃河沿岸,東起麻城、黃州,西到光化、均州的廣大地區。

1643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籌建政權。義軍擁戴李自成為新順王,設上相、左輔、 右弼組成內閣,下轄更、戶、 禮、兵、刑、工六政府,地方上設府尹、州牧、縣令等官員。 不久,李自成率軍北征。十月,佔領西安,政權的中心由襄陽移到西安。

1644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稱王,正式宣佈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改西安為西京,調整並加強了政權機構,以天佑殿為最高行政機關,添設了六政府尚書,建立了軍功爵位,鑄大順錢幣,造甲申歷,廢除八股文取士,採用散文體的策論考選天下官吏等,並進一步貫徹打擊官僚豪紳的政策。一面免除人民的賦稅,發放銀錢糧米賑濟,招撫安置流民;一面勒令官僚富戶交出錢財糧米,充作軍需,並處死了作惡多端的大官僚地主南企仲、南居益等人。

1644年二月,李自成親率大軍東渡黃河,佔領太原,然後分兵兩路,直搗北京。一路由劉宗敏率領,經固關、真定、保定北上,一路由李自成統率,經大同、宣化入居庸關。三月十七日,南北兩路大軍在北京城下會師,包圍了北京。三月十九日,農民軍攻破內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

大順軍進京以後,採取措施,釋放明朝政府關押的犯人,將勳戚貴族和作惡多端的大官僚關押追贓。同時,李自成還派遣農民軍去鎮守各要鎮重地,掃蕩明朝殘餘勢力,並在一些地方建立政權機構。

這時,長江以南還有五十萬明朝軍隊圖謀報“君父之仇”,山海關還在擁有重兵的吳三桂手中,關外的滿族正在虎視眈眈地想入侵中原。佔領區的地主有的公開組織武裝,有的暗中搗亂破壞。

在新的考驗面前,義軍的一部分將領,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滋長了嚴重的驕傲自大,麻痺思想。有的人甚至追求生活安逸,喪失了義的本色。

李自成又在戰略和策略上犯了錯誤,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向山海關進軍。這時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已投降滿族,與滿族勾結,聯合向農民軍進攻。李自成軍遭到阿濟格、多鐸率領的清軍的突然襲擊,作戰失利。四月二十六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即皇帝位,三十日,撤離北京,向陝西方面敗退。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由於沒有鞏固的根據地立腳安身,常常是倉促應戰,戰敗即退,軍事上極其被動。這時清軍分兩路追擊,李自成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從陝西退到湖北。 在農民軍節節失利的情況下,牛金星等人無恥降清,各地地方武裝也紛紛蠢動,大順軍處境極其困難。1645年閏六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地方武裝的襲擊,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九歲。 李自成犧牲後,大順軍餘部在李自成妻子高氏和李過高一功等人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直到1664年才告失敗。


苦茶庵


如何評價李自成?當年上學時學歷史課時,“迎闖王,不納糧”,講是大順闖王李自成率農民進北京的情景。明朝末年,當時中原災荒嚴重,官府苛捐雜稅,逼迫老百姓走投無路挺而走險揭竿起義。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家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放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參加起義,後成為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李自成利用當時階級矛盾,提出“均田免稅”等口號,獲得廣大百姓歡迎,起義軍曾發展百萬之眾。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面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佔北京,崇禎煤山上吊,大明王朝被推翻。四月,多爾袞率清兵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餘部轉戰河南陝西一帶。順治二年(1646年5月17日)在湖北九宮山被害。我看過也收聽過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這一部小說曾受到毛主席的好評和讚譽。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李自成出身貧苦,有樸素的百姓情懷,關心士兵、體恤民情,提出“均田減稅”,深受百姓大眾的擁戴。所到之處老百姓打出“迎闖王,不納糧”的標語。從軍事戰略李自成身先士卒又謀略過人,打了不少勝仗,不愧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可惜的是,李自成雖然進北京,但缺乏戰略遠見、有小富即安,驕傲自滿不思進取,犯了政治上和戰略性的錯誤。與此同時,對部下治軍不嚴、不能團結利用明朝遺臣遺吏為己所用,部將劉忠敏放縱令明總督吳三桂,因陳媛媛放妄投李是一大關健性失誤。直接導致吳三桂引多爾袞率清兵入關。李自成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先進科學適合農民軍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理論做指導。另外,也沒有一個從上到下紀律嚴明執行力強的政黨,來充當農民起義軍中的骨幹力量。與此同時,李自成缺乏政治遠見和勇於進取的戰略眼光,也是導致李自成失敗的主要原因。


飄渺176803173


姓名:李自成,故:不成!民族:党項族,(這個很多人誤以為是漢族!)年齡:不清楚,國籍:明朝,陝西省,工作經歷:地方快遞員(國家企業)喜好:賭博,(劇說輸的惹上高利貸)家庭成員:(前兩任老婆都和隔壁老王跑了)出名作:造反!投奔高迎祥(這個厲害)造反動機:(錢也沒,人也沒,老婆也沒了,還不小心殺了人)……個人評價:看著國家被侵略還玩內亂,乘著國家南兵北調之時,攻入北京城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前被洪承疇打的三降三反)怪不得吳三桂寧願做千古罪人也不投降於李賊,可見其在北京所做所為……從來沒有抗過滿清,第一次和滿清交戰就發生在一片石,然而出發點是為了攻打吳三桂!被滿清追著打……兵敗退回北京後,急急忙忙過一天皇帝癮,又接著逃跑……還不忘放把火留給北京城!這就是李自成,一個說著:吃你糧,奪你房,闖王來了幹你孃的口號,(就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


沛國大帝


大明晚期已經病入膏肓,積重難返。沒有張居正這樣的首輔,戚繼光這樣的將領是必然滅亡的。李自成自身最大的弱點就是格局太小,見識太短。沒有建立穩固政權的手段和權衡各階級的辦法,所以他只能是個暴民的領袖,國家動亂的製造者,各個勢力必須消滅的對象。他出身就是個社會底層的差役,身逢亂世投靠農民軍,後逐漸出人頭地被擁戴。而農民軍本身就是沒有文化,組織鬆散的群體,因為天災人禍才走到一起為吃飽飯才打家劫舍的烏合之眾。所以戰鬥力低下對大明正規軍也是敗多勝少。給養和裝備都靠搶掠,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沉重的打擊和破壞。當時百姓都是等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確!不納糧了,人家直接搶糧。平心而論崇禎對百姓還是體恤關愛的,他在位時都是低稅收用錢購買糧食(當時天災糧食絕收)。國家困難時自己勒緊褲腰帶拿錢救國養兵,自殺時還留話可萬刃分屍自己,不要傷害百姓。可見他是一個好皇帝。但腐朽的朝廷,貪汙的官員害了他。再說李自成,他本身是党項族習党項族風俗。根本就不能被大多數人認可,張獻忠與他分道揚鑣也有深刻的矛盾,張獻忠手下有李定國,孫可望等人才,沒看出李自成手下出什麼人才。所以真有本事的漢人不會與他一道。戰事一有不順必定一敗塗地,一片石戰敗後百萬大軍大潰敗,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可見一般。至於說什麼招降吳三桂是最大的敗筆,其實根本就是笑話,吳三桂根本就不可能投降他,吳三桂一生對崇禎忠心耿耿,一人獨守關外寧遠城,是大明東北的鋼鐵長城,他哥哥,舅舅,朋友都投降滿清了。他卻為大明盡忠職守。直到大明滅亡。在崇禎被困生死存亡的時候,整個大明,注意是整個大明只有吳三桂帶兵勤王。他怎麼會投降害死崇禎的李自成?而他引滿清入關後也是約法三章滅賊後以子女金帛,列地為酬(滿清背信棄義逐鹿中原是後話)。所以他主要就是要為崇禎報仇,他也是這麼做的。入關後他都是追著李自成打。剿滅李自成後,追著張獻忠打。所以說農民軍和地主貴族之間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李自成由於他自身的致命缺點決定他必然被淘汰。這也是中國歷史農民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


琴劍書香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李自成是個只會破壞、不會建設、沒有遠見、小富即安的人,耗光了大明的元氣。因意識形態,建國後將其歷史地位過分拔高。

李自成剛剛攻陷北京,整個集團迅速腐化,內部爭鬥傾軋激烈,而無視山海關外滿清的虎視眈眈。終於走上敗亡之路,連帶丟失漢家江山。李自成屬於被明朝給坑了,坑成只能當純粹的農民起義軍,他純粹就只是一個沒有遠見思想來治理國家的莾夫。而純粹的農民起義,自古以來就沒看到有成功的先例的。


孟君讀心


李自成。李闖,明末流寇頭子,推翻大明朝的直接人,打下西安建立的大順政權,一路勢如破竹攻下北京,逼死

崇禎

,可是不到100天的時間,就一路敗逃,從北京逃到陝西在到湖北。其實他的成功完全是運氣,他的

軍隊

連農民軍也稱不上,應該叫“饑民強盜軍”,之前他是件了明軍就跑,經常幾萬人被打剩幾十人,跑山裡去,運氣的是崇禎十三年河南大旱,使他迅速聚集了幾十萬饑民,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中原,農民最多,人口比起之前的偏僻陝西多的多,所以陝北鬧災荒鬧不起來,畢竟人少,用別的地方兵區打陝北的農民還是沒問題的,可中原一鬧,北方大亂,南方的官僚地主是不會去勤王的,明朝基本完了,賦稅,人口全沒了,拿什麼去剿匪,李自成進北京基本沒遇抵抗,明軍家裡人都沒飯吃造反了還打什麼,進北京後,李自成這個武夫和手下這幫完全沒人管的強盜,饑民就現出原形了,基本只幹一件事情,就是搶劫,李自成更是連山海關總兵 平西伯 吳三桂
的老婆也搶,政治方面是零,明心盡失,然而崇禎雖死,但南方,山東等依然是明朝天下,關外還有滿清虎視眈眈,就靠李自成這個強盜頭子和手下一群烏合之眾,怎麼能和正規的明軍清軍作戰?除了人多,就是亂,毫無軍紀,百萬大軍(當然估計沒那麼多)迅速逃亡,潰散,只知道劫掠 破壞生產,很本不知道休養生息,無農何以食,農民都知道種田打糧。李不是農民,而是驛站走卒。失業後就發動人民暴動,李自成根本不具備改朝換代的能力和資本


大明117263431


我覺得李自成蠢 在對吳三桂的策略上,本來吳三桂就是名末最終要的棋子,他決定誰入主中原,這是近人皆知的事,本身李自成也打算要招降吳三桂.由於,古代漢人對於民族和血統的直著,再加上山海關以內的地形是一馬平川如要對抗李要比對付清難很多,所以吳三桂投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本身當吳三桂在知道崇禎死訊時,以有投李自成的打算.但是,就是由於劉宗敏奪了陳圓圓,還霸佔了吳三桂的家,並且還鞭打吳父.(順便一提,就是因為吳手握重病,明朝皇帝疑心病重,對於手握重兵大將,是不可能不留吳的家小在京為人質的)所以,吳三桂一怒就降清了.\n\n這是,說明李自成用人不當,手下犯下如此大錯.\n\n雖說,李是有一定軍事才能,但也因為明的主力在於清朝作戰,還有就是賦稅沉重,老百姓一呼百應.所以,他的天下也不完全靠他本身的能力.\n\n還有,就是軍紀不嚴.這一點最要命.李自成的軍隊一進北京就四處搶掠.盡失民心.和清軍入關,當街紮營成了鮮明的對比.\n\n如果說他有一定軍事才能我認可.但是他不是做皇帝的料.因為他沒有知人善用.還沒有做穩天下,就想開始享樂.這樣的皇帝就算是沒有清軍的威脅,一樣做不久,只是歷史上又多了個昏君而已,改朝換代還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